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中国保险业:告别保护伞(2)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2月04日 16:48 和讯网-《财经》杂志 | |||||||||
“保护期”结束以后 2004年岁末,中国保险业再次站在一个关口——12月11日,为中国加入WTO后保险业的三年整体过渡期画上了句号。保险业成为中国第一个全面对外开放的金融行业。
在中国保险业出现重大调整的2004年,“洋保险”正在加紧攻城略地。统计显示,截至2004年4月,外资保险公司前四个月累计保费收入为29亿元,比2003年同期增长56%左右;资本金共计107亿元,比2003年增长27%。这两项增长比例均高于中国保险业整体水平。外资寿险公司和财险公司的保费收入增幅,比全国平均水平分别高6倍和1倍多。 “全面开放”的主要内容是,将允许外国寿险公司向中国公民和外国公民提供健康险、团体险和养老金/年金险服务。同时,取消对外资保险公司经营的地域限制。其中,团险业务的冲击将带给中国保险业前所未有的考验。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对于历来最大也最重要的一块战场——寿险业来说,团险业务的挑战将是最大的。 目前国内保险公司们经营团险,仍然主要借助行政指令和回扣,专业经营程度很低,团险业者基本没有建立自己的客户群。因此,挟专业产品和专业营销手段而来的外资保险公司,尽管缺少本土优势,其竞争力之强将十分具有威胁。 外资保险公司也正快速通过合资,建立自己的或者至少是消减中国国内保险公司的本土优势。中央财经大学保险系主任郝演苏教授强调指出,目前市场上成立的合资寿险公司透露出一种趋势,即外资正试图通过强势股东渗透中国保险市场,表现之一就是通过股东的关联企业拓展业务。除了中石油与意大利忠利保险有限公司成立的中意人寿、美国老牌寿险公司美国大都会人寿和首都机场集团共同成立的中美大都会人寿,2004年年底,中国航空集团和韩国三星人寿、东方航空公司和台湾国泰人寿等的合资公司也陆续拿到牌照。 从2004年初开始,外资保险公司明显加快了扩张的节奏,几乎每个月都有新开的分支机构成立。仅仅在9月一个月内,首创安泰人寿、中宏人寿、中英人寿、信诚人寿等数家外资寿险纷纷宣布分公司筹建或开业。 北京工商大学保险系主任王绪瑾认为,市场放开后,外资保险公司的扩张依然紧紧围绕其发展战略,不会盲目“圈地”。外资保险会针对其细分的客户群选择进入的城市。此外,扩张带来的资本金压力也决定了外资保险的出击会比较谨慎。业内人士认为,2005年的中外保险之战,将依然围绕着已开放的重点城市进行。 2004年,整整冻结了八年的中资商业保险公司审批工作重新启动,18家保险公司(八家寿险公司、三家健康险公司和七家财险公司)拿到了牌照。面对入世三年后即将到来的全面开放,积极培育市场主体或许正是应有之义。 据美国麦肯锡公司预测,到2008年中国寿险市场将成为全球第四大市场。同时,麦肯锡认为,外资保险公司将威胁中资保险公司在市场上的领先地位,而后者如何解决好三大问题将成为其确保自己市场份额的关键。这三大问题是日益显著的价格压力、佣金率上升和渠道竞争导致客户流失以及保险产品多样化带来的风险。这一点在全面开放的第一年——2005年将变得前所未有地突出。 告别三年保护期的中国保险业已然别无选择,更严酷的挑战才刚刚开始。市场正在悄然发生变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