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2008年的钱生钱理财计划(3)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3月11日 07:25 《钱经》杂志

  6、头寸控制

  10万元股票初始投资资金,并不一次性投入,可先期投入40%即4万元,先期投入的具体时机:一是看大盘指数是不是在5200点以下;二是看大盘指数是否出现连续三天的下跌;三是参看各只股票的价位是不是符合入场点的要求,如果满足上面三个条件,即可进行先期投入。4万元资金在每只股票上的投入比例可依据价格灵活配置。

  然后,当股指出现从阶段高点下跌10%的情况,比如从5800点跌到5200点,投入总资金的20%,即2万元(这样的时机可能不只一次)。如果出现从阶段高点下跌20%的情况,比如从6500点跌到5200点,则将剩余全部资金投入(如果还有剩余资金的话)。当这些机会没能出现,可以根据上述股票跌到补仓点,而每月流水又没到的时候,适当补仓,补仓量根据下跌幅度和市场状况灵活控制。

  看完姜先生的这份投资计划不知你感觉如何?或许你觉得有些粗糙,一些特殊情况没能考虑进去,止损与获利退出的比例点设置主观色彩太浓,没有精确的计算依据。这些情况确实存在,但它并不重要,因为没有任何计划是完美无缺的,投资计划可以将交易噪音过滤出去,能克服有害的交易习惯和心理波动,这就是其意义所在。

  或许你还认为这份计划不适合你,你无法忍受每月只进行三次操作,而且重仓持有收益率很低的债券型基金甚至为了控制头寸将一些资金闲置。这都没有关系,我们特别要强调的是:你一定要制定适合你自己的投资计划,巴菲特和索罗斯的投资风格完全不同,但同样取得了成功,这是因为他们都根据自己的性格特点和风险承受能力制定出符合自己的投资系统。下面,我们以姜先生的计划作为样本来告诉你如何制定适合自己的投资计划。

  七步打造最适合你的投资计划

  第一步:认清你自己

  认清你自己包括认清自己的可用资金数量、风险偏好、交易时间、能承受的损失、心理特点、性格喜好、专业知识、数学水平等等。一切投资计划和交易系统的设计都是围绕“你”展开的,取得成功的决定因素也是:你!

  认清你自己并不容易,大多数的投资失败都是源于对自己没有清醒的认识。有时,你觉得手头的资金还算充裕,结果往往是为弥补信用卡欠账不得不将股票割肉离场,而错过了反弹的良机;有时,你认为自己能承担20%的损失,结果刚亏损不到5%就逃之夭夭;有时,你想学巴菲特的长期价值投资法则,结果几天的剧烈波动就把这些法则抛之脑后。

  如果不认清你自己,任何投资计划都是虚幻的,或者是计划本身就不切实际,更多的情况是根本无法执行。在上文中,XX很清楚自己的情况:有一定的闲钱,如果不做投资也没有其他用途;工作很忙,不可能每时每刻做交易;不懂技术分析,看不懂复杂的图表和曲线等等。根据自身的这些特点,制定了相应的计划,也许这个计划不适合你,但绝对适合他。

  因此,制定投资计划的第一步就是要对自己有清晰的认识,全面的认识自己很难。不过,可以通过不断的追问和明确一些问题来逐渐的实现:

  •你有多少资本?有多少钱是长时间不会动用的?

  •你最多能承受多大的损失?

  •你工作很忙吗?每天能抽出多长时间专门做股票买卖?

  •你懂得多少金融知识?对数字很敏感吗?能纯熟的运用一种技术分析方法吗?

  •你做事情很冲动吗?你能多大程度上容忍自己一时的错误?

  …………

  诸如此类的问题你还可以设计出很多,在经常性的追问和反省中,你就能认识自己并试着控制自己,这是制定投资计划的第一步,也是成为成功投资者的第一步。

  第二步:明确你的投资目标

  很多人没有明确的投资目标,也觉得没必要??钱赚的越多越好呗,还要什么目标。真的是预期收益越多越好吗?可以不客气的告诉你,如果你还指望2008年达到翻番的收益目标,你会死的很惨。

  顶尖的私募基金高手在跟客户签订协议时首先就要明确投资目标,目标要求得太高,他是不会接受的,因为成熟的私募基金都是要根据投资目标,设计出一套投资系统。专业投资高手尚且如此,何况小散户。没有目标的结果往往是:看到别人赚了钱,就预期自己能赚得更多,为了博得高收益而承担了高风险,损失惨重。或者是当投资一只股票亏损时,舍不得止损,越套越深。事实上如果有一个合理的目标,就可以早早止损,也一样能实现整个投资计划的收益目标。没有目标的人想赢怕输的心理特别重,强烈的追求每一次操作都正确的心理倾向是投资者的大忌。

  在姜先生制定的投资计划中,定下了25%的投资收益目标,这个目标看似不高,要真能实现也颇为不易。不要小看这25%,如果年年都能达到这个目标,年轻的普通工薪白领在退休后就能变成千万富翁,这就是复利的威力。此外姜先生还明确了能容忍的损失是总资金的20%,这也很有意义。可以避免过早的离开市场而错过了反弹的良机,也不会因为市场转势未能止损而遭受重击,以至失去未来翻身的机会。

  第三步:判断大环境

  对大环境有一个清晰的判断很重要,除非是顶尖的短线高手,绝大部分人还是靠把握趋势来积累财富的。一个人必须要学会根据外界的环境来调整自己,这是一种原始的动物本能。对市场环境有一个大致的判断,是制定投资计划的关键步骤。

  姜先生对2008年市场环境的判断是:股价整体高估,市场在震荡中缓慢上行,阶段性的风险非常大。根据这一判断,他才制定出相应的计划:比如将债券型基金配置到30%的权重,如果指数上涨到一定高度再加大债券型基金的配置比例,这是依据股指高估的情况提出的避险策略;再比如选择那些择时能力非常突出的基金,像嘉实服务、南方高增,这是希望在震荡行情中可以获利;还有股票篮子里由蓝筹股和优质成长股构成,不考虑任何概念股和ST股,这是因为对长期牛市仍然充满信心。但还是留出足够的头寸补仓,避免满仓高位被套。

  第四步:坚定交易理念

  交易理念是指用什么样的原则和方法来指导投资。趋势跟踪、波段操作、价值挖掘等等都是交易理念。选择什么样的交易理念跟你自己的能力和性格有很大关系,如果你对数字不敏感,技术分析能力很差,那就不要考虑波段操作。如果你缺乏足够的耐心,价值挖掘就不适合你。交易理念的选择也和市场环境有关,股价普遍高估的情况下,价值挖掘会很难;长期熊市的情况下,趋势跟踪不是好办法。

  姜先生采取了价值挖掘和趋势跟踪相结合的方法,这是因为XX先生没有进行频繁操作的时间和能力,而且股价虽然普遍高估,但仍有一些潜力成长股值得挖掘。在长期慢牛的行情下,也需要及时捕捉趋势。

  第五步:确定交易的时间架构

  多长时间买卖一次股票,多长时间调整一次投资组合也是投资计划中重要的部分。这同样与市场大环境、个人的性格特征、应用何种交易理念有关。长线交易的方式显然很适合姜先生这种上班族。因为姜先生不擅长技术分析,况且短期交易的利润很有限,而交易成本又很高。

  第六步:确定系统的R乘数分布和期望收益

  每笔交易的初始风险用R(Risk)来表示,你在做一笔交易的时候,要考虑到把预期利润设定为初始风险的N倍,比如2R就是当一笔交易你能承受的风险是20%,那么期望能达到40%的利润。由此来设定止损点和获利退出点。

  姜先生根据自己的判断为整个投资系统设定了R乘数,比如他把招商银行和万科这两只心目中的蓝筹股初始R乘数设定为1R。这个值显得有点保守,不过因为他长期看好这两只股票,在80%和60%的点位上设立了补仓点,当通过补仓摊低成本后,R乘数也就相应的提高了。中国神华、南方航空、武钢股份这三只股票是同样的道理。对于福耀玻璃、武汉中百、锦江股份这三只他心目中的成长股,设立了较高的R乘数值,止损点和获利点都抬高,这样如果判断正确可以获得较高收益,如果判断失误可尽快退出止损。另外,在获利退出方式上采取了折回退出策略,更有助于实现期望收益。

  第七步:控制交易头寸

  确定头寸规模在任何投资系统中都是最重要的部分,但是绝大多数投资专业指导书籍和课程中都忽略了这一节,而往往以资产配置和资产组合管理来代替。其实,头寸管理和资产组合管理绝对不能相互替代。你可以通过观察海浪的涌动和想象《集结号》里敌人为侵占阵地发起的一波波疯狂进攻来领悟股市的规律,特别是在当前震荡市行情里。因此设立起一道道堤坝和有充足的弹药准备才能确保你的资金安全,头寸管理就是起到这个作用。

  姜先生在制定投资计划时充分考虑到这一点,初始资金中投入市场的头寸规模只有40%,有6万元的闲置资金伺机入市。每月流水也是逐步寻找低点入市,始终不处于满仓状态。不见兔子不撒鹰,有足够的耐心静侯时机,这是投资2008始终要牢记的原则。

  训练你的理财钝感力

  正当笔者写这篇关于2008年理财计划的文章时,1月22日,上证指数重挫350多点,跌7.22%,近千只个股跌停。很多投资者损失惨重,信心再次受到沉重打击。还要不要做股票了?甚至有的投资者发出这种疑问。我们先不正面回答这个问题,而是为你展示一个身边的真实案例:孟女士,一个再普通不过的散户,她是在2007年5月30日上午第一次入市,她经历了完整的5•30大跌,也经历了从去年10月份开始的深幅回调,以及最近的这次被很多媒体称为“股灾”的暴跌。但到1月22日收盘时,她的收益率依然高达57.2%。

  孟女士在1月22日收盘时的证券账户情况:

  这位孟女士有两句话颇为经典,一句话是说:“我不会炒股,因为我从来没有卖过股票”。另一句话是说:“听说有的基金净值跌破一元了,这怎么可能?他们专业人士懂这个,买东西咋还买差了呢”。

  孟女士的历史交易记录:

  这个交易记录清晰的显示,孟女士自从买了股票之后没有卖出过一只股票,而且买卖次数少得可怜。当别人问她怎么取得这样的成绩,她的回答是:有便宜的好股票就买,如果发现确实真的好再买,贵的股票不买,就是好也不买。其实孟女士在入市三个月后才知道市盈率是衡量股票价格的一个指标,于是高市盈率的股票坚决不碰,同仁堂就是降到一个低点后才买的。如此简单的交易原则让她在完整的经历了数次大幅调整后依然取得了50%的收益率,这个结果真的让很多专业人士和一些所谓的“股神”汗颜。

  举孟女士这个例子,是要引出我们对“理财钝感力”的探讨,在剧烈震荡的行情中,“钝感”一点可能更好,而优秀自控能力和严格的执行投资计划就是“钝感”的最好体现。

  什么是理财钝感力?

  “理财钝感力”是我们创造出的一个词汇,它是指那些具有很强的自控能力,按照自己的原则和方法坚决执行投资计划的人。用一句俗话说就是“一根筋”,去年底火爆荧屏的电视剧《士兵突击》中的许三多,一些媒体从其身上挖掘出了“钝感力”一词。我们不妨借用这个概念,来说明“钝感力”的重要。

  其实,所有成功的投资大师都具备的一个重要特点是:他们都找到了一个适合自己的系统和方法,而最终的成功源于严格的自我控制。这种不受外界事物影响,过于执拗的性格甚至让人觉得“迟钝”。对于大多数投资者而言,控制住自己是一个根本的转变。但人们很难意识到它的重要性,也就很难真正的做到内在控制。

  大多数成功的投资者是通过控制风险获得成功。控制风险有悖于我们的自然倾向,它需要高度的自我控制。成功的保守投资者也往往是反向操作者。他们做别人不敢做的事,在别人瞻前顾后的时他们买进,在别人贪得无厌时他们卖出。他们有耐心等待正确的投资机会,这同样也需要自我控制。巴菲特就是一个非常成功的保守投资者,他的某些性格特点想起来和虚构的许三多有点类似。或许你还是对“理财钝感力”这个概念没能很好的理解,那我们不妨从《士兵突击》里一些经典台词和“股神”巴菲特身上挖掘一下:

  1、 不抛弃、不放弃

  这句话可以算做是一条贯穿全剧的主线。用“理财钝感力”来诠释可不是说买了股票就不卖。而是不要抛弃一直坚持的投资原则,可以逐渐的去完善它,但不要轻易抛弃。无论市场环境如何,也不要放弃对金融市场的关注,耐心的捕捉投资机会。

  巴菲特在一生中都坚持他的价值投资原则,他继承了老师格雷厄姆的思想,又将其发扬光大。凭着看似简单但也是最适合自己的投资之道,巴菲特终成一代大师。

  2、以后要常相守了,常相守,是个考验,随时随地,一生

  袁郎面对着这样一群热血男儿,说出几乎是对爱人说的一个词:常相守。常相守是一种承诺,也是一种自信。你在投资的时候是否想过要常相守,和真正优秀的上市公司常相守,和一些优秀的理财习惯常相守。巴菲特拥有相守一生的可口可乐公司股票,有一生常相守的阅读年报的习惯,长年累月,从不懈怠。而我们在投资理财中,有哪些东西是想一生常相守的?理财是一辈子的事情,很多人在晚年时财务上非常失败,绝不是因为运气不好和能力不够,而是没有形成良好的、可贯穿一生的投资理财的风格和习惯。

  3、 光荣在于平淡,艰巨在于漫长。

  指导员说草原五班的任务光荣而艰巨。为什么光荣,因为你是军人。为什么艰巨?因为在渺无人烟的地方,能呆下去,就不容易。而真正的光荣往往来源于平淡,很多人之所以投资不成功,就是因为太不甘于平淡、关键的时候也不坚持,总是投向所谓的热点,大众追捧的概念,而放弃了真正的价值发现。

  记住,平淡绝不是平庸。巴菲特从来不去华尔街,因为他觉得那里太喧嚣,有太多的杂音影响他的判断。他一直住在家乡小镇上,最钟爱的食品是汉堡包,最爱喝百事可乐。看似平淡的渡过每一天,而当他说话时,全世界都在聆听。

  4、平常心,平常心

  平常心是吴哲最喜欢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在风云变幻的资本市场,有一颗平常心太重要了。你能忍受一时的失败吗?你能对别人的赞扬或讽刺不屑一顾吗?你能看着别人赚钱而无动于衷吗?你能经得起诱惑拒绝自己不了解的热门股和有所谓内部消息的股票吗?

  巴菲特可以忍受别人的嘲笑在人们狂热的时候退出市场;可以拒绝买自己不熟悉的高科技股,眼睁睁的看着别人获得暴利无动于衷;巴菲特也有投资失利的时候,但这不影响他在其他的地方赚的更多。港股中石油已经跌破了巴菲特的卖出价,当初狂妄的评价巴菲特把中石油卖早了的人也没有了声音。人们往往无聊的自欺欺人,而保持一颗平常心坚持自己原则的人却会笑到最后。

[上一页] [1] [2] [3]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