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四招另类以房养老对策(2)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0月10日 14:34 《理财周刊》

  招数三:换房差价养老

  当然,刘老妇不习惯于敬老院的生活,还是那一套小房子该怎么办?

  一个变通的办法是:把处于市区较为中心位置的普陀区那套二室一厅的房产向非中心地段的宝山区、松江区等稍偏地方移一些(考虑到夫妇的身体情况需要看病,不能住得太偏)移。如此而来,置换房子后的地区差价就能成为两夫妇的补充养老基金。或者将市区和一套房换成郊区的两套房,其中一套自己住,另一套出租,从而赚取稳定的养老金。

  除了获得“地区差价”这种方法外,还有一种办法,就是大房换小房。刘老夫妇可以就离开熟悉的生活圈子,在相同地段把原有的二室一厅换成一房一厅,两者的差价就能作为“养老基金”。

  此类方案虽然相对上两个方案有些复杂,但颇具有可操作性。以现实而言,虽然

房价在近年来连续暴涨,但绝大多数的家庭在奋斗几十年以后,总能购买得起至少一套房子。也就是说,夫妇两人退休的时候,通常已经正式拥有了自己的房产,贷款彻底还清,或者接近还清。而此时,孩子也已经长大成人,有能力自立根生。老夫妻从“满巢期”重新回到“空巢期”,住房条件也相应进入“宽松期”。这恰巧成为了以房养老的前提条件。

  就房价而言,房价的地段差异还是非常明显的,打地区差空间相当大。以上海为例,静安区和卢湾区的目前的房价在2.5~4万元/平方米,而杨浦区同类型的房产可能只有1.5-2万元/平方米,这其中一倍左右的差价就能作为“养老基金”。

  其实这类“以房养老”的方法在美国已经非常普遍,而且也是政府和相关团体大力倡导和推崇的方法。孩子成家立业后拥有了自己的小家庭,如果不和父母同住的话,原来的房子可能就稍嫌空旷了,老人住在过大的房子里,从心理学上来说容易滋生寂寞感,对身心不利。而且更重要的是,退休后不需要每天上班,自然也就没必要蜗居在嘈杂的市区。对老年人来说,市中心空气污浊,噪音不断,对身体健康也是一大隐患。

  此外,用这种方法筹措养老金的另一个好处是,可以抵抗通货膨胀对购买力的侵蚀。如果20年以后,物价大涨,那么房价也会大幅上涨。假设到时房价比现在翻了一番,如果地段之间的差价比例不变,换房相应的差价收入也翻倍,完全“与时俱进”,足以适应退休后的购买力水平。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管理利器 ·新浪邮箱畅通无阻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