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理财之四大观念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8月30日 07:04 《科学投资》杂志 | |||||||||
关键概念:创业理财要循序渐进,才能发挥效率。 理财方程式:计算资产→订出目标→找到适合的创业理财方式→筹措资金→拟定计划适时修正 制胜要点:并非所有白手兴家的传奇都是最佳的借鉴例子,而眼里只有追逐财富的人
创业理财区别于普通意义上的个人理财,它不仅要求创业者懂得节流,同时要求创业者懂得如何运用手中有限的资金去开源。因为,创业企业理财是围绕资金运动展开的。资金运动作为企业生产经营主要过程和主要方面的综合表现,具有最大的综合性。而掌握了资金运动,犹如牵住了企业生产经营的“牛鼻子”,“牵一发而动全身”。 《科学投资》通过对创业者的深入研究发现,创业理财过程中,不但要求创业者需要具备良好的理财心态,还必须具备四大观念。 观念一:创业理财不是成功企业的专利 如果你从一开始就抱定“有钱才有资格谈理财”、“公司理财是成功企业的专利,与自己初创的小企业无关”这样的观念,那就绝对是大错特错了。事实是,越是没钱的人越需要注重理财,越是资金紧缺的小企业主,越应该高度重视理财。打个比方,假如你有10万元,但却因为自己一时理财错误,造成了财产损失,那么很可能马上就危及到你的企业生存,甚至危及你个人的生存。而真正拥有百万、千万、上亿元“身价”的成功企业,即使一次理财失误,导致其损失掉一半财产,至少不会影响他的生存。在创业经营过程中,越穷的人就越输不起,对理财更应严肃而谨慎地去看待。 1991年,冯仑和王功权南下海南创业的时候,兜里总共才有3万块钱。3万块钱要做房地产,即使在当时的海南也是天方夜谭。但是冯仑想了一个办法。信托公司是金融机构,有钱。他就找到一个信托公司的老板,先给对方讲一通自己的经历。冯仑的经历很耀眼,对方不敢轻视;再跟对方讲一通眼前商机,自己手头有一单好生意,包赚不赔,说得对方怦然心动;然后提出:不如这样,这单生意咱们一起做,我出1300万元,你出500万元,你看如何?这样好的生意,对方又是这样一个人,有这样的经历,有什么不放心?于是该老板慷慨地甩出了500万元。冯仑就拿着这500万元,让王功权到银行做现金抵押,又贷出了1300万元。他们就用这1800万元,买了8幢别墅,略作包装一转手,赚了300万元。在别人眼中这是个冒险的行为,其实不然,早在他们着手房地产之前,每一阶段资金的配置都经过认真核算,因此冯仑和王功权在海南淘到了第一桶金。 黄玉蛟原来的身份是成都近郊一个种地的农民,在当地有着“造厂专业户”的绰号。“其实我创业时比很多人都更倒霉。”这个一度在土里刨食的农民企业家这样评价自己的创业史。 因为感受到土地在传统农业中产生的财富非常少,早年的黄玉蛟弃农加入了进城打工者的队伍,开始了自己的创业之路。他走南闯北,甚至到过香港打工。在积累知识的同时,也存下了一些钱。有了点积蓄后的黄玉蛟像不少创业者一样,拿着10万元,急于想做30万元的生意。 最初,黄玉蛟看中了一个食品项目,他倾其所有开始建造工厂,想就此摆脱打工者的身份,做个企业家。当风风火火地盖起厂房后,他很痛苦地发现再也没有钱买设备和原料了。他想去找银行贷款,但当时贷款对民营企业的条件近乎苛刻。 几番碰壁后,筋疲力尽的黄玉蛟只好看着自己的新厂房因无力维持而被拆除。这样一来,打工几年攒下的积蓄就烟消云散了。黄玉蛟不得不再次出门打工。 今天的黄玉蛟已经记不清楚他先后办了多少个夭折的工厂了。据他回忆,2000年以前的创业都没有摆脱先造后拆的失败循环。每每盖起一座工厂,就再也没有资金去买设备、买原料,无奈中眼巴巴地看着自己的新厂房随着财富梦想一起坍塌。造啊造,拆啊拆,这个农民出身的男人一再为厂房伤透了心,为自己付之东流的血汗钱伤透了心。 黄玉蛟之所以屡屡建厂、屡屡挫败,并非是因为他比别人更倒霉,而是他的个人创业理财能力较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