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恶意圈钱 平安何辜(5)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3月18日 15:19 《保险经理人》

  不幸的是,平安再融资计划公布,正逢美国次贷危机扩大化之际,全球股市普跌,中国A股也上演了近千只股票跌停的惨剧。谁料风云?

  1月24日下午,温家宝总理在听取对《政府工作报告(征求意见稿)》时说,2008年恐怕是经济上最为困难的一年。他解释说:“为什么说它困难?这种困难还不在经济本身,而在国际形势、经济环境有许多不确定的因素,国内经济发展还有许多新的困难和矛盾,所以这需要我们政府更好地实行科学民主决策。”

  在宏观上,这一年可能怎么做都是错。中国央行一直采取与美元准联系汇率政策,同时辅以中美利差货币政策,外加市场对冲手段回笼基础货币。央行以为,就算人民币币值低估,中国通过利差就可以憋死美元套利资金。没想到美元资金进来并不只存银行买债券,而是来买房子、工厂以及股票,最后搞得央行手里外汇储备堆积如山,而商业银行手里全是央票,通胀日益恶化。现如今,美联储减息,中美利差由负变正,外加人民币币值低估,套利中国的热钱将会铺天盖地地涌进中国。只怕今后不仅是美元套利中国,而且全球所有货币都来套利中国。中国怎么办?对于央行而言,2008年无论怎么做可能都是错。人民币大幅升值大幅加息?结果是出口萎缩,如果产业升级和产业转移出点岔子,经济大调整、失业率大增的局面是必然要出现的。如果不大幅升值,还是照老方抓药,通胀形势会继续恶化,实际负利率越来越大,导致股市、楼市泡沫越吹越大最终完全失控。

  在微观上,比如平安再融资会什么结果?

  有乐观的评论说,市面上对平安再融资的大多评论都夹杂着高度的非理智和过分的妖魔化。“灭市”、“外资控股下的掏空中国股民为汇丰损失埋单”等等指责不绝于耳。毫无疑问,平安此次再融资方案有明显的欠妥之处。但是,对平安再融资的妖魔化和过度诋毁是没有必要的。例如,市场上传言平安已被汇丰控股48%以上,并据此称中国平安为外国平安、汇丰平安。但查阅了相关资料,发现这些指责当属以讹传讹。A股和H股合计,平安总股本为73.45亿股,其中外资持股为25.58亿股,持股比例为34.8%。在外资中,汇丰保险控股有限公司和香港上海汇丰银行合计持有H股12.328亿股,占H股的48.22%和总股本的16.78%,所谓“平安集团已被汇丰控股48%以上”之说,恐怕是将持有H股比例和总股本比例混为一谈所致。

  评论说,不仅如此,称中国平安为外国平安、汇丰平安并否决其再融资计划,可能恰恰有违这些人所宣称的维护国家金融安全、降低外资控制力的目标。如果我们认为外资持有我国优质金融机构大量股权是不好的,是有风险的;那么,我们就必须回答这个问题——如何降低外资持股比例?中国本土投资者要收回目前控制在外资手里的优质资产,最好的办法莫过于抓住外资股东陷入母国市场危机泥潭的时机,要么回购原来外资持股,要么通过增发来稀释外资股权。平安此次再融资是在A股市场公开发售,实际上是创造了一个稀释外资股权及其控制力的机会,而中国的股民和评论家们奈何一心只往“圈钱”的牛角尖里面钻?在目前的企业制度下,作为股东的汇丰又哪能像某些人说的那样轻易挪用平安的资金?

  评论说,实际上,平安虽然在公告中没有提及再融资用途,但诸多信息证明平安融资是为了海外并购。假设平安的并购对象是汇丰的话,这完全是值得激赏的翻盘之举。可怕的是,市场很多人仅仅盯在A股股价和自己短暂利益上,哗众取宠,甚至提出“中国平安不妨向汇丰银行定向增发”的愚昧建议,让陷入泥潭的外资有反向进一步控制优秀中企的机会。

  评论说,在世界资本舞台上,我们不应该在潜意识里自认为永远的弱者,只能被动抵御风险,不能主动出击寻求更大利益和发展。一直以来,平安在海外收购上都表现相当积极主动,这说明平安的国际化团队完全拥有海外并购、提升竞争优势的眼光和意识。从整个国家的宏观经济稳定性、金融业抓住机遇实现跨越式发展和提升在国际金融界竞争地位等角度来看,如果平安此次大手笔融资是为了开展大型海外并购,那么,理性的态度恰恰是不应该反对平安再融资和海外出击,而是应该大力支持。

  平安有机遇也有挑战,虽然这话说了跟没说一样。

[上一页] [1] [2] [3] [4] [5]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