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1月15日12:31 新浪财经

  新浪期货消息 为搭建一个信息共享、畅叙友谊、共谋发展的高端产业服务平台,促进国际油脂油料产业的交流与合作,推动中国油脂油料产业的健康稳步发展,大连商品交易所与马来西亚衍生产品交易所于2017年11月15日在广州香格里拉大酒店联合主办“第十二届国际油脂油料大会”。新浪期货全程直播。

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 鲁政委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 鲁政委

  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出席论坛并发表主题演讲。他表示,十九大之后我们进入了新时代,十九大最重要的理论贡献是作出了我们进入新时代的判断,新时代原因主要矛盾的转变,而未来发展会更加注重质量,我们2020小康目标如何实现,关键是要打好三大攻坚战,就是防范系统性风险、精准扶贫和污染防治。这决定了未来三年我们政治的基本走向。

  对2018年来说,我们经济增速会放缓,但是更加注重发展方向。从三驾马车来说,出口会受益于全球良好的经济形势,但是国内环保成本的上升也会制约中国出口能力充分的释放,明年出口的增速会略低于今年,我们投资的增速也将有所放缓,房地产平稳减速,基础设施建设的放缓更加明显。制造业的投资振荡当中略有加快。消费的增速会有所提高,我们的新的政策,就是货币政策会更加重视防范系统性的风险,继续不松不紧。财政政策预计会减少对于投资的支出,而将更多的资金用于精准扶贫和污染防治。

  以下为演讲实录:

  尊敬的各位领导、尊敬的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上午好!我今天报告的题目是新时代、新逻辑。今天的内容共分为四个部分,第一个部分,是讲十九大开启了新时代,第二个部分是对明年的经济的形势从投资、出口、消费的角度进行分析。第三部分,是分析明年中国的物价问题,最后一部分是讨论政策。

  我们10月份刚刚闭幕的党的十九大,对今后一段时期我们的工作作出了全面的部署,远至2050年,近至未来的三年。十九大报告从整个的全文来看,我觉得注定要成为我们党的一个非常经典的历史文献。

  这个文献最为重要的历史贡献是作出了我们进入了社会主义新时代的一个判断。这个判断的依据是我们的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那么主要矛盾到底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呢?我们过去主要矛盾是什么呢?其实我们从上学一直到现在,一直到我那时候考大学,我们的政治教材中间讲的都是这句话: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

  实际上这个提法是从党的八大最早提出来,然后中间一度有过中断。从改革开放基本上到党的十八大,都是这样的一个说法。这个说法到底和现在的我们十九大的新的判断有什么不同呢?十九大的新的判断这么讲的,说现在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

  这两个一对比,立刻就能看出差别。过去主要讲的是物质的问题或者更多强调的是物质的问题。然而现在强调的物质和生产之间的问题,也就是你想吃、你想用,可能就没有,或者你想要十个单位,那我现在只能生产出三个单位,还有七个单位满足不了。这是过去所面对的问题。但是现在是美好生活的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之间的矛盾。也就是单纯的从物质的数量来讲,已经不是一个问题。

  在十九大报告里面它从两个方面讲了这个问题,它说我们稳定的解决了十几亿人的温饱问题,也就是说过去连吃饭都是问题,现在吃饭已经不是问题。在吃饭不是问题的情况下,那就是人们在民主、法制、公平、正义、安全、环境方面有了新的要求。这是讲的未来要满足的、讲的整个社会的我们的社会主义发展,除了物质的方面,还要注意到民主、法制、公平、正义这些方面,未来要有更好的发展。

  如果把这个再缩小一点,我们只是回到经济的领域,这一次判断的矛盾的依据是什么呢?就是在过去我们有很多东西,我们做不了,或者能做的不能满足大家的需求,但是现在,我们已经在两百多种产品的产量上位居全球第一,很难再讲说我们生产还是落后的,很难讲说有哪种东西中国是做不了的,然后做了,现在不仅是我都能做,而且做的太多了,也就是在量上已经过剩了。

  但是在我们基本上都能做的情况下,在量已经足够了的情况下,我们还有那么多的人到国外去买东西往回背,而你背的每一样东西,都是国内能做的。那为什么还要往回背呢?非常重要的问题就是,这个东西国内有做,但是却不是你最想要的。前几年有一个人写了一件文章,这一篇文章后来变的有名,就变成了人们的口头禅,说大家去国外要背电饭锅,背马桶盖。电饭锅、马桶盖我们国内都有做,而且做得很多,你为什么要背呢?因为觉得自己的电饭锅做得没人家的好,我们的马桶盖做得没人家好。

  所以这就是不充分的问题,未来要解决这个问题。当然不平衡,其实包含着收入分配的,我们要缩小它的差距,也包含着地区发展之间的不平衡,也包含着产业的不平衡,也就是我们有一些产业已经走到了全球的前列,但是我们还有些产业在技术上却并不是那么发达,和全球的水平相比。

  由此来看,我们既然在这样一个矛盾判断的背后,我们下一阶段着重要解决什么问题?大家仔细的区分一下这两个概念:总体小康和全面小康。在十九大报告当中确认了我们实现了总体小康,但是我们目前还没有实现全面小康。到底这两个概念有什么区别呢?总体小康是一个人均GDP的概念,如果我们非要拿到数字上去说,那就是总体小康是个人均GDP的概念,人均GDP我们已经实现小康了。但问题是我们到2016年末,我们还有4300万人在贫困线以下。按照现在世界银行的标准,贫困线以下的每天大概是1.9美元以下。

  我们总体小康和全面小康之间的差距,主要是要把这4000多万人把他从贫困线以下能够弄到贫困线以上。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说,从现在到2020年,今后的三年里,我们最为紧要的任务,或者决定了我们2020目标能不能实现的关键,是不是像过去一样,我们讲的一个GDP,我的增速不能低于8或者低于7,或者不能低于6.5,是这样的一个概念吗?已经不是了,而是首先要把贫困线以下的人弄上来,我们全面小康的目标就已经实现了。

  所以如果是细心的人,你会发现这个党的十九大报告,是我们改革开放历次党代会的报告当中,第一次没有写翻番目标的一次。然后不仅没有写翻番目标,甚至连这样的话也没有,我们过去在党代会的文件当中经常会有这样的话,说我们要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保持经济平稳健康发展,这一次连这句话也没有。

  这里其实是通过淡化数量的目标,更为坚定的表明了我们的经济要向更高质量转变的这样的一个要求。

  所以看到十九大报告对我们的经济下一阶段是怎么讲的。它说我国经济已经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大家如果是个细心的人,你会发现在十九大开会之前,我们这句话不是这么说的。在十九大开会之前说我们经济已经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中高速增长阶段。过去前面是高速增长,高速增长是增长,后面中高速也是增长。我们学过发展经济学都知道,增长和发展这两个词是有差别的。增长主要指GDP数字的增加,你至于说GDP数字的增加的背后,质量好不好、收入分配的状况有没有改善,我们不讨论这个问题。而发展就不一样,发展更加强调增长质量的改进,更加强调整个社会的收入分配的更加的合理。

  不仅如此,我们还加了一个:不仅是发展,还是高质量发展。我们在这句话里面,你也丝毫没有看到对于GDP数字目标的追求。

  怎么才能做到这一点呢?我们必须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更,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仔细把这句话读一读,我们最终的目标要提高质量,提高质量表现它的其实背后的织成就是提高生产力,其实在所有的机制当中,到底哪样的一种机制,能够真正的让全民的生产力提高,恐怕我们经过了几百年的试验,最后大家发现还是只有市场,让市场起决定性的作用,能够使得劳动生产力更高,所以这里讲的动力的变革,就是我们更多的要转到让市场起决定性作用上来。只有这样才能带动效率的变革,只有这样,才有可能有发展质量的一个改善。

  所以如果说供给侧的结构改革,第一阶段我们在2016年看到的更多的是去过剩产能的话,在未来我们看到的是更多一些制度性改革的推进,以便为市场化更多的起作用而提供激励。

  所以这里它接下来部署的任务,第一项就是说我们要深化供给侧改革,要把提高供给体系质量作为主攻方向。既然这个数量已经不是问题,大家现在对质量不是很满意。下一个阶段就是要提高质量,我刚才讲了,如果不讨论社会,我们只在经济领域它既指环境的问题,也指我们其他的产业结构提升的问题。如果站在小到一个产品,它包括产品质量的提升。

  从现在到2020年的这三年里,我们特别要打好三大攻坚战,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这三个任务直接非常清晰的界定了,从2018年开始,我们的重点工作是干什么,我们的资金投向,我们的政策导向是干什么。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我一会儿会讲,主要是跟去杠杆有关系,精准脱贫刚才也已经讲,精准脱贫非常重要的一个原因,直接定义2020,全面小康目标有没有实现的关键指标,就是贫困人口是不是脱贫了,习近平总书记讲的小康路上,全面小康路上,任何一个人不能掉队,每一个人都要在贫困线以上,这是界定我们实现了全面小康的关键。然后污染防治主要是指环境的保护。

  我们强调了十九大的主要矛盾的变化下我们政策的调整,回到我们判断经济政策和经济增长的领域,就意味着未来我们对于经济增速放缓的容忍,会比过去更大。我记得当谈到2020目标的时候,我们很多人还在想到当年这个十八大写的2020年目标,讲到了我们GDP翻番的目标。大家就在讲说,未来的几年里,我们的政府不会容忍经济的增速低于6.5,因为如果低于6.5,2020的目标就实现不了了。

  实际现在我们看来,十九大的报告已经清晰的定义了2020目标的关键,其实是贫困线以下人口的脱贫,而其实跟GDP是不是要6.5以上,已经没有什么太大的关系。如果是这样,就意味着说在我们宏观政策的选择当中,我们更加注重质量,而我不会刻意为了把这个数字维持在6.5而做一些不太必要的低效率的这样的投资。

  所以我们明白了这一点,就能够理解最近一段时间,特别第三季度,看到这个经济增长的数据已经有放缓,如果按照过去,其实你就可以看到宏观政策有所放松,但是这一次你没看到,宏观政策不动,为什么可以不动呢?因为我们认为,2020的目标其实对于经济的增速来说,不是一个关键,关键的是要让精准脱贫。

  这是意味着经济增速我们可以由更大的容忍空间。第二个在物价上,一定幅度的物价上涨是可以接受的,因为我们讲到三大攻坚战,第三大攻坚战污染防治,污染防治我们环保标准的提高,我们会导致一些产品价格的上涨。比如今年其实从第三季度大家已经看到了,如果2016年之前,2016年以及2017年的上半年,很多的物价上涨其实是由于我们供给侧去除僵尸企业以及控制一些不必要的产量所带来的产品价格的提高的话,其实从2017年下半年,更多的已经表现为在环保的要求下,不符合环保标准的企业被更为彻底的清除了这个市场。同时,你达到了环保标准,但是由于我们2018年是大气十条的达标年,很多地方的PM2.5目前的排放依然没有办法满足大气十条的要求。怎么办呢?这一些容易导致PM2.5或者增加的这样一些生产,就需要控制产能,你不能继续的正常生产,你的生产的天数和量要减少。

  所以你就看到今年的冬季,京津冀,北京及北京周边的地区,为了保证京津冀空气的质量,已经出台了非常明显的控产的计划。而这些控产的计划,直接对这个产品的价格造成了影响。不仅有钢铁、煤炭,也包括跟所有的有挥发性有机物(VOC)有关的,大家看到的VOC,就是有关的这些产业都会受到影响。比如说石油的炼油和储运,这是VOC挥发的最大的一个来源。还有比如所有的跟喷涂,就是和硒有关的东西,都和VOC有关联。比如你车撞坏了,你要喷漆,这个就有影响。还有药品的生产也有这个问题,所以现在我们可以看到,关于印刷,关于药品的价格,因为VOC这方面的质量的要求,价格有一定的提升。

  还有我们市场化的改革,因为我们讲到,三大攻坚任务的第一大攻坚任务,其实是防范系统性风险。防范系统性风险最为重要的就是去杠杆。去杠杆包括很多方面,既包括宏观上的债务控制,也包括微观上企业资产负债率的控制。如果从宏观上,当然,包括政府债务负担的减轻,政府债务负担除了要有收入之外,控制支出也是一个方面,所以从最近几年,我们看到关于政府支出的合理控制,这个非常的重要。所以在今年,我们在9月份已经在所有的县级以上医院推开了所谓的医药分开改革,这个直接也看到了很多医疗保健价格快速的上升,我们后面还会再有几张图给大家看清楚这个问题,所以这些也会带来一些商品价格的上涨。

  第三,防风险的需要,我们刚刚讲了是控制系统性风险的需要。其实控制系统性风险就是一个债务,这里我写错了。实际上就是债务抵上名义GDP,实际上就是实际GDP加上物价,所以去杠杆首先要保证债务和名义GDP的不变化,如果有可能,有所下降是最好的。怎么能让它有所下降?一个办法就是要债务的增速不能比名义GDP的增速更快,如果我刚才讲债务实际GDP的增速可能有所放缓的情况下,物价需要有一定的上涨,来避免这个分子、分母萎缩得过快。所以这就意味着我们在宏观上,在微观上去杠杆3条,三个方面对我们是很重要的:1、债务的增速要低于名义GDP的增速。我们要用更少的负债增量来取得更高的利润和更好的名义经济增长;2、对于微观上要拓宽股权融资的渠道,要变债务融资为权益融资,因为中国过去一直都是以一个间接融资为主的体系,也就是说这个经济很多融资来自于银行的贷款,只要融资增加得很快,在那一头就表现为企业的债务增长得很快。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下,要对间接融资量进行适当的控制,同时要增加权益融资的比例;3、我们要提高国有企业的盈利能力。提高国有企业的盈利能力长期当然要靠机制的改革。但是短期,我们发现在2016年和2017年采取的一些措施,比较明显的改善了国有企业的盈利。这个措施是什么?就是通过清除僵尸,清除过剩产能,结果我们发现一些行业的产品价格出现了上升,从而使得这些行业的国有企业的利润有了明显的改善,从而使得他的资产负债表出现了一定的修复。这是我们整个“十九大”对未来经济的一个主要的指导方针,这对于2018年来说非常的关键。

  回到2018年的前瞻,按照通常的看法是看“三架马车”,就是投资、外贸和消费。

  投资,党的“十八大”之后,大家都会想到过去的历史怎么样,我们改革开放以来八次党代会之后,有6次开完党代会,第二年投资都会增加的,所以这个市场上流行这么一句话,说“每一次党代会以后都是万物生长”,这个万物生长是指地方政府重新开始一波投资的热潮,的确过去都是这样的,除了一年例外,中间所有的,1987年开完了投资增长,1989年总书记换届以后也是增长,1992年总书记换届以后也是增长,1997年也是增长,然后2002年下半年也是增长,2007年下半年也是增长,非常的清楚。

  明年这个故事还会再来吗?还会重演吗?我觉得是不会的,为什么?非常重要的一个原因是我们已经注意到,我们现在的投资效率本身在不断的下降,我们要改善、提高投资效率。如果要这么做,显然我们要减少政府不必要的投资。所以在最近几天大家甚至看到了一个新闻,这个新闻说包头的地铁已经被叫停了。在“十九大”以后,实际这个新闻报道出来,我觉得传递了一个非常重要的信息,中央政府并不希望地方政府在“十九大”之后依然按照过去的老思路做一些不那么必要的投资,因为这样的投资效率可能没办法有效的提高。

  我们来看一下,我们先看政府投资的这部分。我们看到在“十九大”之前,我们出台了很多的政策来全面的规范地方政府不规范的投资。第一,国务院43号文之后明确地方政府的债务只能发债,不能用其他的融资方式。过去的贷款、非标融资,现在都不能做。地方政府的发债债务越发越细,开始就是只发地方债,我们有置换债,置换债是过去地方政府承认是他表内的,但是融资比较高的,现在算了,地方政府干脆承认说这个债务是我的,那我们现在要以地方政府的信用重新出来发这个债权,债权,置换这一部分,实际上是降低地方政府的债务。现在今年还发出了第三类债务,叫做专项债务,这个专项债务也属于地方政府债的一种。这些发起的专项债务,也就是说发起这个债券凑集的资金用于土地,而偿还这个债券的资金来源也只能来源于土地。后面又发出了第二种专项债务,叫收费公路的专项债务。这个债务只能用来修路,修路就只能用公路的收费来还这个债。

  它的意义在哪里?很多人都在想,这个债的品种越多不是意味着政府有了更多的投资渠道吗?不尽然,过去我们地方政府,比如说我们有很多地方政府做的项目,要还钱,主要我拿着钱就可以还。而地方政府除了政策税收以外,它还有哪些钱?最有钱的地方就是地方土储备,现在发了专项债务之后就把土地储备这一部分专门的给拿出来了,以后这个土地收储,收储土地卖掉的钱不能再随便还其他的债务了,就是不能跨界还债了,这实质上对规范地方政府的举债行为非常有帮助的。收费高速公路也是一样的,以后收费高速公路的收入只能用来还收费高速公路的债,不能随便的还其他的。所以这就意味着政府的收入和支出变得比过去更加清楚,从而对它的约束更加强,而不是过去的只是一个职责。

  第二,规范了地方政府的购买。过去我们地方政府的购买,反正有了地方政府购买什么东西都可以放到地方政府购买当中,但在最新的清理当中提出了几个明确的要求,政府购买必须在明确列入政府购买目录当中,如果不在,要先向上级财政部门请示,如果上级财政部门确认,列入目录当中才可以,否则不行。而且要先有预算,而且这个要在地方政府购买的公开系统可以查得到,更重要的是要列入三年中期目录的规范。政府购买涉及到,你想都是八年,十年,十五,可是这个玩意儿只管三年,这导致很多过度依赖政府付费的这些项目,这就不能继续的再进行下去。

  然后财政部在“十九大”之后和国资委连续做了关于规范GDP方面的政府官员的讲话和有了一个国资委的征求意见稿,财政部讲得很严肃,它是不属于公共物品体系,资本金不到位,资本金不是国有资金债,很多的业界过渡依赖政府付费的PPP。实际上现在它的PPP项目,很多地方政府做PPP,现在资本不能作主,那就意味着很多PPP做不了。国资委因为过去很多PPP其实是依托于央企,以它回购的方式来做,但是现在国资委进一步规范了以后,这一部分的PPP也做不了。做不了情况下,我们看到在历史上第一次从我们开始推PPP项目,PPP项目在落地的这个阶段出现了金额的居然是净减少。所以一定不是做完了,PPP项目时间都很长,一定是发现中间有一些项目不合规,所以退出来了。而且政府的引导资金和过去相比也大幅的减少,而发改委发包的重大工程,从2017年3月份开始已经不公布了,以前基本上每个月都公布。这些也暗示了政府坚持的导向。在国家的预算当中,用于投资资金的比重已经开始出现了下降。

  这就非常清楚的看到,“十九大”之后,我们的地方政府的基础设施的投资这一部分会出现明显的放缓。我觉得这个趋势已经非常的清楚。投资当中的第二块就是房地产,房地产,我们2016年,2017年房屋销售都超出大家的预期,非常好,特别是2017年,在2016年10月1日进行了严厉的房地产限购以外,房屋还卖得这么好。第二季度,我们基本上把这个事情想明白,大家发现现在三四线城市房屋卖得更快,涨得更高,最重要的原因是棚改货币化,要进行同步改造的就是政府把这个房子拆掉,政府来盖房子,再把你迁回来。这是过去的。现在的棚改是政府把这个房子拆掉,给你发钱,让你在市场上买商品房。最后的结果是很多三四线城市和县城都是拆了房子发钱,所以这些地方的房子价格增长非常的快。所以销售增长非常的快。

  但是我们注意到,其实到目前为止,三四线的去库存已经基本结束,而同时今年的到8、9月份棚改货币化的目的已经完成了。其实我们算过,如果没有棚改货币化,我们的房屋销售早就变化了负增长。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讲,明年这个房屋到底棚改货币化还会做这么大吗?我们当时最重要的目的是为三四线去库存,当三四线的库存基本去化完成之后,明年棚改这一部分会裁减,而且把更多的资金用在租赁上和建设上。因为“十九大”是这么讲的,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我们已经看到很多地方出台了房地产政策的调整,比如说限制出售,买了房子几年之内不许交易,不许卖,这些实际上都大大的提高了炒房者的投资成本。第二个是租赁房的建设,一些地方如果房子还是很紧张,可是房价又很贵,那怎么办?那就是多盖租赁房,租赁房最典型的体现了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里炒的,因为这个房子所有权不是你的,你只能住,不能卖,你也不能把它买过来。所以我觉得未来租赁房的建设,在明年租赁房的建设可能是房地产投资当中唯一的一个亮点。

  除此之外,市场化投资这部分,明年会有非常明确的放缓。然后租赁房的出租的主体,目前有三个主体是可以的,比如房地产企业自己可以拿着这个地来盖租赁房,集体经济就是什么意思呢,城中村、城市周边的这些村,他们也可以盖房子来做这个租赁房,还有其他的国有企业,盖了这个房子租给自己的职工都是可以的。

  房产税在我们的财政部长十九大之后的讲话当中,已经明确的提到,说未来房产税要列入立法的进程。

  所以我们算了一下,如果明年的租赁房按照现有公布的信息来算,明年的租赁房的建设投资大概会有3600亿,这样对于整个房地产的投资会有3%的拉动。但是光这一部分,市场化的那一部分如果放缓的话,就意味着明年房地产的投资还是放缓的。

  投资的第三部分就是制造业的投资,制造业的投资我们注意到,制造业的投资主要跟利润有关也就是如果这一期挣到钱的,下一期就会增加投资,由于今年工业体的利润不错,我们明年会看到有所增加。

  同时还有一个非常的原因,我们看到今年企业的利息支出,和GDP的比值,终于在GDP下面去了。你注意到凡是过去企业的利息支出,也就是利息在名义GDP当中的比重,只要高于GDP的增长的话就会下降,只要名义GDP能够再上去,就会止住,投资就会出现一定的回升。

  当然明年制造业的回升来说,还有一部分不利于它回升的就是国有企业的去杠杆。我们未来要把国有企业的去杠杆作为重中之重,在全国经济工作会议之后国务院召开了一次国务院的会议,对于去杠杆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说我们要建立严格的分行业负债率警戒线管控制度,并严格把关业主投资、严控非主业投资。如果你举债投资,负债率搞上来了,你是有问题的,这我们的政府是不会允许。后面这句话讲的严厉,说我们要强化问责,对于负债率持续攀升的企业要约谈,对造成重大损失和不良的影响要严肃追责。

  所以这就意味这对于明年来说,我们的国有企业会做什么事情呢?它会做五项事情,第一项事情就是去僵尸、高负债率的国有企业的子公司,特别是不在主营业务线上的主公司,也可能继续出现破产。因为他破产了之后,它的债务就消掉了,它的资产负债率就会下来。

  第二个就是资产证券化,也有助于降低它的资产负债率。

  第三个部分就是债转股,因为债转股直接把分子减了,然后加在分母上。过去本来是债务,结果现在把它变成了一个股权,注入了就相当于一个减了分子的时候,增加了分母,降低了资产负债率。

  还有混合所有制改革,就相当于吸收了一部分额外的股权的注入,充实了资本金。

  最后一个就是改制上市,改制上市非常的重要,改制上市实际上起到了对于国有资产的价值的成功的作用。因为我们过去没有上市的国有企业,很多资产是历史成分法,帐面的价值是比较低的。但是如果一旦丧失,要对这些进行市值重估,会显著提高它的资产的价值。

  所以你看得非常清楚,比如1999年、2000年,我们当时进行了一次债转股,债转股之后,以及当时国有企业的上市,当时国有企业的资产负债出现了非常明显的下降。这是我们讲的投资,我们小节一下,在三大投资当中,明年房地产的投资会继续放缓,基础设施建设会进一步放缓,只有制造业的投资有可能会振荡的小幅的回升。明年的出口会在一个上涨上,你看到明年全球的经济仍然处于一个比较景气的状态,给定其他的条件不变,这个还是会比较好。我们注意到中国PMI领先全球的GDP,中国的PMI都在比较高的水平上,相对去年有所提升。所以这就意味着明年全球经济还是会不错的。

  当然中国的出口不仅受到外部因素的影响,也受到自己竞争力的影响。竞争力非常重要的一个刻画的指标,就是人民币的有效汇率,就是人民币对一揽子货币的强度。如果人民币对一揽子货币越强,就意味着在进口商看来,你的东西就变得越贵。大家都有需求,在你的东西变得更贵的情况下,他就更有可能选择替代你的产品,所以这个不能充分的加以利用。

  我们注意到今年年初以来,人民币没有再继续贬值,人民币对一揽子货币的汇率还稳中有升,所以这就放到明年,这个就对于中国的出口的竞争力会产生一定的影响。所以现在已经看到了,从下半年开始,你会注意到,全球的景气仍然在不断的改善,但是中国的出口没有再创出新高。为什么呢?因为我们的人民币的汇率,对一揽子货币的有一定的升值。这是我们讲的出口。进口我没有特别的说,这里我顺便的说两句,对于明年的进口来说,我觉得进口还是会保持在一个比较高的水平,但是增速也会比今年低。对于海外的商品来说,一个比较好的消息,就是因为今年中国由于环保的问题,或者由于其他的问题,使得很多企业没有办法充分的开足马力来生产,这一部分的商品需要更多的从国外进口。所以这个是和传统的进口的方式有一点不同,也就是传统我们只是看到中国的投资有上升、中国的进口更快,然后主要进口的是跟铁矿石、有色这些大宗商品有关的,包括建筑工程机械有关的。而其实明年我觉得会有更多的关于中国的环保、控产相关的,由于国内进口出现缺口的这样的增加,包括十九大讲到我们未来增加消费类商品的进口。

  对于明年国内的消费,应该是在我们的几架马车当中,会表现为比2017年速度更快的一个领域。因为我们已经看到,今年由于很多企业的利润仍然保持在一个不错的水平上,他们对工人的工资已经有所提高。今年的工资涨了,对于明年的消费其实是一个利好。比如工资的上涨其实跟企业利润有关,而企业利润非常重要的是跟出后的改善有关系,今年的出口还不错,明年的出口的增速比今年低,但是也还是不错。所以这样就使得明年的消费,我觉得应该是比今年的增速会有所加快。

  然后我们看一下明年的物价,先看一下非常清楚的是今年的CPI大数在1.5%左右,明年的CPI会在比较高的时候,可能如果高一点就是2.5%,低一点就是2%这样的水平上。总体上明年的CPI会比今年有一个明显的上升。主要的原因是两个方面:第一就是考虑的基数,明年的CPI会比今年更高,也就是大家讲的翘尾因素。还有如果考虑到新涨价的因素,其实明年涨价的因素很多,比如第一个食品,在中国的CPI当中的占比很大,明年应该第一季度是猪肉价格触底并且出现回升的一年。因为在最近的三个周期当中,中国猪肉的周期,基本上40多个月一个周期,也就是从底下涨上来再回到谷底的状态。如果按这个算过来,到明年的第一季度前后,恰恰是中国的猪肉的价格将会出现触底回升的势头。

  而实际上因为在明年,我觉得环保的进一步的推进,会让猪肉的价格有可能更早的出现,就是更明显的出现上涨。因为你会看到,今年大概从2015年下半年开始,生猪的屠宰的量都上升的比较快,因为如果注意到我们在十九大期间,我们的环保部的部长有一个发言,这个发言讲到说,中央深改组的会议上,总书记亲自审定了关于农村养殖的面源污染的问题。这个话说得很拗口,但是讲得是什么呢?就是说总书记注意到,说你们在农村养鸡、养猪,这些它的粪便的排放,如果没有进行清洁的处理,就会污染河流,所以这些在深改组的会议上亲自进行了审议。

  所以这就意味着说,现在已经禁止在河流旁边进行畜禽的养殖。现在的养殖都要做好畜禽粪便清洁的处理。如果要这样,其实就使得养殖畜禽的成本会明显的上升,就是短期肯定是这样。有一些投资人就觉得算了,这个生意我不做了,所以就把这个猪杀掉。这样就使得我们明年会看到这个猪肉价格出现比往年更为明显的回升。

  还有蔬菜的价格,主要受人工费用的影响,也就是雇佣的种菜的工人,他的工资越高,这个菜价就会涨得越厉害。由于今年工人的工资价格已经涨了,意味着明年的菜价会比今年涨幅会更大。

  还有是什么呢?最近国际国内的市场投资人一直都非常关心的一个问题,说中国的核心CPI涨到了十多年的高位,但核心CPI讲的主要是去除食品和能源的,这是美国的核心CPI的处理方法,如果从严格的学理角度,这个并不正确,按照经济学的原理来讲,什么叫核心CPI呢?核心CPI就应该是第一要能够捕捉通胀的趋势,第二这种通胀的趋势和货币紧密相连。而由于在中国的通胀当中的趋势主要是食品主导,而且食品主导的趋势跟货币的增减紧密相连。如果在这种情况,你把食品去掉当然是不合理的了。不管怎么样,我们撇开这个不论,我们讨论一下说非食品的CPI到底为什么涨这么快,非常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医疗保健的改革。如果你把医疗保健的改革剔掉之后,你会发现其他非食品的价格涨的并不厉害,而医疗保健的价格涨到了20年的高位,为什么涨这么高呢?这和我们医药的分开有明显的关系。医药分开,过去的诊疗费是加在医院的药房卖的药费的药价上,现在不是这样,因为要分开,所以诊疗费会显性化。同时,对于医药属于医保范围内的我们有一个政府子招标,这个价格是有控制的,但是医保范围之外的药品的价格就是市场定价。

  所以你看得很清楚,在医药分开的过程当中,第一阶段是药品价格的上涨,然后涨到了去年末,药品价格的涨幅已经在高位稳定了,不再上涨。但是保健费,就服务费急剧的上涨。就是因为在9月30号的时候,我们所有的要在县级医院医疗保障要分开,这个导致出现了更快的上涨。

  这是我们说到明年的CPI会比今年有一个明显的提升。当然无论是到2%还是2.5%,都是一个仍然是一个温和的通胀水平,并不是很高。对于PPI明年是3.6%还是明年会在3.5%的水平上。明年是产量的控制,经过长期的上涨,很多大宗商品的上涨已经涨到比较高的水平上,现在环保的控产相关的,更多的转移到中下游,而中下游在PPI所占的圈中要比上游要低。所以这样带来的结果,看到PPI的涨幅会有所下降。

  最后一个部分,我们来谈一谈政策,我们简单再重新重温一下。我们十九大更加强调经济增长的质量,而淡化了对于速度的追求。其实全国经济工作会议讲到了说我们要推动经济去杠杆,坚定执行稳健的货币政策,要处理好稳增长、调结构、控总量的关系。这句话非常的清楚,我们不仅仅是要执行稳健的货币政策,而是要坚定的执行,坚定执行是什么意思?不要因为短期小的波动而动摇我们的政策立场。我们要这么坚定的做,是为了什么呢?是要推动经济去杠杆。在经济去杠杆的过程当中,政策不能过松,过松融资成本低了,借钱容易了,实际上会鼓励企业加杠杆。但是我们又不能过紧,过紧导致利率过高,导致利息的增长的过快,也不利于去杠杆。所以要找到一个不太高、不太低的利率水平。

  由于中国还是间接融资为主,融资增加越多,其实就表现为企业内的负债就越多,所以要控总量,控总量讲的是控的信贷的总量,控的间接融资的总量。

  所以观察今年的货币政策,其实是应该说变得非常的难以理解。我们都说稳健中性,年初公布了一个目标,说M2增速12%,社会增量存量12%。你会看到社会融资的增速甚至超过了年初的水平,比13%还高,M2已经跌破了9%,已经只有8%点几了。任何一个都不在12%的目标上,按照往年的做法不是这样,2016年当时公布的13%的目标,当时落在了13%的目标上。2015年也有13%的目标,也是恰恰落在13%的目标上。而唯独今年,都已经到了第四季度了,我们两项指标没有任何一项落在年初公布的目标上,而且还相差的比较明显。到底是什么原因呢?最为重要的原因是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之后,我们已经非常明确的确定了我们要去杠杆,而去杠杆首先就要保证债务和GDP的比值不出现上升。这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与我国政府进行了第四条款当中写的非常情况,本质上私人部门去杠杆,要求信贷的增长,要比GDP更慢,信贷的增速不能快于GDP的扩张。

  如果信贷的增长比GDP更慢,整个经济怎么办呢?他说新的信贷需要变得更有效率,在信贷的需求,这包括我们要给国有企业施加预算预约收入,所以你就看到,我们全国金融工作会议讲了去杠杆的重中之重是国有企业,然后国务院常务会议也要求国有企业严控资产负债率不能上升。所以宏观审慎的措施要抵御房地产的控制,所以看到今年的监管部门对于资金流向房地产相关的领域是管得非常的严的。

  最后我们的政府部门怎么看待这个看法呢?说我们中国的官方认识到一个更为温和的去杠杆的这样的一种操作,是更合宜而且更可持续的。我们现在对企业的借款已经出现开始放缓,它和GDP的比值在中期将保持稳定。我们的货币政策的目标,现在是要确保债务存量和名义GDP的问题。

  现在总结一下报告的主要内容,首先十九大之后我们进入了新时代,十九大最重要的理论贡献是作出了我们进入新时代的判断,新时代原因主要矛盾的转变,而未来发展会更加注重质量,我们2020小康目标如何实现,关键是要打好三大攻坚战,就是防范系统性风险、精准扶贫和污染防治。这决定了未来三年我们政治的基本走向。

  对2018年来说,我们经济增速会放缓,但是更加注重发展方向。从三驾马车来说,出口会受益于全球良好的经济形势,但是国内环保成本的上升也会制约中国出口能力充分的释放,明年出口的增速会略低于今年,我们投资的增速也将有所放缓,房地产平稳减速,基础设施建设的放缓更加明显。制造业的投资振荡当中略有加快。消费的增速会有所提高,我们的新的政策,就是货币政策会更加重视防范系统性的风险,继续不松不紧。财政政策预计会减少对于投资的支出,而将更多的资金用于精准扶贫和污染防治。

  谢谢大家。

责任编辑:张瑶

热门推荐

相关阅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