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负债率高过欧美 中国式负翁会不会破产(2)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5月18日 17:02 《外滩画报》 | ||||||||
最近香港《文汇报》引用中国社科院刘建昌博士的一项调查说,北京、上海两大城市的居民,家庭整体负债率已经高于欧美家庭。具体来说,上海、北京两地居民的整体家庭债务比例分别达到155%和122%,青岛、杭州和深圳等城市的居民家庭债务比例平均达到了90%左右。而在美国,2003年的个人平均负债比例只有115%。刘建昌在报告中指出,中国家庭债务的主体是以住房按揭和汽车按揭为主的个人消费贷款。
中国人喜欢储蓄,也就是经济学家们常说的“储蓄偏好”,所以,这项于去年10月份完成的调查一出来,当时就引起了学界的注意。不过,主流的经济学者和金融业人士认为,从短期来讲,中国必须允许家庭负债率的存在和提高。从1998年开始中国开始大规模开办个人消费贷款,规模迄今虽然达到18000亿元,但一些学者认为远未达到危险的数字。根据瑞士信贷第一波士顿今年的一个研究报告,中国城镇家庭的负债率(Debt as percentage of disposable income)为30%,在美国为110%;而同期中国城镇家庭的存款率(Saving rate)是23%,美国仅为1.2%。 也就是说,在中国,过度储蓄的人和过度消费的人同时存在。 有趣的是,刘建昌的研究主要依据各地统计局公布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城镇人口、个人消费信贷余额来进行计算,而瑞士信贷第一波士顿的材料同样表明是采用了这些资料。 消费大潮难以抑制 城镇居民的家庭负债率到底有多高?刘建昌的研究并没有取得多数学者的认可。但是,中国家庭储蓄率之高一直得到各方的认可。人民币储蓄存款余额去年中期达到12万亿元,是1999年的两倍。到今年2月,储蓄达到12.78万亿元,仍以较高速度稳定增长。在一些发展经济学家的眼中,过高的储蓄始终是威胁中国经济稳定成长的隐患。 要让储蓄转变为投资行为和消费行为——这直接导致了从1999年开始的低利率以及鼓励个人信贷消费的政策出台。在信用消费的大旗下,城市居民先是按揭购房,再是按揭购车,直接刺激了房地产市场价格一路走高,汽车产业风云一时。 即便如此,央行统计的家庭储蓄余额仍是一路攀升,从1999年的6万亿,2001年中期达到7万亿,2003年初突破10万亿,2004年中期达到12万亿。 境外投资银行因此估计中国的消费大潮还要持续经年。瑞士信贷第一波士顿预言中国居民总体消费将从2004年的不足1万亿美元持续增长到2004年的4万美元左右。而同一时期,德国和日本分别保持在1.8和2.5万亿美元左右,并无明显的增长。 其实,商务部在去年底就对中国的消费市场做出了乐观的评价,预计全年消费品零售总额历史性地达到5.2万亿元,住房、汽车、通讯产品的消费将稳步增长。去年前十个月的统计数字是通讯类零售总额增长了42.8%,汽车类增长了26.1%,家具增长了23.5%,建材家装材料增长了21%。 但是,中国人的消费能力和中国市场的总规模仍将继续成长。美国的《时代》杂志警告那些热衷于海外市场的西方企业家,“必须重视中国人的消费”,否则“你离退休也不远了”。该刊用一个普通中国人家庭来说明问题。这个23岁的普通年轻人陈享建(音译)住在重庆,年收入虽然只有4万元,但刚刚按揭了一套四居室,月供2500元;他拥有一台东芝电视,一台LG牌DVD,一台索尼数码摄像机,一台三星数码照相机还有一台索尼手提电脑。“他还想要一辆车,并且瞄上了福特。参观完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后,他希望能去美国旅行”。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