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港保险资管欲争RQFII资格 境外投资者兴趣仍浓

2013年03月14日 02:28  上海证券报 微博

  ⊙记者 黄蕾

  证监会上周明确表态称,将扩大RQFII试点机构类型。话音刚落,即有保险在港资产管理公司摩拳擦掌,包括中国平安[微博]等都对申请成为试点机构饶有兴趣。

  作为中国平安在香港设立的资产管理机构,平安资产管理(香港)公司近日在接受本报采访时透露,“确实有兴趣发展RQFII业务。我们正在评估对境外投资者有吸引力的可能产品,未来将和中国证监会协作对这些方面进行研究。”

  该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据其调研了解,境外投资者仍然有兴趣对中国内地进行投资,尤其是寻求对债券市场进行投资。“我们认为,届时,保险资产管理机构作为固定收益管理人的优势将尤为突出。”

  RQFII业务的开闸,对于保险资产管理公司意味着新业务机遇的降临,尤其是在固定收益领域尤为如此。包括平安在内的所有中资在港保险资产管理机构,谁都不愿错过这块“蛋糕”。

  保险资产管理机构经过近几年的发展,资产规模和投资理念臻于成熟。目前,国寿、平安、太保、泰康等保险巨头,以及华泰、安邦、生命等中小保险公司,均已在香港设立了资产管理公司。一旦将来正式开展RQFII业务,上述公司无疑成为受益者。

  不过,从公开信息来看,仅有平安在港发行过产品,包括多只人民币债券基金、港股ETF产品等。而其余在港保险资产管理机构发挥的作用,则只是担当集团全球资产配置的“管家”作用。一位业内人士称,从规模和经验来看,预计平安会捷足先登,抢先拓展RQFII业务。

  但这并不代表其余险企就对RQFII业务不“感冒”。一家中资在港保险资产管理机构人士向记者透露,从他们和海外投资者的交流情况来看,后者对人民币资产兴致勃勃,但与之相匹配的市场却远远不够,不能完全满足香港离岸人民币存款的投资需求。

  他告诉记者,“我们在这方面正在调研准备,未来香港人民币离岸市场业务潜力很大,而保险机构在发行人民币债券方面很有优势。将来保险机构能否把这块业务做大,一看市场发展程度,二看监管放开规模。”

  保险资产管理业资深人士预计,在参与RQFII一事上,监管部门可能会对保险机构设立相应的准入条件,未必家家都能“尝鲜”,且首批保险RQFII额度料不会很大。

  但从意义上来讲,RQFII业务的开闸,十分契合当下保险投资新政中关于保险资产管理公司转型的主基调,有助于其拓宽资产管理受托范围,为其创造新的利润来源。更关键的是,从过去更多的“买方”角色,开始向“卖方”渐渐转型。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 新闻国家新闻出版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将改名
  • 体育亚冠国安2-1日本冠军 贵州客平水原 视频
  • 娱乐曝李天一小学照被疑19岁 李母坚称未成年
  • 财经煎饼果子传递经济信号:现在6元02年1.5元
  • 科技三大运营商对微信等OTT业务摊牌
  • 博客政协委员投票后都在干什么(图) 两会博客
  • 读书宋教仁为何与革命战友孙中山不合
  • 教育俞敏洪:大学分等级本身就是一个错误
  • 育儿深圳比基尼美女举牌倡议母乳喂养(图)
  • 张政业:新西兰人怎么养老
  • 张明:债务危机的幽灵
  • 谢百三:我和俞正声的几次交往
  • 管清友: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三次债务风险
  • 徐浩然:王老吉会被加多宝拖垮吗
  • 杨涛:解决房地产迷局需跳出旧思维
  • 罗天昊:国家应确立发展质量的五大指标
  • 赵伟:后危机大国利益得失盘点
  • 李光斗:中国的运动式打假(组图)
  • 朱大鸣:王石放言房地产泡沫破裂靠谱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