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理财 > 理财圈 > 正文
 

银行个人理财市场发展报告摘要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1月11日 14:34 新浪财经

  赛诺经典咨询公司

  要点:我国银行个人理财市场经过04年到05年上半年短暂的调整后,得以迅速发展,已经确立起银行在个人理财市场不可替代的主导地位,其中以“阳光理财”为代表的理财品牌脱颖而出,带动了整个银行业的战略转型,并推动金融监管理念和方式的创新。竞争主体多元化、市场需求明朗化、产品开发个性化将会是06年个人理财市场发展的三大趋势,商业
银行将会加大技术和人力资本的投入,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理财品牌将推动中国银行业继信用卡品牌建设之后的第二次品牌建设高潮。

  一、2005年发展概况

  (一)银行个人理财已成为个人理财市场的不可替代的主导力量

  保险公司是最早进入个人理财市场的金融主体, 90年代初便开发了具有理财功能的保险产品,如大病统筹险等,基金公司在2000年初开始跟进。相对于保险公司、基金公司个人理财业务的发展,银行理财起步相对滞后。光大银行上海分行在2004年7月打响了个人人民币理财业务的第一枪,银行利用自己在品牌、信誉、渠道和人员方面的优势,后来者居上,迅速占据个人理财市场主导地位。从销售额看,2005年银行销售个人

理财产品超过2000亿元人民币,相当于保险业保费收入(4500亿元人民币)的44%;从销售渠道看,50%的保险业务和54%的基金业务销售都是由银行渠道完成的,相对于其它金融主体,银行在个人理财市场起步较晚、发展快、力量强,其主导地位不可替代。

  (二)银行系全员参与

  2004年7月,光大银行在上海率先推出个人人民币理财业务后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内,股份制银行纷纷启动理财业务;半年后四大国有商行也纷纷推出了个人理财产品与服务,三个月后城市商行也加入到个人理财市场中来,如南京市商业银行推出的外汇理财“金梅花”。银行对个人理财业务参与之广泛、跟进之迅速,是银行业竞争升级的一个缩影。

  (三)各行重金打造自主理财品牌

  个人理财品牌的建设是银行继信用卡品牌建设之后又一“品牌工程”。2005年信用卡品牌建设受客户信息泄漏事故、银行假网站、信用卡诈骗等事件影响,遭遇尴尬,然而银行理财产品品牌却借势生长,其品牌影响力已超过信用卡。“阳光理财”“金葵花理财”“理财金帐户”“中银理财”等理财品牌脱颖而出,受到市场及媒体的正面追捧。2005年银行品牌建设可谓是半边天下雨,半边天日出。

  (四)创新速度加快、创新能力增强

  2005年银行理财产品种类丰富,仅外汇理财就有“固定收益型”、“收益递增型”、“指数挂钩型”、“银行可展期型”,几乎所有银行都有各自的外汇理财产品。光大银行阳光理财旗下有30多个理财产品,其中部分理财产品发行过多期,如“阳光理财A+计划”发行了14期。2005年12月,有8类外汇理财新产品发布,2个人民币理财产品发布,产品开发的周期越来越短。

  (五)中外资银行个人理财产品定位不同,人们预期中的中外资银行正面竞争并未出现

  外资银行理财目标客户集中于高端客户,如汇丰银行卓越理财客户起点是5万美金,而国内银行理财客户集中于中端市场。在《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风险管理指引》颁布前,理财客户起点是人民币1万元,《指引》规定个人理财客户起点是人民币5万。中外资银行个人理财门槛高低有别,并且外资银行的客户主要集中于母国企业和公民,中资银行很难插足,所以业界预测理财市场激烈竞争的场面没有显现。

  (六)整合营销是银行采用的主要营销方式

  各家银行逐步摒弃单一的营销方式,转而采用整合营销的方法,把公共关系、广告宣传、渠道建设和促销结合起来,根据品牌和产品的生命周期合理分配使用营销资源。

  (七)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与监管方式创新相互促进,一种新型的监管理念正在形成

  从光大银行2004年7月推出人民币理财到银监会2005年9月出台《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管理暂行办法》、《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风险管理指引》两部法规,仅仅一年多时间。为了鼓励和促进金融创新,银监会专门成立了一个业务创新协作部。监管部门动作之快、理念之新,体现了监管部门从合规经营监管到创新和合规监管并举的理念的转变。

  (八)具有中国特色的理财服务大受欢迎

  从产品设计来看,低风险、收益相对稳定的理财产品销售看好,如光大银行阳光理财主要投资于债券,风险低,其收益主要集中在2.5%-5.0%之间,相对稳定;从产品定位来看,定位于中端市场的理财产品很受欢迎,光大银行阳光理财、中信银行理财宝主要定位于中端市场。

 [1] [2] [3] [下一页]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