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0月07日11:39 新浪财经

  从政策方面看,在国家“减玉米增大豆”政策的主导下,玉米市场已经初现“政策底”。从玉米市场的供需格局看,目前已经处于供需平衡(仅从当年的产量和需求看)的态势。整体来看,目前玉米市场的情况,应该是利好价格的,后期玉米价格震荡上行应该是主基调。

  但是,机遇与风险并行。玉米市场的风险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玉米市场的库存仍较大。虽然玉米市场在去库存的道路上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玉米的库存仍在2亿吨左右。国家每年四五月份开始临储拍卖,一直持续到10月新粮上市后,这阶段市场的拍卖数量、拍卖底价、出库进度等都会影响成交率和成交价格,临储玉米拍卖是市场的一大不确定性因素,对于价格或将产生一定的影响。

  二是10月份前后东北主产区新玉米上市短时的冲击不可小视。从统计数据看,9月、10月玉米价格下跌是大概率事件。(2016年10月份的上涨特殊原因导致,因当时运力紧张,运费大涨,东北粮源很难外运,市场玉米资源紧张导致价格大涨)。而从11月份的情况看,玉米价格上涨是大概率事件。目前正值9月、10月这两个月份,下跌的概率还是比较大的。

  第1章 玉米市场政策护航

  1.1.玉米“政策底”已现

  从玉米市场的情况看,连续两年中央一号文件都锁定农业供给侧改革。而在农业供给侧改革中,主要是调整种植结构,即“减玉米增大豆”。

  2016年,国家取消玉米临时收储政策。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已明确提出,要“按照市场定价、价补分离的原则,积极稳妥推进玉米收储制度改革”。此时,“市场化收购+补贴”成为了玉米市场新的定价模式。随着国家临时收储政策的结束,玉米市场也迎来了全新的发展。

  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继续锁定“三农问题”。文件强调要继续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关于玉米种植,一个字概括就是:减!根据农业部的规划,2016年全国共调减玉米种植面积3000万亩,2017年要在这一基础上,再调减1000万亩。由此可见,国家调减玉米种植的决心和力度。今年,玉米在种植面积上调减叠加去年玉米收储政策的取消,玉米市场“去库存”已经进入到了实质的运行阶段。

  在国家政策的主导下,玉米市场已经初现“政策底”。

  图1.1玉米指数走势图

  1.2.玉米市场“去库存”初现成效

  自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国家为保护农户利益,鼓励农民种植积极性,出台了国家临时储存玉米收购政策。临储收购价格的逐年提高,极大的鼓励了农户种粮的积极性,我国玉米种植面积与产量在这些年里得到了大幅提高,起到了维护国家稳定的目的。但是,与此同时,伴随着国家临时收储政策的执行,国家也累计了大量的玉米库存,玉米巨量库存成为了市场的“心病”。

  表1.2历年玉米收储、抛储数量

  数据来源:南华研究

  截止2016年底,玉米库存在2.5亿吨左右。但是,从今年整体的成交数量来看,还是不错的。仅仅到9月初玉米成交数量就高达4000多万吨,和前些年相比出现了很大的提升。从库存数量看,目前玉米临储玉米的库存在2亿吨左右。今年玉米市场去库存能力很强,为玉米市场进一步去库存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1.3.天气情况:旱情缓解有望迎来丰收年

  今年入春以来,东北地区持续干旱少雨、气温偏低,且温差起伏较大。4月中下旬到5月末,正值东北玉米春播期,多地遭遇墒情不足现象。受干旱影响,东北地区玉米春播进度与去年同期相比偏慢1-6个百分点,玉米发芽和出苗受到影响,导致生长进度推迟。进入6月,东北春玉米播种基本结束。但是,旱情依旧持续,目前正值玉米生长季节,后期天气因素对于玉米的长势至关重要。

  6月19日开始的一周,东北地区开始降雨,随后的7月、8月东北地区降雨一直维持,对于旱情的缓解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俗语说的好,“五月(农历)旱不算旱,六月(农历)降雨吃饱饭”。应了这句话,东北地区前期的旱情并没有影响到今年的玉米产量,预计今年玉米单产会有所提升,而且玉米质量好于往年,玉米市场有望迎来一个丰收年。

  风险提示:黑龙江省气象台首席预报员分析,今年气温普遍低于往年,黑龙江北部可能出现初霜冻。东北“早霜”牵动着人们的神经。不过,比起早霜,后期更需要关注的可能是这个词儿“障碍性冷害”,其对于我们此前的丰产预期有何影响值得探究。

  图1.3.1:6月份干旱监测图

  资料来源:中国天气网

  图1.3.2:8月份干旱监测图

  资料来源:中国天气网

  第2章 玉米供需分析

  2.1.供给端:供给侧改革产量下降3%

  天下粮仓8月份预计,2016/17年全国玉米播种面积为3584万公顷,2017/18年全国玉米播种面积为3500万公顷,和2015/16年相比,分别下降3.79%和6.29%。预计2016/17年全国玉米产量为20800万吨,2017/18年全国玉米产量为20200万吨,和2015/16年相比,分别下降5.45%和8.18%。从今年玉米的播种面积和产量看,出现明显的下降。这和我国推行的农业供给侧改革有着直接的关系。

  图2.1玉米供需平衡表

  目前,玉米新粮陆续上市,南方市场、华北市场、东北市场将逐渐迎来供应潮。届时市场的供应压力会集中到来。但这只是短时的压力,不会对价格产生太大的影响。从今年玉米的质量看,预计会好于去年,价格也会稍高。整体看,今年秋收玉米会质优价高。

  从库存方面看,从2008年开始,为了保护农民的利益和生产积极性,国家开始了玉米的收储。截止2015年,国家收储的玉米总量大概在3.68亿吨,相对于收储的数量,抛储的数量要小很多,9年间总计抛储1.1亿吨,这样累计下来的库存就达到2.58亿吨。今年累计抛储高达4000多万吨,目前剩余的库存量在2亿吨左右。今年玉米市场在“去库存”的道路上又前进了一大步。

  如果剔除玉米库存因素,伴随着农业供给侧调结构的改革,玉米市场供应量会呈现递减的态势。玉米市场供应格局已经开始发生微妙的变化。

  2.2.下游需求端:工业需求爆发

  2.2.1环保暂时影响酒精、淀粉企业的开工率

  自2015年底以来,中央环境保护督察组分四批已陆续进驻全国31个省市开展环境保护督察工作,实现对全国各省(区、市)督察全覆盖。截至2017年8月15日,第四批8个中央环境保护督察组全部实现督察进驻。本次环保组进驻的省份主要是吉林、山东等玉米重要产地。此次环保风暴对玉米深加工企业和酒精加工企业的冲击较大。从淀粉企业的开工率看,出现大幅的下降。天下粮仓对67家淀粉企业抽样调查,43家处于开机状态,其余24家处于停机状态,淀粉行业开机率降至50%多。从酒精企业的情况看,小企业大多关停,大中型企业不同程度减产或停机检修,开工率仅40%。因开工率的下降,近期淀粉和酒精的价格双双大涨,企业的盈利情况较好。目前吉林企业每生产一吨玉米淀粉理论盈利接近200元/吨,山东淀粉企业盈利接近50元/吨,黑龙江企业每生产一吨玉米酒精理论盈利约为500元。企业有盈利在,后期随着环保组督查的结束,企业会选择恢复开机,届时开工率会出现回升态势,对玉米的需求将产生一定的提振。

  2.2.2淀粉企业东北扩建现象明显

  在去库存的大背景下,2016年玉米上市后部分地区面临卖粮难问题,受此影响,东北黑龙江、辽宁、吉林三省相继对省内的部分玉米深加工和饲料企业给予收购补贴,以此刺激玉米收购市场活跃。从市场了解的情况来看,深加工企业在东北玉米收购活动中起到了明显的积极作用,纷纷在补贴期内加大了玉米的采购力度。目前淀粉企业呈现出扩建的现象,而地点都选在了东北地区。

  表2.2.2:2017年以来部分玉米深加工企业新增产能

  资料来源:根据新闻整理

  从以上统计的结果看,受到东北地区玉米深加工补贴的影响,计划拟建、在建及扩产等项目的新增玉米消耗能力超过1000万吨。玉米深加工这块有爆发之势。从玉米的供需平衡表中,也印证了这一点。2016/17年玉米总消费量预计在18640万吨,2017/18年预计在19970万吨,和2015/16相比分别增加11.62%和19.58%。综上所述,2016/17年度和2017/18年度玉米消费将呈现继续增长的态势。

  2.3.供需格局有望改善

  从以上供给端和需求端的分析中可以看出,受到农业供给侧改革的影响,今年国内玉米的种植面积出现减少,总产量也随之减少,供应压力一定程度上出现缓解。而从需求端来看,今年预计国内玉米需求会出现10%以上的增长。单从当年的国内产量和消费情况看(不计算库存),预计今年国内玉米市场将会出现供需平衡的态势。国内玉米市场的供需格局出现改观。

  但是,国内玉米市场的库存一直都是隐忧,高达2亿吨的库存始终笼罩在玉米市场上。虽然说现在国家不收储玉米了,但是拍卖对于市场的供应压力还是很大的。国内玉米市场“去库存”任重而道远。

  第3章玉米价格分析及展望

  3.1机遇与风险并行

  从政策方面看,在国家“减玉米增大豆”政策的主导下,玉米市场已经初现“政策底”。从玉米市场的供需格局看,目前已经处于供需平衡(仅从当年的产量和需求看)的态势。整体来看,目前玉米市场的情况,应该是利好价格的,后期玉米价格震荡上行应该是主基调。

  但是,机遇与风险并行。玉米市场的风险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玉米市场的库存仍较大。虽然玉米市场在去库存的道路上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玉米的库存仍在2亿吨左右。国家每年四五月份开始临储拍卖,一直持续到10月新粮上市后,这阶段市场的拍卖数量、拍卖底价、出库进度等都会影响成交率和成交价格,临储玉米拍卖是市场的一大不确定性因素,对于价格或将产生一定的影响。

  二是10月份前后东北主产区新玉米上市短时的冲击不可小视。从统计数据看,9月、10月玉米价格下跌是大概率事件。(2016年10月份的上涨特殊原因导致,因当时运力紧张,运费大涨,东北粮源很难外运,市场玉米资源紧张导致价格大涨)。而从11月份的情况看,玉米价格上涨是大概率事件。

  表3.1历年新粮上市前后玉米价格涨跌统计

  3.2玉米价格展望

  目前正值东北新玉米上市阶段,其价格也将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据了解,今年辽宁黑山玉米率先上市,品质上乘,容重可达730-740g/L,潮粮30%水分粮点收购1200元/吨,干粮价格在1500元/吨左右,质优价高或是新年度玉米市场的一大趋势。但是,从上面的分析中,我们也看到一般9月份、10月份市场价格通常走低的概率较大,目前正值此时,可考虑短线做空玉米1801合约。

  第4章 策略

  南华期货

新浪声明: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责任编辑:宋鹏

热门推荐

相关阅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