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险费率新政今起实施 首批产品有望年内上市

2013年08月05日 02:10  证券时报网 

  证券时报记者 潘玉蓉

  据中国保监会上周五公布的消息,普通型人身保险新的费率政策今日起正式实施。证券时报记者从业内了解到,多家保险公司已在积极测算新产品费率,如果顺利通过审批,首批产品可望年内上市。

  新产品最早年内上市

  此次国务院批复的普通型人身保险费率政策,放开了普通型人身保险的预定利率,将定价权交给市场,由保险公司按照审慎原则自行决定。

  “按照新产品审批要求,我们需要提供新的保险条款和保险费率的相关材料,其中包括保险条款和保险费率的市场风险和经营风险分析、相应的管控措施等,目前这些工作已经在进行了。”一位寿险公司高管对记者表示。

  根据有关规定,保监会在受理申请后,需要在20个工作日内给出批复,原则上1个月内可以结束流程,但实际获得批复的时间往往多于1个月。

  保险产品上市须经监管部门备案或审批。一般而言,备案产品周期约为2个月左右,审批产品则耗时更久。人身险由于涉及公众利益,需要走审批通道,程序上比备案产品要复杂得多。

  据记者了解,各家保险公司对于新费率政策下的首批保险产品都很慎重。上述寿险公司人士表示,“保监会对首批产品也会严格把关,防止出现价格战的苗头。不排除在审查过程中,需要听证、鉴定和专家评审,我们预计首批新产品最快在年内推出。”

  降价成大势所趋

  尽管2012年底普通型人身保险产品在所有保险产品中的占比仅有10%,但是这次费率改革对行业的触动非同小可。一位保险公司人士表示,这是一项基础性改革,将直接影响到公司的产品费率调整,间接影响到保险资金在投资端的策略。

  “前端的保险产品预定利率由保险公司根据市场供求关系自主确定,后端的准备金评估利率由监管部门根据‘一篮子资产’的收益率和长期国债到期收益率等因素综合确定,通过后端影响和调控前端的定价。”上周五,保监会人士在发布会上表示,此次费率改革的基本思路是放开前端,管住后端。

  放开前端,让预定利率由保险公司根据市场情况自主确定,保险产品的降价似乎是大势所趋。多位保险研究员表示,费率政策改革后,新型普通保险产品可能在目前基础上降价20%。

  其实,这种市场化的冲动潜伏已久。首都经济贸易大学金融系教授庹国柱[微博]表示,对寿险公司来说,此前因为低预定利率的强制性规定,开发新产品的条件受到限制,也就难以施展拳脚。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一些公司,特别是在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新成立的大批中小寿险公司。

  受制于普通型人身险产品条款的固化,不少寿险公司发力分红险,一些投资收益不错的分红险产品结算利率已经超过4%、5%,以此提高产品吸引力,间接实现了市场化。然而,分红险等投资性品种占据市场主导,一方面对保险公司的投资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另一方面也导致保险产品脱离了风险保障业务的本质。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 新闻上海4名法官涉集体招嫖被停职调查
  • 体育世游赛孙杨1500自夺冠 获最佳男运动员
  • 娱乐韩红因涉嫌挪用汽车牌照遭罚款5000元
  • 财经娃哈哈多美滋涉进口恒天然毒菌乳粉
  • 科技国资委调整央企考核指标:中移动夺魁
  • 博客钟凯:奶粉里的肉毒杆菌哪来的?
  • 读书1949年后乱搞男女关系的三大高官(图)
  • 教育清华生笔试第一当城管 高考录取
  • 姚树洁:从10亿吨钢换5亿根冰棍说起
  • 徐斌:第一轮城镇化的休止符是老龄化
  • anmin:明朝经济危机有什么启示作用
  • 永新人:调控17年钢铁产量增加7倍
  • 姚树洁:债务危机与地产泡沫的祸根
  • 徐斌:中国未来在体制内自然逆淘汰
  • 思朴:创新是A股最大的红利
  • 谢百三:中国房地产政策似有重大变化
  • 金岩石:国资的党性与寻租行为
  • 刘步尘:董明珠为何坚持不道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