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理财 > 理财圈 > 正文
 

美国个人理财业的发展及其启示(3)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1月21日 15:34 新浪财经版权 ©

  1.成立和完善自己的理财组织。2000年和2002年在北京分别召开了第一届、第二届中美金融策划论坛,论坛主要内容是介绍国际CFP理事会成员国实施CFP认证制度的经验,并探讨如何进一步在中国推广CFP和金融策划的概念,建立金融策划的行业标准和职业道德,全面推行从业人员的资格认证制度。在两届论坛基础上成立了中国金融策划师协会(筹),2004年9月,中国金融理财师标准委员会正式成立,这是中国个人理财业迈出的重要一步。由于理财涉及范围较广,标准委员会应在现有的银行业协会、证券业协会、保险业协会等团体会
员的基础上,尽快吸收更多的相关团体参与如会计、税务、法律等方面的协会团体,这样既可以扩大协会的影响和知名度,也便于理财业相关工作的推进;同时,标准委员会应加快自身的制度建设,尽快完善自己的组织体系,为协会的后续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2.推出理财师资格认证制度。近几年,理财师开始进入我们的视野,如2002年8月,

平安保险北京分公司首批50名经过培训的寿险代理人获得平安公司的“个人理财规划师”资格证书;2003年2月,招商银行率先在国内金融业中举办个人客户经理金融理财规划师(CFP)培训,培训合格者获得金融理财规划师资格;不少银行的理财中心和贵宾理财室也出现了理财师。尽管理财师开始被公众所熟知,但国内实际上还缺乏严格认证意义上的理财师,目前国内的理财师主要存在于银行和保险公司,且都是有各银行和保险公司自己认定。这样的理财师资格认定缺乏统一性和权威性,据笔者了解,国内目前还没有一家金融机构开发出比较成熟的理财培训课程体系,因此,由银行和保险公司自己认定的理财师其执业水平和素质是令人怀疑的。中国金融理财师标准委员会在强化和完善自身组织体系的同时,应尽快推出较权威的理财师资格认证制度,这方面要加强与国际CFP理事会的合作,最好能尽快加入国际CFP理事会,引入CFP资格认证制度。但在引入CFP资格认证制度时,要注意由于各国法律、政策环境的差异而导致理财制度水土不服的问题,从而正确处理好理财师资格认证国际化与本土化的关系。另外,可以考虑设立其他较CFP要求低的资格认证制度,来适应不同层次理财人员的需要,这方面可以借鉴美国、日本的经验。

  3.加强理财的教育培训。理财在我国正处于导入期,当前最重要的工作是加强理财的教育培训,将正确的理财理念导入中国,并培养优秀的理财人才。理财的教育培训工作需要多方面力量来参与,目前,中国个人理财培训市场已经兴起:部分大学已经推出了理财培训课程;部分国外的理财协会已经进入中国提供理财培训;部分投资咨询类公司专门提供理财培训;另外,还有部分银行和保险公司的内部培训。尽管目前理财培训项目已经不少,但高质量、系统的、权威的理财培训课程还很少,甚至部分理财培训项目(包括一些国外和地区的)内容粗躁、质量不高,连基本的理财理念都不正确。笔者在对我国个人理财业的研究中,也深感开发一套高质量、高水准、系统化、本土化的个人理财培训教材是我国个人理财业发展的当务之急。希望中国金融理财师标准委员会能尽快作好这项基础性工作,为中国个人理财业的健康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当然,理财教育培训体系与理财师资格认证体系有内在的联系,两项工作应作为统一的整体而展开。

  4.重点发展金融机构理财。从我国的实际情况来看,金融机构理财更符合我国国情,也更具有优势。但我国目前金融业还是实行分业经营,这是金融机构理财最大的外部制约因素。而且,从发展趋势来将,客户更需要提供一站式金融或理财服务(One-stop financial services),因此,在大力发展金融机构理财时,应注意加强银行、保险、

证券、基金等部门的联合,为客户提供优质的、一站式理财服务。

  5.发展独立理财,加强竞争,提高理财服务的水准和质量。在重点发展金融机构理财时,也要适当发展独立理财,如投资咨询公司、理财公司(事务所)等。因为金融机构理财存在技术上的缺陷,金融机构的理财师往往要站在本公司的立场上,将本公司的产品推荐给客户,因此难以做到客观公正,这将有悖于理财师的职业准则。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之一是发展独立理财,对金融机构理财形成竞争,迫使金融机构将理财发展为独立的业务,而不是仅仅作为推销产品的手段,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避免金融机构理财的缺陷,同时,也可以提高整个理财业的服务水准和质量,促进理财业健康发展。

  注:① 国内不少人将CFP翻译为注册金融理财师或注册理财规划师等。

  参考文献:

  [1].《个人理财计划》(第6版),[美]G•维克托•霍尔曼&杰利•S•诺森布鲁门著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003年8月第1版

  [2].《个人财务策划》陈工孟 郑子云主编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3年9月第1版

  [3].《中国的CFP》徐海峰主编 山东人民出版社 2003年8月第1版

  [4].孙智,“FP(注册金融理财师)在世界各国的情况介绍”,锦威金融策划网

  [5].杜莉、姜峥睿,“美、日、澳金融策划业的发展与中国本土化发展设计”,《东北亚论坛》,2004年1月第13卷第1期

  [6].www.cfp.org.cn

[上一页] [1] [2] [3]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