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负债率高过欧美 中国式负翁会不会破产(3)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5月18日 17:02 《外滩画报》 | ||||||||
薛立也是这样一个快乐而满怀希望的人士。去年初他搬出了自己狭小的第一套房子——那是个一室一厅,1999年零按揭买到,仍在交纳月供。今年春天,他又更换了汽车,早先的捷达直接送到了二手车市场。不同的是,第一套房子并未出手,他当上了房东。 “有压力吗?或者说你会破产吗?”
“当然会。” “什么情况下会破产?” “公司没业务了就可能。” 还好,薛立的公司暂时业务无忧。 藏在背后的忧虑:通缩之虞 “个人消费信贷仍然是银行的优质业务。”建设银行北京地区的一位工作人员说。他现在比较担心的是,针对房地产市场的抑制政策和有关加息的传言会使这部分业务走向低潮。 中国政府去年以来一直致力于遏制房地产市场价格攀升,并对某些过热行业进行了宏观调控。北京上海的房价并未领情,但汽车市场逐渐感受到了寒流。 去年下半年,商业银行对不良车贷的清理直接影响了汽车消费。李书福,浙江吉利汽车的董事长甚至希望在政协会议上发出放宽的呼声。 作为不动产的房屋却始终是商业银行最看好的抵押物,对购房人信贷资格的审查因此显得浮皮潦草。银行往往要求贷款人提供收入证明,“但谁能保证这些证明没有水分?”建设银行北京地区的那位工作人士说。 实际上,金融机构从去年开始已经开始清理不良贷款,主要是针对资本市场、住房、钢铁等基础产业、汽车信贷等。紧缩银根直接导致了某些抵抗力较差的大公司走向破产。 紧缩政策尚未波及到个人信贷。但是房价不断上涨已经成为政府密切关注的课题,出于降低风险、打击国际游资、缓解人民币升值压力等多重需要,给房价降温将成为未来一段时间必然的趋势。 而随着贷款利息提高和房价回落,还款就变成一项很实际的负担落在个人头上。试想一下,如果一间商品房的价格从70万元缩水到50万元,而业主仍处在还款周期内,他将如何选择? 当然,在房价不断上涨的北京和上海,大家似乎并无破产之忧,在乐观的预期下,虽然很多人的个人负债率超过60%,但是,他们还在继续谋求新的贷款。 建设部和国土资源部认为,在房屋消费中投资大面积户型是造成风险的一个因素,因此在5月中旬落实国务院《关于做好稳定住房价格工作的意见》时特别强调,要保证中低价位、中小套型住房的有效供应,停止别墅用地的供应,限制高档住宅的开发。 这种政策会不会限制了真正的消费?从而消费过热走向通缩。 但不管怎样,迄今并无有关个人破产的法规出台。据中国政法大学的一位法学博士介绍,中国从1994年开始起草新的《破产法》,在去年一审二审之后各方仍有很多争论,一直未闻有新的进展。据说这部法规主要针对企业法人,条文中涉及到“破产法适用于合伙企业及其合伙人、个人独资企业及其出资人”等话语,并不涉及到自然人破产。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