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大豆震荡中等待产量数据尘埃落定(2)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9月29日 00:25  中瑞金融

  (美国农业部9月份阿根廷大豆供需平衡表  单位:百万吨)

期初库存

产量

进口量

国内压榨

使用总计

出口量

期末库存

2009/10

8月份

15.24

51

0.5

35.1

36.73

9.7

20.31

9月份

15.24

51

0.5

35.5

37.13

9.7

19.91

2008/09

8月份

21.76

32

1.6

32.8

34.16

5.97

15.24

9月份

21.76

32

1.6

32.8

34.16

5.97

15.24

  USDA9月份供需报告预测巴西大豆产量将达到6200万吨,较上月预测增加200万吨;并将2008/2009年度巴西结转库存调低155万吨,主要由于阿根廷近期罢工等问题影响,巴西补充出口量有所调高。

  可以看出,无论从全球大豆还是从美国大豆情况来看,2009/2010年度大豆产量增加已经可以初步断定,后期影响因素就是南美大豆的生长情况。9月报告奠定了新作供应略显宽松的格局,这也是贯穿新年度的一条主线,2008/2009年度的库存紧张格局可以得到有效缓解。由于全球经济复苏还在缓慢进行中,全球大豆的需求不会发生质的飞跃,因此预计美豆在未来一段时间内仍然保持低位振荡,全年度美豆波动幅度或较上年度趋缓。

  (三)、新作大豆产量情况

  对于美豆而言,除了播种期被耽搁之外,今年可以说风调雨顺。以单产的重要衡量指标--优良率来看,美豆09年的优良率非常高,66%是其最低水平,和去年同期水平以及近五年来的平均水平相比较,不难发现,今年美豆的优良率远高于近几年的水平。这意味着如果后期没有霜冻,美国大豆单产极可能创出新高。然而,今年全球气候具有的温和的厄尔尼诺特征,一般情况下,厄尔尼诺发生的年份,美国上空所受的冷空气侵袭将会明显减少,大多会导致暖冬出现,这样的背景下严重霜冻发生的可能性也较低。

  虽然美豆即使出现创纪录单产,增产的幅度也不足于弥补上年度南美减产的1800万吨,但目前不得不考虑的是下一年度南美大豆的恢复性增产。由于2009年天气干旱削减了南美大豆产量,油世界日前预估阿根廷及巴西2010年初大豆产量都将远远高于2009年。油世界称,阿根廷2009/10年度大豆作物将在2010年初收割,产量料增加至5200万吨,2009年初产量为3220万吨;巴西2009/10年度大豆产量预期将达到6200万吨,2009年为5760万吨。美国农业部也称,2009/10年度巴西大豆播种面积可能增长近4%,达到2250万公顷,巴西2009/10年度大豆产量可能达到6200万吨。

  就国内来说,东北大豆减产已经没有疑问。中国大豆的减产来自两方面,一是种植面积的减少,国家粮油信息中心9月预估,09年中国大豆种植面积为880万公顷,减少33万公顷,减幅3.6%;二是,单产的下降,根据国家粮油信息中心数据,09年大豆单产1.65吨/公顷,下降0.05吨/公顷,降幅2.95%,产量也相应地下调100万吨至1450万吨,降幅6.7%。

  不过,从中长期来看,国内大豆减产与增产已经不是影响连豆的主要因素。首先,如果减产,国储可以释放库存,如果增产国储会继续收储;其次,以国内大豆产量仅占国际7%的份额来说,实在是无法摆脱国际豆价的影响,尽管USDA报告中下调中国大豆产量40万吨,但相比美豆预估的增产幅度,国内减产水平仍无法为市场提供足够的做多动能,国内豆类市场仍然无法摆脱美豆增产带来的压力。

  (四)、进出口方面

  近期国内进口大豆港口分销均价维持在3780-3800元/吨之间,并没有因为外盘的变化而发生太大的改变,这与目前国内供需形势有一定关系。据统计,当前国内主要港口的大豆库存在350万吨左右,较前期出现了一定幅度的下降,国内港口大豆库存的下降一方面与国内中秋、国庆双节的临近刺激国内需求有一定关系;另一方面也与国内采购商减少了在8、9月份大豆进口的采购有较大关系。

  中国海关总署公布的数据显示,中国8月进口大豆313万吨,较去年同期下滑18%,同时也低于7月进口的439万吨。交易商预计,9月进口量仍将维持低水平,因压榨商因利润低减少了进口。中国国家粮油信息中心近日称,中国10月大豆进口料较前月下降至200万吨以下,或成为2007年9月以来进口量最低的一个月。该中心发布的预测数据称,中国10月料进口大豆180-200万吨,而9月进口量约为280万吨。进口量的降低有助于减少库存,同时也会造成压榨商的原料短缺,短期内将对大豆价格形成利好支撑。

  

图为美豆作物优良率对比走势图。(图片来源:中瑞金融)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财经新闻图片

  不过,分析师预计,中国大豆进口将于11月再拾升势,预计每个月的进口量均会达到400万吨以上。因许多压榨商预定了大量美国新作大豆,如果南美大豆仍然预期丰产,季节性供应压力全部体现,那么对于后期国内新豆市场价格来说无疑是一个利空消息。

  为应对美国对从中国进口轮胎实施限制关税举措,中国商务部启动了相关措施予以回应,决定对原产于美国的部分进口汽车产品和肉鸡产品启动反倾销和反补贴立案审查程序。肉鸡案正成为中国在农业领域发起的首个贸易救济案例。中美两个重要经济体开打贸易战,也使得目前业内大豆“双反”调查呼声渐起,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姚坚表示,会继续关注大豆进口给国内相关产业带来的影响,并在商务部职能范围内展开相关工作。若提高大豆进口关税,对国产大豆价格无疑将是重大利好。

  不过,由于大豆需求相对刚性,国产的一千多万吨大豆并不足于满足国内的需求,其余部分必须来自于国际市场。因此大豆若征收进口关税,必然带动下游油粕价格的上涨,在当前货币供应情况下,无疑将加重市场通胀预期,这对宏观调控和经济复苏是不利的。从各方面的情况来看,提高关税可行性不大,但不排除国家未来采取其它方面的措施控制进口的可能性。

  (五)、国家临储大豆的抛售

  国储自7月下旬以来开始抛售临储大豆,但截至目前,成交量不足10万吨。其中第八周拍卖的2.93万吨,已是今年拍卖以来最多的一次,但其中很大一部分为国标二等大豆,质量要好于油豆。而后来的存储大豆两次拍卖,成交率处于持续下降中,虽然政府坚持在东北三地进行国储拍卖,随着新豆上市时间的逼近,国内各需求主体的竞拍态度依然是以谨慎观望为主,节日需求升温的炒作未能刺激成交放量,短期料国储拍卖将仍然延续平淡基调。

日期

计划销售量

成交量

成交率

成交均价

7 23

49.99

0

0

0

7 29

50.27

0

0

0

8 5

50.21

0.49

0.98%

3752

8 12

50.15

1.5

2.99%

3787

8 19

50

0.04

0.08%

3750

8 26

49.7117

0.9289

1.9%

3750

9 2

49.87

1.06

2.13%

3758

9 9

49.79

2.93

5.88%

3772

9 16

50.32

1.55

3.08%

3753

9 23

50.54

1.48

2.93%

3771

  目前市场传言,国家将在东北、内蒙划拨临储大豆195万吨转地储,一次性补贴费用约为210元/吨,下月实施。此举动预示着国家可能马上启动新粮收储政策,不过在新豆即将上市的时候补贴,可能会对大豆价格造成较大冲击。而且若国家无进一步收储的打算或者没有计划在新豆上市之际进行大豆收储,那么后市大豆市场间面临美豆增产,国内放出的双重压力。另外,由于目前进口大豆价格一路走低,豆油豆粕价格也在下跌之中,按照三者目前的价格来计算,油厂接受国储大豆的话,压榨利润已是负数,油厂是否接受还是个未知数。不过,不管怎样,转储行动要下个月才启动,目前仍属传言阶段,后市应该密切关注事态发展。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进入股吧 】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