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0月08日23:07 期货日报

新浪基金曝光台:信披滞后虚假宣传,业绩长期低于同类产品,买基金被坑怎么办?点击【我要投诉】,新浪帮你曝光他们!

  这些超“燃”财经事件或将影响下周行情

  1.人民币入篮SDR正式生效

  2016年9月30日(华盛顿时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宣布纳入人民币的特别提款权(SDR)新货币篮子于10月1日正式生效。拉加德总裁发表声明称,这反映了人民币在国际货币体系中不断上升的地位,有利于建立一个更强劲的国际货币金融体系。

  新的SDR货币篮子包含美元、欧元、人民币、日元和英镑5种货币,权重分别为41.73%、30.93%、10.92%、8.33%和8.09%,对应的货币数量分别为0.58252、0.38671、1.0174、11.900、0.085946。

  IMF每周计算SDR利率,并将于10月7日公布首次使用人民币代表性利率,即3个月国债收益率计算的新SDR利率。

  人民币纳入SDR是人民币国际化的里程碑,是对中国经济发展成就和金融业改革开放成果的肯定,有助于增强SDR的代表性、稳定性和吸引力,也有利于国际货币体系改革向前推进。可以预见,我国将以人民币入篮为契机,进一步深化金融改革,扩大金融开放,为促进全球经济增长、维护全球金融稳定和完善全球经济治理作出积极贡献。

  2.七天20城密集出台房屋限购措施

  十一假期,国内目前共19个城市(南京、厦门、深圳、苏州、合肥、无锡、天津、北京、成都、郑州、济南、武汉、广州、佛山、南宁、珠海、东莞、福州、惠州、南昌)陆续发布了新的楼市调控政策,多地重启限购限贷。

  新华社报道,中国财政部副部长朱光耀7日在华盛顿表示,房地产市场确实存在一些以投资为目标进行的交易,因城施策,采取有针对性的应对措施是及时和适当的,而且正在产生积极效果。

  3.证监会近期有望发文全面支持新三板发展

  据中国证券网报道,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俗称新三板)即将迎来第二波政策红利期。证监会层面全面支持新三板市场发展的文件即将公布,该份文件包括分层等制度安排。这将是证监会层面首次发文对新三板发展做出全面部署。

  4.9月财新中国服务业PMI连续26各月站在荣枯线上方

  据财新网消息,10月8日公布的9月财新中国服务业经营活动指数(服务业PMI)录得52.0,较8月微降0.1个百分点。这一趋势与官方服务业PMI一致。国家统计局公布数据显示,9月服务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2.3,比8月回落0.4个百分点,继续位于临界点上方。

  服务业经营活动扩张,与新接订单增加、新项目开发有关。9月,服务业新订单总量进一步增加,增速略超上月,但仍属温和。制造业新订单量仅有轻微增长。两者综合,新业务总量连续第7个月保持增长。

  5.9月中国制造业PMI指数与上月持平
9月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与上月持平 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小幅回升。9月份制造业PMI为50.4%,与上月持平,继续保持扩张,生产和需求增长平稳,有阶段性趋稳的迹象。
值得关注的是,企业生产经营中的困难较多,去产能任务较重,制造业稳定增长的基础尚不牢固。9月份,中国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3.7%,比上月小幅回升0.2个百分点,连续7个月在53.0%以上景气区间;业务活动预期指数为61.1%,高于上月1.7个百分点,创年内新高。表明非制造业继续保持稳中有升的发展态势,企业信心进一步增强。

  6.中国外储连续第三个月下降 创2011年5月以来新低

  中国9月外汇储备31663.80亿美元,创2011年5月以来新低,连续三个月下降,预期31800亿美元,前值31851.70亿美元。9月末,中国黄金储备报782亿美元,8月末为771.75亿,外汇储备报SDR 2.27万亿,黄金储备报1838.53万吨。

  7.德银危机

  德银股价本周一跌再跌引发市场担忧加剧,此前外界盛传德银将采取变卖资产等手段渡过难关。德银本周也同意,为改善资本金状况,作价约12亿美元出售旗下保险公司。
周四彭博社的一则报道打破了美股原本平静的一天,不仅德银股价跌至记录低点,全球整个银行股也遭受重创。彭博的一篇报道似乎成了压垮德银股价的“最后一根稻草”,令投资者更加担心德银无力自救,将大量损失转嫁给投资者。
彭博称,通过德意志银行清算衍生品交易的大约10家德银提供主经纪商业务(PB)的对冲基金已将在德银的部分衍生品资产转移至其他机构,并将自己在德银的闲置资金撤回,并指出对于这家欧洲最大的投资银行来说,这是一种“交易对手迹象”,表明其客户在与该行进行业务往来的问题上日益感到忧虑。受此消息影响,德银美股在午后跳水,全天下跌6.7%,盘中跌幅一度超过9.1%,跌破每股11.3美元,创盘中股价最低记录。当日收跌逾6%至每股11.48美元。自德银证实美国司法部开出140亿美元天价和解金以来,其股价累跌逾22%。

  8.OPEC限产协议达成

  9月29日晚间,有消息称OPEC已经就限制原油产出达成一项协议,该协议将在11月生效。受此消息影响,原油价格“一飞冲天”,涨幅超5%,油价的暴涨同时带动了商品货币的走高。

  消息人士表示,OPEC成员国在阿尔及尔达成冻产协议以限制原油供应,为8年以来首次达成冻产协议。消息公布之后,金融市场掀起巨澜:油价受到提振大幅上涨近6%;NYMEX最活跃11月WTI原油期货合约在2:09分-2:33分这一时段以每分钟最少2000手、最多逾1.8万手的速度成交,25分钟内成交量逾18万手,海量买盘推动美油大涨近两美元。

  消息人士称,OPEC将在11月的下次正式会议上对各成员国的具体产量水准达成协议,OPEC同意将石油产量限制在3250万桶/日。阿尔及利亚在能源论坛上提议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在8月产量的基础上减产79.6万桶/日,并为尼日利亚、利比亚和伊朗提供减产豁免权。此次消息的公布,对原油中长线将起到极大提振作用,短线油价有望进一步上探至50美元一线。

  9.欧银缩减QE传闻

  美国时间本周二,彭博由欧元区央行官员处获悉,在正式结束QE项目之前,欧洲央行很可能先逐步缩减资产购买规模,每月缩减额度为100亿欧元。

  该文章援引彭博消息称,上月欧洲央行内部就逐步缩减资产购买规模达成了非正式共识。不过,也不能完全排除以当前每月800亿欧元资产购买速度,延长QE项目。

  上述消息传出后,德国国债市场立即做出反应。10年期德国国债收益率一度升5个基点至-0.042%,创约一周半来新高,30年期德国国债收益率日内升6个基点至0.54%。

  随后,欧洲央行对此作出了澄清,欧银缩减QE传闻不属实,属于媒体误传。欧洲央行管委维斯科表示:“欧洲央行还没有对缩减QE进行讨论。”“欧洲央行必须要肯定当前通胀正朝着2%的目标前进,如有必要将会继续扩大购债规模,欧洲央行不能永远采用负利率政策。”“原则上,有关负利率政策对银行业影响表示担忧,市场当前关注的数据与欧洲央行相同,有关不良贷款问题是意大利银行业当前面临的重要问题。”

  10.英国硬脱欧恐慌+英镑闪崩

  10月3日-7日当周,随着英国首相表明将于明年3月底启动脱欧流程,且市场对“硬脱欧”的担忧升温,英镑一开始就走向了加速下跌的不归路;周五(10月7日)更是戏剧性地上演了700点闪崩大乌龙,创31年新低1.1841。

  10月7日,英镑兑美元一度大跌6.1%,创下自英国脱欧公投结果宣布那天以来的最大跌幅。部分交易员怀疑算法交易指令是此次大跌的导火索,亚洲早盘时段的低流动性加剧了跌势。

  11.美国9月非农数据良莠不齐崩

  周五(10月7日)晚20点30分,本周最重磅的核弹如期引爆!被称为“最关键非农”的美国9月非农就业报告表现良莠不齐,非农就业人口与失业率均不及预期,但小时平均薪资与平均每周工时均有所增加,符合市场预期。数据出炉之后,12月加息预期大幅下降至50%下方,美元在短线坐上“过山车”,非美货币与金银则走出“V”形行情。

责任编辑:许孝如 SF185

下载新浪财经app,赢iphone7
下载新浪财经app,赢iphone7

相关阅读

那些炒房的人真不怕泡沫破吗?

人们每一次判断房地产涨疯了,然后选择清空房地产,拿着从没见过的大数额现金去投资不稳定的股市,或者其他金融产品,或者去投资实体经济时,其结果都是一次次失望,因为非房地产的投资,都没有房地产的投资回报率高。

高科技才是创新只是一种迷信

企业创新,技术本身不是目的,而是提高效率的手段,效率最终反映在财务指标上,而终极的财务指标就是利润。如果工业4.0不能增加利润,要它做什么?创新未必需要高科技,传统行业照样可以创新,照样可以提高效率。

房地产迷幻了一代中国人?

史蒂芬罗奇说,房地产迷幻了一代美国人,诱惑了许多国家,其中也包括中国。美国的问题可能会发生在中国身上,没有谁能肯定地说中国是个特殊的例子。几年前的这句话或许能给今天的我们一些警示,我们当从中吸取教训,及时醒悟,合理纠错。

当前经济最应警惕楼市过冷

无论采取什么限制性政策,房市交易归根结底是商品市场的交易行为,逃脱不了市场规律的洗礼,即便是以行政权力采取直接或间接的“休克交易”策略,也只能把问题和矛盾暂时压制下去---压制越久,将来的负面效应就越大。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