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调查

您买房了吗?
买了
没有
您愿意放弃大都市到小地方过相对平静的生活吗?
愿意
不愿意

80后三十难而立

80后三十而立难:部分人创业大部分在啃老

一位 50后说:“80后岂止是"垮掉的一代",简直就是"崩溃的一代"。不能把希望寄托在这一代人身上……”
  一位 60后说:“80后还比较"飘",三十难立,因为他们大多是父母的“掌中宝”,没有经过社会的磨炼……”
   一位 90后说:“80后的哥哥姐姐三十难立,除了少数人凭自己的能力有很好的事业,大部分人都依赖父母,依然在“啃老”……”
[全文]

三十而立有点难 1980年生者奔三六成两手空空

进入2010年,1980年出生的“80后”带头领跑冲进30岁。在这个时候,近六成年满30岁的“80后”悲哀地发现:自己“三十难立”———薪酬不高,工作不满,存款空空,无房无车。
  近日一份来自某求职网站的调查显示,三成职场“80后”现今仍是小职员,四成单身,六成无房无车。据悉,共有8000余名职场人参与该项调查,其中近七成是“80后”。调查显示,步入而立之年的“80后”白领中,仅有35%拥有自己的住房,19%拥有私家车,能将房子和车子都赚到手的,只有15%。也就是说,目前仍有六成职场“80后”两手空空,既无房也无车。
  调查还显示,四成在职“80后”目前仍是小职员,只有两成刚刚走上基础管理岗位,升任主管。能走上“经理”等高层职位的“80后”还不到一成。从数据中分析,1980年出生的职场白领,工作年限多集中在5年左右,但即便是这5年内,仍有八成人频繁跳槽。逾三成“80后”表示自己的月收入在3000元—5000元之间,另有接近三成人的收入介于1500元—3000元之间。
  在物质基础未能得到很好保证的同时,已步入30岁的“80后”,将近四成仍是单身人士,甚至有不少人尚无确定的恋爱关系。这些大龄单身青年多集中在北京、上海、广州等一线城市。
[全文]

网友热议80后:三十难立难在哪

新年伊始,各大网站论坛就因为一个话题热闹非常。一个早已被贴上了无数标签的群体又一次回归人们的视线,在这之前,他们曾被称为“小太阳”、“小皇帝”、“小公主”,他们的娇生惯养及率性无担当让长辈们以为是“垮掉的一代”。今年,这一代人将陆续跨进三十的门槛,孔夫子的一句“三十而立”,让这群饱受议论的人们再次被淹没在口水中。80后,究竟是“三十而立”还是“三十难立”呢?他们自己又认为什么是最“难立”的呢? [全文]

80后生存个案

一个80后律师的成长路
一个80后律师的成长路

俞智渊律师正打算换一辆30万元的新车,这不是追求享受,而是一名试图从事较为高端法律服务业的律师所必需的装备。

身家过亿80后CEO走向堕落
身家过亿80后CEO走向堕落

郑立,国内知名网站“分贝网”的创办人,1982年生人,重庆人。郑立创立的163888音乐网成为当时国内最大的音乐门户网站,后改名为“分贝网”。

天津80后新主妇苏蕙的愿望
天津80后新主妇苏蕙的愿望

开车十分钟,苏蕙来到国家电网天津电力公司一家营业厅。大厅里已经有十几个人在排队,没办法,苏惠只好站到了营业厅外面。过了半小时,电买好了。

  大部分的人都是在40岁左右才分到房子,30岁以下的人是没有房子的。结婚常常是住集体宿舍,合住房子是非常普遍的现象。任志强说:“为什么现在的年轻人要一下子超越自己的父辈呢?这里有一个最大的错误观念,就是住房体系中,总是说居者有其屋,按道理说,应该是居者有其所,有地方住就行了。 ”

  “433元,我每天的生活成本比电视剧中的主角还高。”这是一位居住在杭州的网友在总结自己的家庭开支后发出的感慨。在他列出的生活成本中,每个月的房贷是3100元(期房),房租2650元,宝宝的保姆费加生活费2550元,再加上吃穿用、交通费、人情往来等必要开支,算下来每月开支居然达到了13000元。

  第一拨80后今年三十岁。已经过了若干年的奋斗,我能在这个城市中拥有一套房吗?面对如此高房价,是选择留守杭州还是离开杭州?事实上,如今的80后新杭州人,正在这样的选择中挣扎。

专题制作:建东 电话:010-62675478

也许我们还有别的选择

告别蚁族:月入千元的小城生活

房价与这个将走进虎年的冬天一样冰冷而凶猛,但在城市的四面八方,仍有那么多的年轻人用体温捂紧胸口深处一个小小的“北京梦”、“上海梦”,不愿它们破碎变凉。然而,曾经,不是只有你们这么想。
  我们走访了这10年来一届届告别大学的青年人,他们把梦想揣回了小于北京、上海的城市,种在了不那么繁华的土地里,现在梦想成熟为了生活。有人为了双亲回到家乡,而今感谢“父母在,不远游”;有人为了爱情远走天涯,而今留恋静好的小镇;有人为了就业挥别人堆,而今成蜗居同学艳羡的对象……
  他们说,他们很幸福,很满足,小地方有好滋味。也许,真正对你重要的东西,让你活得丰润的东西,不是只有大城市才能给你。
[全文]

两个高校毕业生人生选择:要生活还是要城市

他的小日子过得很惬意,骑着小摩托车上下班,十几分钟的车程,中午回家吃了饭还能美美睡上一觉。结婚之前,卜海拿下了一套120平方米的三居室,离父母家不远,下班就去蹭饭,碗都不用刷,小两口可以选择回家玩游戏还是出去看电影……
  等到韩允他们放假回乡,卜海就热情洋溢地带着他们四处领略“日新月异的家乡文化”,寻摸好馆子,找地方消遣,再豪爽地喊“埋单”付账。
  当时的韩允还在为北京居高不下的房价犯愁。他现在得早晨6点起床,先坐公交车、倒两次地铁、再坐公交车,总共花上两个半小时才能到公司。“所以,买房一定得缩短交通时间,不能再在路上浪费有限的生命了。可是,交通方便的地方,房价太高;买小的呢,将来怕住不开……”他就这么纠结犹豫着,直到房价涨成了天文数字,还只能留在租房市场里继续“摸爬滚打”。
[全文]

我的小城市工作生活体验:宁做鸡头不做凤尾

去年春天,柳生趁着周末到北京听戏。“坐动车组两个小时就到了。当时在长安大剧院看的,京剧《失空斩》,就是那个失街亭、空城计、斩马谡。之后在剧院旁边的快捷酒店住一宿,第二天就回去了。”
  他对未来的希望是,买一套大房子,一定要布置一个很大的书房,收上几万册的藏书,可以在里面练书法。“我前几天去一个同事家,他买了两套房然后打通了,大到360平方米,他有两个书房,把我羡慕得不行!”他笑笑说,现在他充其量只有一个“书角”。
  他感叹说,在北京过一个周末也挺好的,但是生活在这儿,倒未必能这样。
[全文]

小城市生活样本:我俩每天吃完饭都在海边溜达

同学们常常羡慕小莫的幸福——和男友一起工作在四面环海的小岛上,过着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生活。“在这儿,你会觉得时间流逝是很自然、没有压力的事情。人们都在享受散漫的生活,没有任何人和事在驱赶他们。”她说。
  2008年夏天,毕业的小莫在严峻的就业形势下,随学船舶专业的男朋友一起去了浙江舟山的造船厂,一签就是3年。
  她时常跟闺蜜分享生活的快乐:“早晨我们沿着海边跑步,看着太阳慢慢地一点点攀升,由浅红变成通红,渲染着与海水交融的天空;周末他骑车载我去寻宝,或者一起去泥滩上挖螃蟹;我俩每天吃完饭,都可以在海边溜达,现在我坐在办公桌这里还可以听到海浪声呢!”
[全文]

小城市惬意生存状态:在父母身边我感觉很幸福

谢伟2004年从计算机系毕业时,根本没有预料到自己两年以后的生活。当时他刚成为北京一家著名电脑公司的技术员,收入稳定。但现在,他是南京市郊区浦口区一所小学的老师,数学兼计算机老师。
  为了便于照顾手术后的爸爸,谢伟放弃了南京市区好几份收入更高的工作,经过考试,获得了现在的这个工作。“这虽然是郊区,但是坐车回家方便,二十几分钟就到了,我每天晚上可以回家陪爸爸妈妈。”
  “每周日晚上回县城,我都会带上爸妈种的新鲜蔬菜,还有散养的鸡生的鸡蛋,既无害,还好吃,对孩子的健康也有好处。”谢伟说。
[全文]

翟振武:当大城市蚁族不如做中小城市人才

翟振武:我觉得机会很多,不一定非得留在大城市。你都在大城市当“蚁族”了,为什么不去中小城市找机会呢?
  在北京,一个办公室打杂儿的都要硕士,完全是浪费人才。要是到外地,本科生就能找到很好的工作。我们一个社工专业本科生,去了苏州一个政府部门。9月份刚报到,现在就在那儿参与编写“人口十二五发展规划”了。苏州还有一个吸引人才的计划,本科生都被当做“人才”来吸引。即使这样,从2006年到2008年引进的22万人才中,也只吸引了4%的硕士和博士、52%的本科生。他们很希望我们推荐学生去,我都没敢答应,我那些学生,还是想留在北京。
  翟振武:这种心理也正常,就好比大家出国留学都愿意去美国。这是我们中国人的心理——爱面子。那些比较活跃的“海归”,大部分是成功了的,是衣锦还乡。还有成千上万“不成功”的留学生,你根本看不见他们的身影。他们只是默默还乡,或根本就不回来了。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