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7月21日01:01 期货日报

  新的货币格局、负利率政策等共同推动金价新一轮上涨

  本文将市场间对黄金上涨的逻辑分析进行了归纳,大致有以下观点:

  一是货币泛滥说,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后,各国央行纷纷向市场“放水”,虽然去年年底美联储象征性地加了一次息,但后面的再次加息却没有了时间表;二是“黑天鹅”说,当下世界不太平,除了经济处于弱复苏阶段外,地缘政治及大国间的博弈导致的世界政局不稳,使得各种“黑天鹅”事件出现;三是图表技术分析说,这种观点认为图表技术包含了一切,而图表技术模型显示,黄金就是要大涨。上述观点都有其合理的逻辑,道理也是清楚的。

  然而,这些分析对于黄金上涨的关键的内在逻辑没有说清,大有意犹未尽之感。那么今后黄金继续大涨的关键的内在逻辑是什么?

  黄金上涨动力的来源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元随着美国政治、经济地位的上升逐渐成为世界的主导货币,特别是上世纪70年代,主要大宗商品开始以美元标价,由此美元的世界霸主地位确立。

  2000年欧元诞生以来,欧元跟随欧元区经济起起伏伏,但总体上仍保持了相对的强势,国际间使用欧元作为支付、储备货币的国家和地区稳步扩大。欧元的出现,牵制了美元的扩张速度,对美元的世界霸主地位造成了很大的冲击。虽然这些年欧元区遭到欧债危机、恐怖袭击、英国脱欧等的影响经济下滑,欧元的国际地位也有所下降,但从长期来看,欧元的表现仍然是稳健的、强大的。今后只要欧元区的两个主要国家——德国和法国紧密团结和合作,欧元一定会持续强势趋势。

  上世纪70年代末,中国开始改革开放,经过三十多年的快速发展,中国的GDP排名已位列世界第二。随着中国经济实力进一步加强和进入后工业化时代,人民币开始向国际进军。2008年后中国加快了人民币国际化布局,比如离岸市场的建设、与世界各国货币互换协议的纷纷签订、资本项下可兑换的制度设计与建设等都显示人民币将成为国际货币。随着中国国内供给侧改革的深入推进,人民币资本项下兑换制度建设的落地,人民币一定会成为国际上的强势货币。

  美元、欧元、人民币这三种货币背后的经济支撑体具有相似的特征:稳定的政治、社会制度和环境;良好的法制环境;完善的教育体系;良好的社会福利制度和保障;众多高素质的就业人口;相对稳健、健康和完备的财政制度和体系;完整的工业体系;巨大的科技创新能力;巨大的经济辐射地域和能力;地域辽阔、人口众多,自身消费能力强大;独立的国防安全政策以及国际事务话语权;独立的货币政策。

  接下来再看日元、英镑和瑞士法郎。

  日本的GDP排名虽然位列世界前茅,但由于日本国土面积狭小,所以该国的战略回旋余地局促,且该国不是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因此日元在国际上的地位只能屈于次要地位。

  英国既是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且该国具有良好、完备的金融市场,因此从现实和历史看,这个昔日的大英帝国,虽然没落了,但其货币在世界上仍占有一席之地,英镑作为世界上的次要货币还是有一定基础的。

  瑞士国土面积袖珍,人口也不多,但该国历史上就是传统的金融国家,加之政治稳定,社会环境良好以及中立国的地位,赋予了瑞士法郎特殊的吸引力,因此瑞士法郎作为世界次要货币是一种传统的、习惯性的需要。

  世界上其他国家或地区的货币,由于种种原因都不具备作为主要货币和次要货币的条件,只能作为一般货币随主要货币的货币政策而动。

  在新的货币格局形成的过程中,主要货币之间,主要货币和次要货币之间的博弈,加大了世界金融市场的不确定性。而新的货币格局一定会带来新的游戏规则。

  新旧游戏规则的碰撞带来的后果就是不安全感和不信任感。除此之外,三主三次货币之间,以及世界其他国家的货币与三主三次货币之间的支付、储备、交换需要有相对稳定的“锚定物”,而这个“锚定物”就是黄金。

  特别需要指出的是,新的货币格局的形成过程是对旧的货币格局的颠覆过程。在旧的货币格局中,美元享尽了独霸世界的好处:铸币权、规则制定权、大宗商品标价权(实际上就是大宗商品定价权)等,而即将形成的新货币格局,是对美元特权的一种剥夺,这种剥夺一定是相当激烈的。这种激烈的博弈,将会给世界的经济、金融乃至地缘政治带来极大的不确定性,而这种不确定性将给黄金的上涨提供长期的源源不竭的动力。

  引爆黄金上涨的导火索

  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后,各国纷纷出台紧急应对措施。由于财政政策受到政府既有债务水平及赤字率的约束,在一些国家已经没有进一步发挥的空间。在应对当下的危机和经济困难中,各国央行更多地选用了见效快、操作灵活的货币政策。经过几年采取多批次的降息、央行购买资产、货币竞争性贬值等手段后,经济困局仍未明显舒缓。为了进一步压低整个收益率曲线,刺激贷款降低成本,一些国家的央行在利率传导机制的始端采取了负利率政策。当前全球已有瑞士、丹麦、瑞典、欧元区和日本等央行实施了负利率政策。

  负利率政策的实施,使一些传统的金融理论和操作“失灵”,并最终导致商业银行的机构客户甚至个人客户存款货币“缩水”。在这种情况下,公众将会对信用货币产生极大的不信任感。实际上这种不信任感已经产生了。2015年瑞士央行首先实施负利率政策,而当年年底黄金即开始了新一轮上涨。当人们对信用货币产生不信任感的时候,首先想到的是黄金,因为只有黄金才能“锚”定信用货币的价值。

  负利率政策出现的根本原因,是上世纪70年代货币与黄金脱钩后,全球货币的发行失去了“锚”的控制,货币像洪水一样越发越多,以至于当再次发生危机时,零轴以上的利率政策已不足以刺激经济了。

  负利率政策的出现,促使人们希冀未来的国际货币体系能够安排有“锚”的货币。持有、购买黄金就是这种希冀的最直接表达。

  对冲数字货币不确定性风险

  今年1月,在数字货币研讨会上,央行提出将在前期工作基础上继续推进,争取早日推出央行发行的数字货币。2月,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接受媒体采访时,再次提到央行正在研究发行“数字货币”。我国央行率先研究数字货币,已经走在世界主权国家政府的前列。

  从广义上说,数字货币就是电子货币形式的替代货币。数字货币的推进是基于移动互联网、可信可控云计算、终端安全存储、区块链技术的迅猛发展的基础上。特别是区块链技术具有去中心的特征,它在任意两个节点之间(任意两个人之间)不需要相互信任就可完成价值转移。这个技术特点,完全颠覆了传统金融机构建立在信用基础上的模式。如果说数字货币在推行之初,那种虚无飘渺的感觉还可以通过慢慢适应来习惯的话,那么数字货币对传统金融机构的冲击,对传统的金融消费形式的改变,都将是巨大的不确定性,而对冲这种不确定性风险的最好方式就是黄金。

  图为上世纪70年代以来黄金的牛市与熊市

  版权声明:本网所有内容,凡来源:“期货日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期货日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期货日报”,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责任编辑:杨雪 SF114

相关阅读

中国已经存在系统性金融风险

中国当前确实不会发生美国式的金融危机;但是从债务链的险情看,中国已经存在系统性金融风险。如果不真正加快改革,那么“温水煮青蛙”,暂时不会爆发系统性风险,但照样会把经30多年改革开放国民 辛辛苦苦积累的宝贵财富慢慢侵蚀掉。

全球经济通胀预期升温应无悬念

目前,全球经济与石油、有色金属等大宗商品联系紧密,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波动似乎成了衡量全球经济是否进入通胀期的“晴雨表”,无论当前全球经济走势多么变幻莫测,但经济缓慢复苏应是大概率事件;受经济复苏驱动,全球经济通胀预期升温亦无多大悬念。

黑石是左右万科之战的天平吗?

宝能系姚老板闯进万科期间,王石很忙,除了拉拢深圳地铁来为自己站台之外,王石B计划一直甚嚣尘上。现在整个万科已经是硝烟弥漫,宝能、华润、王石三方已经撕破脸皮,作为A计划的引进深圳地铁方案,在股东大会上能上演天地一家春?在相互角力的关键时刻,万科B计划到了呼...

谨防宝万之争背后的并购危机

让各方警惕的并非宝万之争的事件本身,而是宝能以杠杆并购“蛇吞象”的示范意义以及由此可能带来的连锁反应。在影子银行遭遇“资产荒”和并购重组迎来黄金时代的双重背景下,这种连锁反应很可能在中国市场掀起一轮杠杆并购浪潮,最终将中国金融市场和实体经济带入一场新...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