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第一节 实录汇总(6)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2月03日 10:15  新浪财经

  第二点,这次国际金融危机当中中国的期货市场对中国金融市场造成了重大的冲击,但是中国期货市场保持了平稳运行。近段时间以来,随着美国次贷危机向金融危机的演变以及国际社会对金融前景的悲观,大宗商品价格持续下跌。由于国内外商品期货市场存在较多的相关性,国际市场的系统性风险向国内传导蔓延。十一国庆长假后,国内期货市场出现了罕见的单边下跌的极端行情,面对百年一遇的系统性风险,期货市场的有关方面沉着应对,妥善处理,经过一个多月时间后,市场风险基本上得到了有序有效释放,市场信心也迅速得以恢复。我们总的感觉是做到了心中有数,应对有方,出手果断,效果明显。在如此重大的突发危机面前,我们的期货之所以能够保持平稳运行,没有出现大的风险。我想与这些年来期货市场着力推进严格的保证金监控制度,以净资本为核心的期货公司风险监管指标体系和期货开户实名制等一系列基础性制度建设密切相关,与我们期货交易所统一果断采取强制的减仓等风险控制措施,即时控制住风险的蔓延和扩散有关,与期货公司等中介风险内控制度不断完善和抗风险能力不断增强密切相关,还与我们投资者教育工作深入开展、期货市场投资者不断成熟密切相关。

  我说出这个问题意思是说风险在我们金融市场、资本市场是难免的,但是它是可以控制的。只要是我们监督有力、措施得当,就可以把风险降到最小的限度。

  第三点,以满足国民经济发展需要为目标、继续推进我国期货和金融衍生产品市场的建设。

  借鉴这次国际金融危机的教训,同时考虑到我国新兴加转轨这个阶段的市场信用基础比较薄弱的情况。我们要严格规范场外的衍生品市场,大力推进期货场内衍生品。我们要发展场内金融衍生品市场有利于扩大资本市场的规模提高效率,完善结果,增加弹性,有利于优化社会资源配置,更好发挥资本市场功能。有利于增强我国金融市场和金融机构的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对这次国际金融危机,我们既要引以为戒,又不能裹足不前。我们从一个极端走向另外一个极端,我认为我国的期货市场现在所处的阶段相当于上个世纪70年代的美国,不是要不要发展金融衍生品的问题,而是要重点发展一些相对简单的,集中监管的场内的基础衍生品。比如说股指期货经过两年多的精心准备,目前市场条件已经成熟,应该尽快推出。同时应该立足于满足国民经济发展需要和服务资本市场发展的大局,建议继续深化发展现有的商品期货市场和积极研究探索国债期货其他的场内基础金融衍生品市场。谢谢大家!

  主持人:下面我们有请PECC中国金融委员会主席、前证监会主席周道炯先生讲话。

  周道炯: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各位专家,首先我热烈的祝贺第四届中国(深圳)国际期货大会隆重召开,我就衍生品发展如何服务经济的问题讲一点看法,不妥之处请大家批评。

  今年是我们全球整个市场动荡的一年,从次贷危机、金融海啸,美国次贷危机不断深化,给全球经济带来极大的冲击。这更促使人们思考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的关系。我认为这次金融危机给我们中国的启示就是金融改革创新,就金融衍生产品而言必须把服务实体经济作为我们的出发点,这样我们才能切实防范风险,健康、稳定发展。在发生这次次贷危机,我们不能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阶段,对虚拟经济一刀切。具体讲有这么几点:

  第一,金融衍生品发展源于实体经济需求。20世纪70年代初浮动汇率取代了固定汇率,人们创造了金融衍生产品,取得了巨大成功。从微观层面看,金融衍生产品满足了市场管理需求。从宏观层面看,金融衍生产品为实体经济,有助于降低实体经济的风险,优化了风险结构。由此可见,金融衍生产品的创新和发展源于实体经济对风险的规避和管理需求。其本质是为实体经济服务。

  第二,我们企业应当立足于风险管理的要求来正确运用金融衍生产品。金融衍生产品有助于企业在市场价格波动的背景下,锁定财务成本。金融衍生产品具有高风险、高收益的特点,它又是一把双刃剑,在这次金融危机当中,很多事件值得我们吸取教训,比如中信泰富事件等等。再次提醒如果企业对金融衍生产品运用不当,就会造成巨大损失。因此要使金融衍生产品服务实体经济,首先要从企业自身做起,企业必须对金融衍生产品有正确的认识和深入的了解。衍生产品必须与企业的风险相匹配,同时严格统筹内部风险控制流程,这样金融衍生产品才可以达到锁定风险作用。我觉得一个是监管,一个是决策。

  第三,金融衍生品创新不能过于复杂。这次金融危机带来的重要教训之一就是金融衍生产品杠杆拉的太高,远远脱离了基本面,后台服务和监管体系又跟不上产品的发展速度。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订制滚动快讯,换一种方式看新闻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