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1月04日08:27 经济参考报

We want you!2016首届中国波特菲勒奖评选正式开始!基金、保险、券商等金融机构资管能力孰优孰强?请点击【投票】,选出你心中的最强机构!

  内地居民赴香港地区购买保险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爆发性增长的“外流”保费态势,也引发了资本外流的相关讨论,这让相关监管机构十分重视。在监管部门年内屡屡重申要查处非法在境内销售境外保单行为的同时,近期银联国际付诸实践,对赴港投保的银联刷卡渠道进行了限制。

  分析人士认为,去年以来人民币汇率大幅度贬值直接刺激了内地消费者的境外投保热情,此次银联刷卡限制的新政实施,对于赴港投保、续保的缴费都将产生不小影响。

  内地消费者赴港投保的热情自去年以来就不断高涨。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香港地区保险市场向内地访客发出的新造保单保费为301亿元,占个人业务总新造保单保费的36.9%。而去年同期这个数字只有139亿港元,增长了1.17倍。

  银联国际近日发布《境外保险类商户受理境内银联卡合规指引》,主要内容包括:一是境内居民在境外购买与意外、疾病等旅游消费相关的经常项目保险,可以使用银联卡支付;其他保险项目严禁使用银联卡支付。二是严格落实外汇政策规定的境外保险类商户单笔交易不超过5000美元或其他等值外币的消费金额限制。

  这意味着,香港地区保险公司的保险产品,包括储蓄寿险和重疾险等险种,保费不能再刷银联卡缴纳了。对于香港地区保险,银联卡仅可用于与意外、疾病等旅游消费相关的经常项目保险。

  对于银联的收紧政策,各家香港地区保险公司对于“哪些产品可以刷银联卡买?续保如何缴费?除了刷卡还有哪些途径?”等问题开始出台具体操作办法。

  如大都会人寿方面表示,目前内地客户购买意外险和医疗险仍可以刷银联卡,除此之外,其他险种不管是新单缴费还是续保都不可以刷银联卡;中国人寿(海外)则表示,目前内地客户购买投资、储蓄类的保险产品,都不能刷银联卡。

  友邦保险表示,从续保来看,客户可以通过电汇或者支票的方式完成,或者是开办香港地区银行账户完成绑定进行缴费。特别需要注意的是,若是使用VISA或者Mastercard进行缴费,该卡必须独立于银联账户,否则也无法完成缴费。

  一位保险经纪人告诉记者,现在已经开始在研究绕过“银联”支付的方式,为内地客户寻找新的资金出路。如现金和支票两种渠道就可以用来购买小额保险,除银联外的其他支付方式,如VISA、MasterCard、AmericanExpress等也可以。

  摩根士丹利分析师在一份研究报告中认为,目前内地客户还可寻找其他渠道购买,银联卡能否用来支付并非决定内地客户是否购买香港地区保险的关键因素。

  实际上,香港地区保险之所以火爆的背后有多方面因素,内地资产配置荒、人民币贬值、香港地区保单相对性价比较高等都是原因。“现在赴港购买保险产品的内地客户主要为年薪在30万以上的人群,有较高的保险意识,通过购买香港地区保险扩大保障,并以持有离岸美元资产进行汇率风险对冲和资产保值。”华泰证券分析师罗毅说。

  不过,香港地区保单也并非适合所有人群,在投保之前消费者需要了解清楚其中的风险,不宜盲目跟风投保。

  例如,香港地区保单收益存在不确定性。与内地保单的高、中、低档利益演示不同,香港地区保险保单红利演示并没有受限,大多数采用6%以上的高收益率进行分红演示,然而这并非保证收益,实际受益随市场环境波动。

  罗毅认为,尽管香港地区保单具备价格上的优势,但减去换汇以及赶赴香港地区交款的成本,年交保费5万人民币以内的保单并不适合在香港地区投保。与此同时,香港地区保险的保障范围与内地保险有所不同,若就投保范围产生纠纷,投保人将承担高额的法律成本。

  记者:王淑娟 来源:经济参考报  

责任编辑:杜琰 SF007

  金融业创新层出不穷,行业发展面临挑战与机遇。银行频道官方公众号“金融e观察”(微信号:sinaeguancha),将为您提供客观及时的新闻精粹,分享独家、深度、专业的评论点睛。

金融e观察

相关阅读

OPPO胜利因智能手机技术停滞

OPPO完全地复制了过往二十多年来,在饮料、保健品、家电和服装市场上一再发生过的“营销奇迹”。那么,为什么仍然会出现OPPO式的胜利?

人民币不会也不该大幅贬值

此轮人民币贬值的压力是自我实现的预期在起作用。应对这一措施,短期内必须坚定地管理投资者预期与资金流动。中长期来看,必须从现在开始采取切实措施,逐步调低中国的货币存量,从根子上稳定中国的金融。

为何德国对中国投资态度突变

“德国作为商业重镇之所以如此强大,是因为政界和经济界有个互不干涉的传统,这就保证了商业活动的独立性。如果德国政府对中国投资筑篱盖墙,只会让自家企业懒惰。”

东北地区已陷入“资源诅咒”

营商环境恶化实际上是东北经济困局的一种表象,是结果而非原因。之所以出现营商环境恶化这一结果,是因为“资源诅咒”、劳动力外流和人口老龄化、体制机制滞后等掣肘性因素的存在。东北要实现振兴,需正视与解决好这三大掣肘性因素。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