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节后股指有望启动“红包”行情

  资金面改善,风险偏好恢复

  自去年11月底以来,沪指从3300点上方下滑至3100点附近。虽然近期权重股屡有表现,上证指数也出现一定的反弹,但创业板整体走势依旧较为低迷。

  春节前资金无心恋战,纷纷撤离A股市场,两市成交量持续处于萎靡状态,存量资金博弈态势尽显,市场基本处于收心状态。春节前夕市场低波动、低成交的“双低”特征明显,市场交投氛围冷清成为近日的常态。

  宏观基本面趋暖,经济企稳惯性仍在

  从宏观基本面看,我国去年四季度GDP超市场预期,达到6.80%,且2016年全年GDP增长录得6.70%,宏观经济实现平稳收官,目前经济正处于“小周期”的上升期。

  当前宏观基本面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其一,工业生产“量平价升”,工业增加值保持平稳,PPI同比进一步上升;其二,投资结构中制造业投资继续回升,房地产投资数据超出市场预期;其三,消费需求继续稳中向好,去年12月社零总额增速录得2016年年内新高;其四,1月发电耗煤、钢厂开工等高频数据显示当前经济企稳惯性仍在。从当前来看,2017年一季度我国经济仍可能延续去年四季度以来稳中向好的态势,呈现小周期复苏回暖。

  节前流动性紧张局面有所缓解

  在近期流动性方面,受季节性因素影响,资金面趋紧导致资金利率上升。为此,央行在公开市场上动作频频。继“酸辣粉”(SLF)和“麻辣粉”(MLF)之后,央行再度创新货币政策操作工具,为市场祭出了“特辣粉”(临时流动性便利操作,TLF)。有消息称,央行上周五对在现金投放中占比较高的五大国有商业银行开展了为期28天分批次的定向降准并于节后择机恢复,这是央行平抑节前资金紧张的动作。

  此外,央行上周公开市场累计净投放11900亿元,也创历史新高。央行释放“暖意”有助于缓解春节期间的流动性缺口,同时将改善金融机构对资金面的悲观预期。

  在央行对市场流动性呵护下,本周资金面开始呈现宽松局面。继周一、周二分别向市场净回笼100亿、900亿元流动性后,周三继续加大净回笼量,净回笼数达到1700亿元。央行连续三天在公开市场上由上周的净投放转为净回笼,意味着春节前的资金面波动告一段落。相较于往年春节,今年春节前的资金状况明显好于市场预期。

  A股市场的春节效应

  历史数据显示,春节前后A股存在较为明显的春节效应。据招商证券对近15年A股市场行情走势数据的统计,从春节前倒数第5个交易日至节后第5个交易日,上证指数上涨的概率为93%,平均涨幅为4.4%。其中,春节前5个交易日上证指数上涨概率为93%,平均涨幅为2.8%;春节后5个交易日上涨概率为80%,平均涨幅为1.6%。但同时我们也发现,如果将统计的区间扩大至春节前后两个交易周,这种效应就没有那么明显。

  与此同时,在A股市场上我们还总结出另外一个市场规律,即以上证50为代表的高股息率股往往领先于市场先企稳。2016年1月底以来,上证50振荡上行,持续强于上证综指等指数。2017年以来,A股再次呈现此特征,这对整体市场是个积极的正面信号。

  值得一提的是,尽管从历史上来看,春节前后沪指上涨的概率偏大,但并非每年春节前至春节后A股均会上涨。况且,目前整个市场大环境相对偏弱。比如,当前市场投资主线并不是特别明确,热点没有持续性,春节前后资金面紧张的格局也尚未完全解除。

  此外,新股发行并没有放缓的迹象,再融资、增发面临压力,限售股解禁潮等因素对市场资金、人气带来的影响都是偏负面的。因此,在对节后市场行情保持整体乐观的同时,我们也需要保持一份理性与谨慎。

  总体来看,上周公布的去年12月及年度经济数据有助于提振投资者信心。短期,市场对资金面的预期也有所改善。此外,在养老金等内部资金以及深港通、沪港通开通等外部资金的预期下,市场结构性上涨行情基础仍在,春节后股指或迎“红包”行情。A股市场风险偏好的逐步修复,有望成为节后一段时间内市场运行的主要逻辑。

  (作者单位:信达期货)

  版权声明:本网所有内容,凡来源:“期货日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期货日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期货日报",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责任编辑:戴明 SF006

下载新浪财经app
下载新浪财经app

相关阅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