财经纵横

谁影响我们的私人理财决策(2)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1月30日 10:53 北京商报

  案例2

  张氏夫妇刚刚迈入不惑之年,张太太作为大学教授,每个月的固定收入在8000元左右;张先生是某公司的高管,收入在15000元/月左右。两个人除供养儿子上大学外,几乎不存在其他大宗经济支出。目前,夫妇俩在股票、基金及炒汇方面都有“涉猎”。

  对于张氏夫妇这类投资者,理财专家认为,收入水平越高的群体,越具有理财观念。数据显示,个人收入在10001元以上的公众,有70.40%不同意“我现在只懂得把钱存银行,没有理财、投资的观念”,这个比例要比个人月收入在3000元以下的群体高出20个百分点左右。另外,月收入在8001-9000元和5001-6000元的公众,他们的理财观念都超过了60%,这些数据都说明高收入群体理财观念更强烈。

  国人

理财三大偏好

  随着理财者理财视角的不断扩大,他们对于投资理财产品的要求也就越来越多,这就给各家理财机构带来了新的目标和动力。

  据了解,目前,周期相对较短、风险小、回报率高的理财产品更容易受到理财者的青睐。

  数据显示,1/3的理财者期望理财产品的年限在3年之内。对于风险与收益的选择,理财者更倾向于规避风险,选择风险一般和收益中等的理财者占65.3%。另有38.3%的理财者注重长期回报,期望每年每月都有固定的现金收入;35.3%的理财者偏向资产增值收益越高越好。

  具体看来,对于10年以上的产品,年龄越大选择的人就越多,收入越高的人选择1年以下的理财产品越多。

  另外,对于银行推出的一种利率高于储蓄并且承诺保本的理财产品,理财者选择购买的仅为14.2%,大部分人持观望态度,专家认为这说明投资者在投资理财决策中已经趋于理性。

  具体来说,没有兴趣和一定购买的人随着收入的增加而成正比也增高,呈两极分化趋势;没有兴趣购买以及有兴趣购买的人随着年龄的增大也逐渐增多,呈现出分化趋势。

  调查同时显示,只有31.9%的理财者对类似于承诺保本的产品有过关注。

  对于人们而言,他们由“公众”转化为“理财者”的重要标志就在于他们对于某一理财产品的购买及使用。不容忽视的是,在这一身份的变更过程中,在理财主客体之间,存在着各种方式的“过招”。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