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80后:而立 而励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12月31日 02:51  第一财经日报

  徐以升

  三十而立。

  孔子30岁时已经创办了收费的私学,做到了经济独立、思想独立。《论语·为政》,孔子自述其生命之路:“十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随心所欲不逾矩。”

  “三十而立”,而何为“立”?国学大师钱穆先生解释说:“立,能确有所立,不退不转,则所志有得有守。”

  对于所谓“80后”而言,即便在一个心理断乳期大大错后的时代,从明天开始的未来十年,也已陆续来到人生的三十岁。“而立”的“80后”,无论之于个人、家庭,还是社会、国家,都将成为中国未来社会的责任承担者。

  “80后”上位

  “80后”已经在社会崭露头角。或成为“户主”、为人父母,或施政一方,或成为意见领袖,或引领潮流。

  在政界,有“中国最年轻市长”之称的湖北宜城市市长周森锋出生于1980年7月。1980年出生的张辉,则已经被任命为共青团山东省委副书记,成为副厅级干部。在近日昆明市公开选拔的60名挂职副县级领导干部之中,有30人是“80后”。

  在商界,四位“80后”创业者戴志康、高燃、茅侃侃、李想现在被称为“京城四少”。过去“京城四少”这个说法是形容中国经济学界的四位教授“钟朋荣、樊纲、魏杰、刘伟”,目前樊纲已经56岁。

  在体育、艺术界,1980年出生的姚明已经是世界巨星,1983年的刘翔和1987年的丁俊晖正如日中天,同为1981年的郭晶晶和张怡宁似乎已经在讨论退役。1982年的郎朗、李云迪,则征服了全球的耳朵。

  在立言立论领域,1980年出生的施鹏鹏,今年5月在西南政法大学获评教授,并被聘为硕士生导师。1982年的韩寒作为作家已经出道多年,现已经被公认为“80后”的领袖级人物。《财经》杂志副总编罗昌平、《经济观察报》评论部主任李翔等“80后”已经在书写媒体平台的封面报道和社论。22岁的“乙肝斗士”雷闯,为一亿人争夺到了公平的机会。

  聚光灯之下的人物已经为人熟知,作为群体,中国最知名企业华为公司,截至2007年6月,其国内市场部员工之中,“80后”就已经超过三分之一。

  即便是读完硕士研究生之后再就业,“80后”里1980~1986年出生的累计1.2亿人也已经全部步入职场、步入社会。

  根据数据统计,“80后”累计有2.2亿人,而“70后”只有1.9亿人,“90后”为1.7亿人。

  什么价值观

  中国“80后”赶上了最好的时代,出生在改革开放,成年在冷战结束之后的更开放的上世纪90年代,新世纪才步入社会。“80后”们开始享受到阳光的自由恋爱和网络世界等更为丰富多彩的生活,从大学到网络,也拥有了更多的公共空间。

  但作为独生子女的一代,他们在一开始就被称为“温室里的花朵”、“垮掉的一代”。他们从小经历了中国最轰轰烈烈的市场化改革,巨大的国内转型涤荡着人们的思想,他们处在受外来文化最直接冲击的前沿,这是价值观转折的一代。于是,“80后”们一直被追问,有怎样的传统信仰和价值观?

  “愤青”是一个关键词。2008年7月,《纽约客》发表了一批描绘中国青年群像的檄文《愤青:新一代的新保守民族主义者们》(Angry Youth:The New Generation’s Neocon Nationlists)。

  但“愤青”这个词语其实和“保守”、“民族主义”没有太大关系,“愤青”在过去都描述那些对社会和政府有所不满的人。

  在开放的问题上,有大量的“80后”们身体力行,或是出国留学读书,或是以到跨国公司工作为第一选择。在语言上,至少读大学的“80后”群体都试图掌握英语,这样一门直接和世界互动的语言。

  但“80后”们并不缺乏爱国热情。在2008年7月北京大学本科生毕业典礼上,他们齐声高喊:“爱我中华,祖国万岁!”

  体育、灾难、战争被认为是激发一个民族精神的催化剂。2008年的中国经历了奥运盛会和汶川地震,也遇到了西方社会对中国的歪曲理解,这引发了“80后”群体的声音。23岁的清华大学毕业生饶谨制作了“反CNN”网站,“80后”法国留学生李洹发表了让人震惊的演讲。

  截至2008年底的7500万中国共产党党员之中,35岁以下的党员1785.5万名,其中学生党员201.4万名。中央党校教授叶笃初说,“80后”党员可堪重任,中国共产党正在向“百年大党”迈进,等党迎来百年诞辰的时候,“80后”显然已成为中坚力量。

  焦虑与奋斗

  但“80后”们似乎也在为中国的发展付出代价。

  大步前进的市场化改革和货币化进程,让他们在教育和就业问题上踌躇,巨大的城乡差距还让他们中的很多人感觉不公。

  新世纪之后,户口等政策让他们中的大部分不能完全融入城市。进入成家立业的年龄,“80后”们则在飙升的房地产价格面前失去自我,“啃老族”、“月光族”、“蚁族”、“蜗居”等现象即是这种困惑的表达。

  所谓“蚁族”,概括指“大学毕业生低收入聚居群体”,被称为三个弱势群体(农民、农民工、下岗职工)之后的第四个弱势群体:受过高等教育,却主要从事临时性工作,或处于失业半失业状态。他们九成属于“80后”一代,平均月收入低于两千元,绝大多数没有“三险”和劳动合同,居住在北京、上海、广州、武汉、西安等大城市城乡接合部或近郊农村,他们揭示了一代人的痛苦、无奈和彷徨。

  在巨大的就业和生活压力面前,读书时的“80后”们焦虑,在拼命地学英语,或准备考研,或从大一大二就考虑工作实习,为短期压力忙碌,而很少接触大学的本质。

  可以说,和之前的几代人相比,“80后”是一个巨大分化的群体。上一辈的各种资源在这一代人身上传递,“穷爸爸、富爸爸”对他们的人生影响巨大,他们甚至自觉或不自觉地往“富二代”还是“穷二代”上归位。

  三十“志于立”

  和“三十而立”的解读不同,如果按照古汉语的语法,“十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三十而立”应是“三十而(志于)立”的简略,这样一来,似乎“三十而立”也并非是“80后”们的心理压力。“三十而志于立”,将更是一个激励前进的口号。

  关于 “80后”,我们依然有很多的疑问:

  中国的农业,尤其是产业化之前的小农业,依然需要大量的农业劳动者,“80后”的农民会怎样保证这个国家的吃饭问题?

  中国的工业,已经进入结构转型、产业升级阶段,“80后”的产业工人们,怎么承担这个历史重任?

  中国的社会,正在从“大政府、小社会”向“小政府、大社会”转变,无论是公务员,还是社会力量,怎样推动这个历史进程的前进?

  清代钱泳在《履园丛话》中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二者不可偏废。”从小学到大学,万卷书在读,可人生经历的“万里路”是否已行?

  作家王小波在小说《三十而立》中有一段话:好多年前,我在京郊插队时,常常在秋天走路回家,路长得走不完。我心里紧绷绷,不知道走到哪里去,也不知走完了路以后干什么。路边全是高高的杨树,风过处无数落叶就如一场黄金雨从天顶飘落。风声呼啸,时紧时松。风把道沟里的落叶吹出来,像金色的潮水涌过路面。我一个人走着,前后不见一个人……是的,很多年前,路总是很长,我们总是展望,三十而立,再也不敢展望了,低头赶路,哪有时间抬头?

  “80后”,或许也将开始“低头赶路”了。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9510567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