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0月07日21:28 新浪财经

  2016开始国家推进农业供给侧改革,取消了玉米托市价格,同时,在种植大豆政策有所倾斜,使得产区大豆面积得到持续增加,而玉米种植面积则不断减少。整体来看,受种植效益和国家政策引导,东北产区增大豆减玉米效果明显,大豆播种面积增幅预计30%左右,玉米播种面积缩减25%。与此同时,由于下游玉米淀粉加工利润不断提高及环保督查的结束,玉米的需求量也有望增加。而国储玉米库存随着市场的连续拍卖成交而不断下降,目前库存仅剩下峰值时的49%左右。加之伴随下游猪价的反弹及养殖集中度的提高,生猪存栏拐点或已出现。技术上,玉米指数已然站稳年线,目前均线呈良好的多头排列格局,年线之上多头已蓄势待发。综上,玉米指数中线仍有上涨空间。一.产区播种面积减少

  受国家政策倾向和玉米临储取消后价格下跌影响,大豆播种面积继续大幅增加,但玉米优势种植地区因大豆补贴政策公布较晚,农民已提前备好玉米种子,依然选择种植玉米,也有一部分受种植收益影响旱地改水稻。整体来看,种植效益和国家政策引导,黑龙增豆减米效果明显,玉米播种面积缩减25%,大豆播种面积增幅预计30%左右。近期东北地区玉米价格按质分化,普通玉米价格稳定,优质玉米价格上涨明显。新玉米长势较好,预计9月份上旬,辽宁部分地区新玉米即可收获上市,随新粮上市临近,场购销更趋谨慎。8月10日,中国农业信息网公布了2017年8月中国农产品供需形势分析。由于临储玉米拍卖实际出库量不能满足企业用粮需求,部分企业转用进口玉米,导致2016/17年度我国玉米进口量较上月估值上调20万吨至100万吨,年度结余量增加20万吨,其他估计数保持不变。对于2017/18年度,我国玉米单产每公顷5936公斤,比上月预测数调减34公斤,但玉米单产水平仍高于过去五年的平均值,目前春玉米一二类苗累计占比达到97%。本月单产调减的主要原因:一是东北中东部部分地区降水量较常年同期偏多3成至1倍,特别是吉林东部遭受暴雨袭击,造成农田被淹,部分地块绝收。二是内蒙古、辽宁等局部地区持续高温干热造成玉米红蜘蛛、一代玉米螟、三代粘虫等病虫害偏重发生;玉米产量将达到2.11亿吨,比上月预测减少了121万吨;玉米消费量2.14亿吨,与上月预测持平;年度结余变化减少至317万吨,产需缺口进一步扩大。目前湖北和湖南地区的新玉米已经上市,并将供应至9月初,随后,进入8月下旬至9月初,华北黄淮产区春玉米接档上市,逐步往北,只不过华北黄淮地区的春玉米种植面积远低于东北地区,因此这一波供应的可持续时间预计将维持10-15天。由于8月份的环保问题,玉米淀粉深加工企业限产,库存持续走低,支撑淀粉高价位,使得玉米深加工利润出现明显好转,加之随着环保督查的结束,淀粉开工率开始有抬升迹象,将会提升对上游原料端玉米的需求量。短期来看,玉米和淀粉都将趋弱,由于从大周期上看,玉米价格将由于供给侧的调整而逐步上移。二.国储库存下降

  由于2016,2017连续两年停止收储,国储天量玉米库存随着市场的连续拍卖成交而不断下降,目前库存仅剩下峰值时的49%左右。进入8月份之后,国储拍卖成交情况虽然已经回归理性,但是出库难问题却再次出现,虽然国家粮食局已经多次出面干预,但是截止8月25日,今年拍卖累计投放量7151.6万吨,成交4194.6万吨,成交率59%,目前累计出库2500万吨,仍有将近1600万吨的临储玉米没有出库。

  图1:2017年临储玉米成交情况

  数据来源:长江期货 博亚和讯

  三.生猪存栏或现拐点

  生猪消费方面,2015年开始的环保整顿在2017年进入最后的收官之年,目前基本进入收尾阶段,生猪存栏从高峰时的3.7亿头降至3.5亿头,产能继续减少的空间已经不大,而大型的产业集团正借此机会进行逆周期扩张,生猪存栏的拐点或在近期出现,预计未来将逐步进入上升通道。从中期猪价走势来看,生猪存栏持续减少产生的供给侧改善效果已初见端倪,2017年2季度以来,猪价芝华指数已悄然反弹20%以上。

  图2:芝华猪价指数

  数据来源:长江期货 芝华数据

  从结构上看,值得注意的是,规模以上猪场产值在在稳步提升。换言之,国内养殖业供给端正在发生结构性变化。2016全年生猪核心育种场达到95家,核心群存栏规模15万头。其中生猪养殖企业中上市公司15家,占总出栏量的6.2%;前10大生猪企业出栏量占总出栏量5.8%,同比上升近3个百分点。具体来看,规模猪场每头能繁母猪2016年1—12月平均产仔2.11窝,同比提高了1.6%;每头年产健仔22.31头,环比提高了3.7%;每头年提供生猪20.08头,环比提高了3.9%。这两个指标近五年的平均增速稳定在3.5%左右。随着小型养殖企业不断退出,行业集中度将不断增加,规模化养殖将成为趋势。这样带来的结果,就是产品品质的提高和市场供应的有效改善。而下游产品及价格的稳定,自然对上游的粕类及相关农产品的需求形成支撑。

  四.技术分析

  技术上来看,玉米指数日线已然站稳年线(统计玉米指数上市以来,曾5次站上年线,每次均产生了一波较大的中线上涨行情),目前虽然呈现宽幅震荡格局,但均线仍保持良好的多头排列,年线之上多头已蓄势待发。且调整在时间与空间上已经较为充分,一致性MACD获利指标持续在0轴之上翻红,建议在玉米指数回落至1650一线逐步介入多单。综上,玉米指数中线仍有上涨空间。

  长江期货

新浪声明: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责任编辑:宋鹏

热门推荐

相关阅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