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险利率市场化:年金两全险受冲击 国寿压力大

2013年07月29日 05:53  理财周报 

  放松前端收紧后端的做法,加大了对险企偿付能力的监管,险企利润来自存量业务短期影响小

  理财周报记者 蔡俊/文

  寿险利率市场化渐行渐近,保险业的变革或就此来临。

  本周,保监会组织了近百家险企召开了险业市场化改革的研讨会。其中,开放人身保险预定利率最为引人关注。在此之前,监管层在2010年有意推动这块的市场化进程,但终因一些公司的反对而被搁置。

  一旦费率落地,年金、两全保险受到的影响会最大。一些大型的公司,如中国人寿与平安寿险,前者面临巨大的业绩压力,后者则通过产品结构调整已先期着手应对。

  改革重启

  搁置已久的寿险利率市场化,重启箭在弦上。

  7月21日至22日,包括保监会主席项俊波在内的各机构负责人,在北京开展了一场关于保险业改革发展和监管工作的研讨会。会议中,来自全国的120余家财产保险、人身保险,以及保险资产管理公司的代表参加了研讨。

  据了解,会议的主要议题分为总结目前保险业面临的形势、研讨险企的创新商业模式、听取各方对市场化改革等三部分。

  其中,市场化改革最引起机构的关注,落点将在人身保险预定利率。

  “会议上并未方案的细节。但考虑系统性风险,利率化改革初期可能仅针对传统的人身保险,渐进式的开发其他各类险种。”一名知情人士向记者表示。

  据记者了解,此次寿险利率市场化思路,大致为人身保险产品费率形成前后端分离但又联动的机制。前端的产品预订利率由险企自主确定,后端的准备金评估利率由监管部门根据长期国债到期收益率曲线等因素进行调整。监管层可通过后端有效调控前端的合理定价,使保单利率不会太收偏而面临偿付能力的问题。

  实际上,寿险费率市场化在2010年就曾悄然启动。当时,保监会向各家机构发布人身保险预定利率开放的征求意见稿,但由于部分险企反对而杳无音讯。据了解,反对声音来自一些大型保险公司,他们担心点在利率开放后,小保险公司借价格杠杆挑战大公司的渠道优势。

  不过,由于近两年投资收益率下降,以及银保新政导致寿险的保费增速出现大幅度的下滑,寿险的销售形势不容乐观。危机面前,促使各家险企坐下来商讨解决之策。

  监管层推动上,今年3月,保监会在寿险公司内部下发《关于开展人身保险费率政策改革试点的意见》等文件。保监会主席项俊波也多次表示,2.5%的寿险预定收益率已经持续了十几年,严重抑制了保险需求,不符合市场发展的需要。

  传统寿险受影响

  寿险利率开放后,首先冲击的是传统寿险。

  所谓传统寿险,是指仅仅具有保障功能和储蓄功能的人寿保险。一般包括死亡保险,生存保险,生死两全保险,年金保险,弱体保险。其中,由于险种的市场份额,和基准利率的不同区别,年金、两全保险受到的影响会最大,保障型(死亡险、单纯的重疾险)的影响相对较小。

  截至目前,传统保险产品的长期收益低于银行存款,束缚了保险业的发展。费率市场化后,传统寿险的竞争将会白热化,消费者将会被刺激购买保障功能强大的传统人身险,如普通终身寿险、两全保险、养老年金保险、少儿教育金保险等产品。

  对消费者而言,一旦寿险定价利率放开,投保人就可以花费更少的钱买到相应的保险产品。比如一款不分红的终身寿险,投保人购买保额100万元的产品,在2.5%的预定利率下累计需要缴纳保费约37万元,但如果预订利率上调至3.5%,消费者的节省空间就可接近10万元。

  不过,市场也有人士认为,预定利率的波动传导至保险产品价格后,投保人可能出现退保的情况,进而引发产品的流动性风险。

  如果出现大面积退保,保险公司将面临业绩上的巨大压力。不过,由于险企的盈利主要来自存量业务,因此短期业绩的影响并不大。

  寿企冲击

  老牌寿险,如中国人寿、中国平安[微博]在自费率市场化后,究竟会面临多大冲击?

  理论上,这些大型企业因传统人身险的存续业务量较大,如果预定利率传导至价格的变动,进而导致大面积退保,确实会造成企业的业绩出现下滑。

  同时,因为险企会给予较高的费率,保费的降低在所难免,从而影响利差。单个产品的利润降低后,保险公司保业绩的途径就变为薄利多销。一旦遇上偿付能力和准备金充足的寿企大幅度提高预定利率,激烈的竞争可能进一步侵蚀公司的利差。

  不过,在现实中,平安保险的产品中传统寿险比重比较低,长期发展的分红险和万能险实际已经实现预定利率市场化了,对业绩影响有限。

  中国人寿方面,去年的业绩下滑超出市场预期。国寿去年实现净利润110.61亿元,同比降幅约四成。今年,由于面临近千亿元满期给付,公司的保费增长面临较大压力,因此2013年将主要销售缴费期在5年及5年以下的保单。

  “费率开放对整个行业是有利的,市场化程度加深让资源可以更好地得到配置,一些议价能力强的公司进而脱颖而出。”前述知情人士表示。

  不过,从保监会目前的操作思路看,放松前端收紧后端的做法,其实加大了对险企偿付能力的监管,目的在于调控行业性避免出现恶性的价格竞争。一旦出现定价利率的非正常提升,险企的准备金就得大量计提,目前监管层仍严格监控准备金的评估利率,因而对各家险企的偿付能力有调控的把握。

  据了解,早在研讨会之前,各家寿企就已经做出准备,如进行产品设计的研讨,测试两全保险和重疾险等险种的利率变化敏感性。不过,由于正式意见和配套细节还未下达,因此也只是等待阶段。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 新闻朝鲜举行大阅兵纪念停战60周年
  • 体育世锦赛孙杨400自夺冠 东亚杯-国足获亚军
  • 娱乐焦点访谈关注大师王林 解密神功真面目
  • 财经领导“身边人”揭秘:总理大秘是经济专家
  • 科技消息称阿里入股PPTV谈判进入尾声
  • 博客罗援少将:抗美援朝打出国威军威
  • 读书党内斗争莫开杀戒:谁反对判江青死刑
  • 教育学霸情侣图书馆约会同考研究生(图)
  • 钮文新:地方政府债务扩张真相
  • 水皮:创业板就是一个垃圾板
  • 孔浩:中国有多少个底特律
  • 马宇:葛兰素史克的本土化之恶
  • 徐斌:央行降准是大势所趋
  • 罗天昊:直辖市应该连降两级
  • 叶檀:审计署揭锅盖
  • 唐任伍:举国创新体制之忧
  • 周彦武:中国出生率远低于日本
  • 章玉贵:地方中央非合作性博弈待消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