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新浪财经

投资12万开一家喜马拉雅文化店(2)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6月07日 13:40 《私人理财》杂志

  经营用品锁定高端人群

  由于纯手工用品个性化的制作和独特的文化风情,深受有一定文化欣赏能力和消费能力较高的人青睐,因而,“喜马拉雅文化店”也主打手工制品和文化两张牌,目标客户则锁定在中高端人群。他们大多是年龄在30岁以上的白领或者管理层人士。

  “我们店里销售的手工艺品大部分来自于西藏和尼泊尔的手工作坊,而手工制品与机械产品在细节上有极大的区别,这些细节决定手工制品的价值,而这些价值是那些高品位、高收入人群最看重的。”李秀芹边介绍边取出手上戴着的银手镯说,这只手镯价格在店里卖到300元左右,价格高了点,但绝对物有所值,这就是文化内涵的价值。虽然目前一些地摊或精品店也有销售类似的手镯,但其中的做工和品质差别极大,有的价格只有10元。这与文化店里销售的饰物根本不在一个档次。

  李秀芹解释说,差不多同样的饰品价格会有这么大的区别在于:首先,机械饰品上的花纹非常粗糙简单,而手工制品上的花纹非常细腻且纹路复杂,这样的工艺机械产品是无法制作出来的,而且手工制品每一件都有自己的特色,款式和花纹几乎没有重复,这非常符合现代人追求个性的特点。

  其次,店里手镯的材料为纯银,而其他地方销售的一般都是以白铜等材料代替,虽然质地乍一看去没什么区别,但佩戴时间一长,白铜制品就会发黄,变得毫无价值。

  更重要的是,雪域高原上独特的宗教文化特色,吸引着众多的白领和高层管理人员。该店最受客户欢迎的是具有宗教文化色彩的天然饰物,如藏传佛教七宝中的红珊瑚和绿松石等。其中红珊瑚在藏传佛教中被认为是佛主的化身,具有吉祥、避邪的寓意。而绿松石则被藏民们誉为“生命之石”,在广州人眼里则被理解为成功之石,这些独具喜马拉雅文化特色的饰品在店里非常受欢迎,也成为吸引高端客户的重要条件。

  经营策略做熟不做生

  2002年,李秀芹首期投资12万元开了这家喜马拉雅文化品店。但在2005年时,由于她经营的商铺被收回,她不得不另选一家店面。当时恰逢正佳广场M层招商,她便将店面搬了过来。

  由于先后在两个截然不同的地段做过生意,李秀芹总结出,此类文化品生意是做熟不做生的买卖。

  2002年李秀芹在淘金路的喜马拉雅文化店刚开张时,人们对喜马拉雅文化并不十分了解,而且店里的饰品价格比市场上其他饰品店的要贵许多,几乎每个到店里的客户都需要李秀芹耐心地向他们讲解,但他们在了解完后,真正购买的人却极少,头几个月生意冷清,这让李秀芹很灰心。

  然而,几个月过后,店里的生意却开始红火起来,客人大多是周围的街坊邻居和附近

写字楼的白领。原来,这些最先接触喜马拉雅文化店的客户刚开始出于好奇进到店里来,在李秀芹的不断讲解下,开始学会了品味雪域高原的文化,进而接受了店里的产品。这些客人一旦接受了店里的商品,便会隔三差五地光临她的小店,在这些熟客的帮衬和推荐下,又发展了不少临近地区的新客户,李秀芹的生意也逐渐红火了起来,月营业额最高能有3万元,扣除进货费和店里的杂费,每月收入将近2万元。

  2005年,李秀芹将店面搬到正佳广场后,仍有不少老客户从淘金路一带专程过来捧场。

  李秀芹认为,这类文化用品店针对的是特殊的客户群,生意大多做的是熟客,所以店面的选址不一定非要在人流量大的地方。商场里虽然人流量大,但大多只是匆匆看上几眼便离开,真正有这方面需求的人却不多。虽然现在了解喜马拉雅文化的人多了,有的新客人也会主动购买商品,但李秀芹目前的客户大多是她耐心培养出来的回头客。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