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讯 11月22日,由新浪网、《保险赢家》杂志社联合主办的“金麒麟暨2017保险高峰论坛”在北京举行。长江养老保险公司总经理苏罡出席并参与“保险回归保障,险企如何突破发展”圆桌讨论。
苏罡谈到,保险突出的优势是在于长期的资金管理和对应的风险管理。保险资金虽然拥有长线的资金,但是实际上长钱最难管,因为长钱要面临长周期的波动,以及整个国家的宏观经济如何有效的进行匹配,并最终实现很多年之后资产的保值增值,以及包括最终的风险保障的兜底。
以下是苏罡发言的实录:
第一轮发言:
苏罡:大家上午好!
非常高兴能来到这个论坛,感谢主办方给予我这样的体会。我是来自长江养老保险的苏罡,长江养老保险是中国太平洋保险集团的核心成员,我们的名字中有“保险”两个字,我们的核心主业主要是关注于养老保险,特别是养老金管理的这么一个巨大的市场。
关于保险姓保的理念,从我们公司的定位角度有我们独特的理解。关键是保在哪里?我们的理解,保险突出的优势是在于长期的资金管理和对应的风险管理。大家都很羡慕保险资金拥有长线的资金,但是实际上长钱最难管,因为长钱要面临长周期的波动,以及整个国家的宏观经济如何有效的进行匹配,并最终实现很多年之后资产的保值增值,以及包括最终的风险保障的兜底。
所以对于养老保险来说,我们的姓保就是要保在如何贯彻实施国家在养老保障三支柱体系之内我们的作用如何去发挥。
大家知道,中国的制度性养老储备到目前为止总体上来说还是相当不平衡、不充分的,我们的制度性养老储备大概相当于国家年度GDP的10%。我们看一看美国,我们往往说美国人不存钱,实际上是美国人不需要存钱。因为他的制度性养老金储备,相当于他的年度GDP的150%,这个差距是相当之大的。
从结构性来看,中国制度性的养老金储备目前还主要集中于第一支柱,占比大概是85%,第二支柱大概是15%。而第三支柱,个人顺延部分才刚刚开始,整个制度还在探索之中,还没有正式建立。在美国的三支柱体系当中,一二三支柱是10%、68%、27%。所以总体来说,美国的养老金体系不仅是充分,而且是总体均衡的。
中国要想跻身于一流的世界强国,必须在养老金储备,整个体系建设方面尽快的解决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这也是实现中国人民美好生活,真正实现我们保险业健康、养老两大核心主题非常关键的一个保障的制度性建设。
我就谈这些观点,谢谢!
第二轮发言:
苏罡:我感觉保险业要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贡献自己的力量,要有三个方面需要注意:
第一,如何为人来服务?
因为人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最重要的主动性因素,怎么调动人的积极性?对于我们保险业,特别是我所从事的养老保险来说,我们深刻的感受到,其实中国的经济实体之中,人的积极性调动需要一系列的风险保障手段,特别是养老金的问题。养老金不仅是养老金的问题,养老金关系到所有的经济实体能够为员工提供的全方位的薪酬福利体系的问题。但是现在我们在经济实体中,不管你是作为公务员还是你作为一个企业的职工,谁能说出自己退休之后能拿多少钱?大概能够保障你的生活在什么水平?恐怕没有几个人能说出来。这就说明,在其中我们有很多的工作是做的不到位的。我们作为养老保险公司,应该去帮助企业设计一个更加具有竞争力的薪酬福利体系,让它的员工具有长期在企业中服务的,能够为企业长期贡献自己力量的这种稳定的恒心,所以这个其中就有很多的工作去做。
第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能够体现我们作用的是数字化建设的问题。
因为保险行业做的本身背后就是大数据,当然可能传统的契约型保险更多的是跟产品相关,跟账户目前还没有直接挂钩。但是在养老保险上其实不是这样的,我们就拿企业年金来说。企业年金之中,受托人的份额75%掌握在养老保险公司的手里面。企业年金的受托人背后就是账户管理,在养老保险公司里面,我们为年金服务的时候,就是为每一个人进行账户的建设,从他的缴费到归属,到支付,一系列其实都是围绕个人账户来设计的。怎么才能把这样一些积累的经验有效的发挥出来?跟我们保险公司的数字化建设充分的结合?发挥大数据的力量,我相信一定是可以体现出保险行业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优势的。
第三,怎么和实体经济相结合?
中国经济的发展毫无疑问从理论来讲无非就是投资、消费、进出口。中国现在已经不是一个要以出口导向为发展的国家了,我们的体量已经不允许我们再沿着这个老路走下去了。但是消费的增长是需要时间的,投资在很长时间之内还是中国经济增长一个很重要的发动机。投资和消费之间如何有效的平衡?需要长期的资金。通过长期的资金来平滑整个经济周期的波动,推动经济持续的发展。通过长期资金的储备,特别是养老金的储备,消除大家对当前消费的担心,让大家更多的愿意去花好钱,敢花钱,把钱花在更有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地方。我相信,保险业就一定能够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做出更大的贡献,谢谢!
进入【新浪财经股吧】讨论
责任编辑:杨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