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扼住金融衍生品风险的喉咙(3)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1月28日 08:55  证券日报

  公司的目标是为全球市场提供一流的衍生品交易风险管理产品与服务,并聚焦包括中国市场在内的快速发展的亚洲市场。

  《证券日报》:这次美国的金融危机会给我国的金融创新与风险管理带来怎样的启示?有什么借鉴意义?

  马重:我认为,衍生品并非洪水猛兽,也绝非此次全球金融海啸的真正始作俑者。本次危机的最根本问题在于多年来流动性泛滥,导致以房地产与证券为基础的财富效应急剧膨胀,金融泡沫过度累积放大而最终破灭所致。虽然各种标新立异的金融创新和非传统的复合结构性衍生品在相当长的时间内迷惑了投资者与监管者,但是它们更多地只是风险与危机的转移器、催化剂或迷魂药,而非金融危机的源头。随着我国金融市场的继续开放,衍生品交易已是渐行渐近。因此,我们必须进一步加强金融衍生品风险的监控。

  我相信,知识就是力量。在金融创新活动中,除了勇气、智慧之外,没有什么比知识更重要了。如果说这次金融危机给我们什么启示,那就是应该优先和稳妥地发展那些与我们的监管能力与市场接受能力相适应的在专业化交易所内进行的标准化衍生品交易,循序慎重地发展非标准化的场外衍生品,尤其是那些层次过多的复合结构性衍生产品。同时,应当加快普及提高国民的金融知识水平,加快培养大批有真才实学的高素质金融人才,保证中国能切实站在全球金融创新的前沿。无论是场内还是场外的创新行为,市场的创新者与管理者都必须首先真正熟悉与透彻理解创新产品的风险机制与特性,能够通过现代科学技术手段正确评估风险,并及时有效地向投资者揭示,只有这样,金融创新的成功方有保障,金融衍生品的风险监管方可有效。

  《证券日报》:您对留学生回国创业有什么建议?

  马重:其实不管是在国内还是国外,留学生都有两大选择:受雇于人还是自己创业。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恐怕找一份工作是件比较简单容易的事。创业并不适合所有人,对任何人都不会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无论在什么地方。

  中国的经济正在腾飞,需要大量国外的先进技术与管理理念,这为有真才实学的留学生提供了极好的回国发展与创业机会。但这只是个大前提,准备回国的留学生对将会遇到的困难应有足够的思想准备。

  首先要弄清楚国内需要什么,自己又能在其中做什么,怎么做?最好先花点时间做些调查研究。其次是对资金的运作要有准备,虽然国内融资的渠道不少,但对于刚起步的企业,融资的难度极大,故必须设法解决最初的起步资金。对于那些年纪较轻,出国时间不长的留学生,回国适应的问题相对容易一些,但对于那些出国时间比较长,如10到20年以上的,要考虑的问题就比较多,例如小孩、家庭安排,回国的适应等,尤其是那些已经改变了身份的留学人员,其涉及的投资、报税、医疗、退休等问题都要认真安排。

  《证券日报》:我还有一个问题,您对政府在支持留学生回国创业的政策有什么建议?

  马重:国家的发展需要大量不同层次不同领域的留学人员,改革开放以来回国的留学人员不少,但其中的高端核心人才比例还是不够高,而高端人才对国家经济发展的影响与带动往往是巨大的。高端人才大多在国外的时间较长,与国外的联系较深,往往回来后还可以源源不断地把国外最新的技术与信息引进来,同时把国内的信息反馈出去,有利于加快缩小我们与先进国家的差距。包括北京地区在内,虽然出台了不少政策,但针对高端人才方面还是做得不够,需要在政策上进一步细化、灵活,更有针对性,克服平均主义的简单做法,加大各种政府基金的扶持力度与引导作用,把政策落实在实处。只有这样,才能吸引更多高端人才回国,而且回国了也才能真正发挥作用。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订制滚动快讯,换一种方式看新闻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