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美豆产量创出新高 后期走势扑朔迷离(2)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10月28日 00:17  西南期货

  (二)、近期走势与历史走势对比分析

  相同点:

  通过对比上面2次极为相似的走势我们可以看出

  二次美豆价格的变化都是随着产量及库存的变化而变化,都在库存的最低点价格达到了最高点。行情的起点也往往是当时产量和库存的相对高点,行情的终结也往往伴随着产量及库存的增加,并且在产量及库存同时达到较高点时价格出现最低。

  每次行情的转折点都往往出现在临近美豆播种和收割季节。播种面积的变化及临近收割季节天气等因素的突变也更容易引发出行情。每年四五月份是美豆的播种季节,八九月份进入收割季节,行情也更容易在这些月份出现转折。

  不同点:

  1.库存变化不同:

  我们可以看出在01-03年库存随着产量的减少而减少,03年达到低点,随后三年产量持续高位,库存连续三年大幅增加,并且在06/07年度双双达到历史高点。而07-09年美豆产量虽然连续三年增加,并且在09/10年度创出新高,但库存并没有创出新高,仍然处在较低位。其主要原因是中国的进口量大增消耗部分美豆库存,导致了美豆的低库存。

  2.宏观环境不同

  2003年-2004年美国经济在美联储低利率政策和布什政府减税政策下开始逐步复苏,经济继续强劲增长,通货膨胀初露端倪。美国月度CPI平均在2.2-2.6之间波动,通货膨胀尚未表现出来。可以说2003-2004美豆的上涨下跌一个循环都是在美国经济逐步转好的环境下出现的。

  2007-2008年美国及全球经济均进入了高速增长阶段,通胀较为严重,各国后期均进入加息阶段。通货膨胀的预期使得人们大量买入大宗商品来对付通胀,导致了商品价格的飞速增长,这可以从当时股票及黄金、原油等疯狂的上涨上可以看出。2008年下半年至2009年由美国次级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导致了整体商品的普遍下跌。

  2007-2009年美豆一轮上涨是伴随着整体宏观经济的飞速发展,而下跌则是伴随全球经济危机的出现。

  【其他因素分析】

  1.中国的需求及进口分析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大豆进口国,美国则是中国最大的出口国,因此未来中国的进口量将会直接影响到美豆未来的走势。

  从中国的产销数据上可以看出,中国大豆存在严重的供不应求局面,每年都超过75%的消费量需要从国外进口。中国的消费量近年来呈现稳步增长的趋势,主要原因是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均豆油消费占有率快速增加,同时近年来中国的人口也在稳步增长,并且这种趋势在未来一二年内也很难改变。但国内大豆的产量没有出现快速的增加,从而导致了国内大豆市场的严重紧缺。

  从下面的表中可以清楚的看到,自1997年以来中国大豆的需求量增加了3倍多。但是产量却没有出现很明显的增加,反而中间出现了不少减产的年份。中国植物油的人均占有量截止到2006年达到了15.1千克/人,相比80年代增加了4.3倍。

  中国豆产量及库存平衡表  

  

图为中国豆产量及库存平衡图。(图片来源:西南期货)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财经新闻图片

  中国植物油人均占有量

  

图为中国植物油人均占有量走势图。(图片来源:西南期货)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财经新闻图片

  我们预计中国的需求量在未来一二年之类仍然会保持着较稳的增长,中国大豆的进口量也将会继续保持高位运行,中国国储的收储拍卖政策最多在短期内对市场产生一定的影响,但长期看不会对整体的供需产生任何的影响。

  近年来中国旺盛的需求,高速的进口量也导致了美豆出口量连续增加,期末库存也因此维持低位。从下面的图上可以很明显的看出,近年来美豆出口量是伴随中国进口量的增加而增加的,中国快速增长的进口量是美豆出口增加的主要原因。尤其在06-07年度之后中国的进口量增速明显放快。

  中国及美国大豆进出口情况

  

图为中国及美国大豆进出口走势图。(图片来源:西南期货)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财经新闻图片

  中国大豆进口消费比

  

图为中国大豆进口消费比图。(图片来源:西南期货)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财经新闻图片
我要评论

> 相关专题: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进入股吧 】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