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理财 > 理财投资 > 育儿理财 > 正文
 

信诚人寿陈嘉虎和第一创业岳乔治谈育儿理财(9)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5月31日 15:35 新浪财经

  主持人 : 打断您一下,我们最后有一个总结的过程,您看看从您这边在总结之前,还有什么其他的观点想介绍一下?

  陈嘉虎 : 我反而觉得最主要的是,特别是今天针对教育理财的,要从父母本身做起,在整个过程里,实际上我们用的是一个“4个A”的模式,是一个改变的模式,希望父母能够做一个调整,思维开始对教育理财、儿童理财有一个关注。第一个A,每个人都应该有警觉
性,好象今天新浪说的基本上是希望能够提供这种警觉性,因为一旦没有这个警觉性,你忽略了很多东西,你做的肯定是事倍功半。

  第二个A就是对幼儿理财的警觉性,希望通过专家的介绍,使大家对幼儿理财有一定的警觉性。之后才进入第三类,“改变”,当他警觉的时候,接受的时候,才开始改变,改变了以后才开始看市场上的工具,有哪些工具能够协助他做出理财方面的改变。最后就是观测,因为我们谈的理财,不是投机,我们谈的是投资,所以是一个长线的东西,我们说的投资不是要在乎它的速度,而是在于坚持。要是不能够坚持,肯定也不会成功。这就作为我最后的概念,一些观点。

  岳乔治 : 我最后做一点补充吧,因为我自己也是在国内学习工作,在北美,加拿大也是十多年,我也是对东西方文化和金融做了一些了解,我想今天我们谈的教育理财,我有这么几个观点对国内父母有几个建议:第一,家长在做孩子的理财教育时,要给孩子解释金钱和财富的来源。简单来讲,不要让孩子觉得钱就是从ATM里就出来了,一定要给他讲一个科学的道理,现在我们手里拿着的钱是父母工作、劳动所得,他要用它来支付各种各样的开支,也就是让孩子在懂事的时候就让他知道财富是怎么回事,它是怎么来的,是用于干什么,不要因为觉得孩子不懂,或者这些事不关孩子的事情,尤其可能经济条件不是特别好的事情,更不愿意把家庭的经济情况说给孩子听,我觉得我们在这上面可能要向西方国家借鉴一些理念,因为西方国家教育孩子,实际上更注重教育他的独立,自己的生活、工作进取的能力,而我们国内的家长更多的好象是要投入最大的资金去培养他,给他创造最好的条件,让孩子顺顺利利的走下去,这可能是东西方文化的差异,但每个人有每个人的观点,倒不一定要统一。

  第二,我们要把孩子的零花钱作为一个理财教育的工具,不仅仅是给他零花钱,不是把这个零花钱给了他以后,让他自己来管理,比如他到银行去存一个户口,除了自己要开销,买衣服、买图书、买玩具等需要买的以外,应该把其余的钱存入户口,当然他每次的开销,做了什么,都应该有一个记录,记录是为了让他知道,养成理财的习惯。

  第三点,开了这个帐户以后,不仅仅是把钱存在那里,变成一个活期或定期,实际上这个钱,可能孩子今年存下来就是五百块,活期存下来就是五百二或五百三,资金的增长很小,从国外的经验来看,这个钱哪怕少,也要让孩子去做投资,而不仅仅是让钱在银行的帐户里睡觉,要让他做投资,不管是基金的投资,还是股票的投资,这样才能让他知道,财富是通过投资才能得到最大的增长,而不仅仅是管起来、锁起来,放到银行就能增长的。

  最后一点,我觉得我们国内的家长可能要调整一下心态,或者是调整一下自己的想法,现在来讲,国内的家长为了孩子上大学,把自己全部的心血、全部的经济资源都毫无保留的放到孩子上学上,影响了自己的工作和生活,影响了自己的财务安全,一个是现在的生活受到影响,另外每位家长退休养老的资金也受到影响。他可能一辈子干下来,就是孩子上大学全用完了,他可能已经接近50岁,很快退休,退休的钱都没有。现在生活水平提高,健康状况改善,他自己还有几十年呢,那这个钱从哪里来?什么都要跑自己,医疗、保险,所有的生活费全要靠自己,所以,不要因为孩子的理财教育、上大学的事情,影响了自己现在和今后养老的财务安排。因为我们最重要的,就是通过理财策划得到每一个人的财务自由,为孩子也是为了让他今后得到财务自由,让他上好大学,得到好工作,也是为了让他得到好的财务自由,可是不能失去自己的财务自由,所以我想我们可能要做一些心态上的调整。这是我对国内家长的几点建议,不一定正确。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


点击此处查询全部育儿理财新闻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缤 纷 专 题
周 杰 伦
无与伦比时代先锋
Beyond
Beyond激情酷铃
图铃狂搜: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