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理财 > 生活理财 > 正文
 

中国版退休基金:参照401K计划解决养老难题(2)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9月15日 08:35 《卓越理财》杂志

  “401K如果推出,对基金行业的影响太大了,401K可以有效吸引大量储蓄资金,而且这部分资金将是长期的,有利于基金公司投资行为的长期化。”一大型基金公司有关负责人表示。

  这对中国证券市场是一大利好。

  功在保障养老体系

  由于历史原因,中国正在面临日益严重的养老问题,并将在以后加剧,可能再过10年,中国25%以上人口都是60岁以上,预计到2015年中国老龄人总数将突破2亿人。

  值得注意的是,欧美发达国家在进入老年型社会时,人均GDP一般在5000至1万美元之间,而中国人均GDP去年才刚刚迈上1000美元的台阶,属于典型的“未富先老”的国家。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中国社会

养老保险制度已由“国家包揽费用”向“国家,企业、职工个人三方面共同分摊”转变,但目前中国人口老龄化的压力日益加剧,诸如养老保险覆盖范围过窄,养老保险基金来源单一、投资渠道单一等问题日益明显,这使得养老资金可能将无力支付日益增长的未来需求。

  2005年初,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向国务院递交了一份关于中国养老金缺口的专业报告。这份报告预测,未来30年中国养老金缺口高达6万多亿元人民币,中央财政每年要筹集3000亿至4000亿元人民币,如果不靠积累,未来巨大的养老金压力将使财政出现巨大赤字。

  同时,在以前,中国养老保险基金只能投资于国债和存入银行。表面上看,这种投资是安全的,而实际上,由于中国连续多次下调利率,国债利率也逐年走低,这导致养老保险基金很难保值,更谈不上增值。

  相反,上证指数1000点左右的中国深、沪股市,A股加权平均市盈率不到20倍,市净率1.6倍,均为历史低点,因此通过基金等形式投资股市,反而是相对安全的。

  借助中国版“401K”条款,大量养老资金可以通过基金等合法机构进入资本市场。事实上,全国社保理事会有关人士证实,社保资金直接入市购买A股的步伐已经迈开。据悉,该项投资以沪深两地的成份指数股和上证EIF为主要投资对象,采取指数化的方式投资

股票和相关指数产品。

  根据公开信息,社保基金在7月已大规模入市。而根据华夏基金此前披露,其管理的上证50EIF的基金规模在7月末已经突破百亿份。显然,除了普通机构、个人投资者外,全国社保基金等大型机构投资者的积极投资也是其中重要一环。

  上证50EIF的基金经理方军认为,上证50EIF受到投资者青睐,主要是EIF自身的投资功能得到了发挥,长期投资和短期操作都能使用EIF。另外,上证50EIF对应的大部分是大盘蓝筹股,标的指数的优秀质地也是投资者青睐的关键。而这或许能成为社保基金大幅增值的有效途径。

  同时,社保基金积极参与股权改革。2005年8月1日,G金发披露的信息显示,全国社保104组合持有公司94万股,而6月底的有关信息并未出现社保的身影。也就是说,在1个月内,社保对G金发大举增仓。这并不是个别现象,仅就8月12日前复牌的G股来看,社保基金已经对G海特、G七匹狼、G东方明珠分别持有99万股、141万股、99万股。

  而据最保守估计,在这几只股票上,社保就赚了1200万元,收益率达30%。

  好事总是多磨。目前,推出类401K条款,在政策方面尚有两大难点:

  第一、401K需要的是税务部门对个人所得税和牵涉的企业所得税的部分延迟收取甚至减免,这对税务部门意味着损失。而且,有关设计的细节内容牵涉到整个税收体系的重新组建,税务部门能否同意?第二、对于企业来说,类401条款要求企业在员工账户上需要增加新的资金投入,这等于企业的成本将增加,企业是否愿意?

  而其最大的难点在于税务部门的态度。客观说来,如果没有税收上的延迟或者减免,是无法吸引到这些资金参与的。税务部门为企业年金提供的税收优惠是企业和个人参加类401K计划的内在动力。

  笔者据此判断,证监会推出401K计划的最大目的是为了造势,以期在税收优惠政策上有所放松,间接增加入市资金。

  不管怎么说,中国版401K因其涉及因素、环节、制度改变以及成本较大,其推出难度也是比较大的,但无论如何,目前初步工作已经启动,改革的第一步已经迈出。

[上一页] [1] [2]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