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吭高歌到刀剑之舞者 油脂跨年狂欢盛宴将延续(3)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1月10日 00:09 首创期货
(二)国际市场:能源、基金和全球性通货膨胀 1、能源和油脂价格对比分析 在2007 年之前,市场似乎对于油脂价格和能源价格的联动关注,并没有引起太多人关注,生物能源概念的炒做也仅是一个“噱头”,但在市场进入2007 年下半年逐渐关注棕榈油价格的时候,能源概念对油脂的影响性才真正进入投资者视野,下图我们比较了近20 多年来棕榈油与原油、豆油与原油价格关系变化:
从图中长期走势来看,在2002 年之前二者甚至出现了一定程度的背离,但此后呈现出明显的正相关关系,2007 年二者的相关系数达到了0.88 上方,期间油脂价格的趋势性更强于能源。 三大油脂工业消费在总消费比中,84/85 年度、04/05 年度两次出现了大幅增加,与国际油价有着密切的关系,目前菜籽油工业消费占总消费比最高在27%上方,但主要集中在欧盟;其次是棕榈油在23%以上,且伴随东南亚中马来西亚、印尼可能加大力度,这一比例还在提高; 最后需要指出的是目前豆油工业消费仅为总消费的8.23%,这与豆油目前的消费习惯有很大关系,但伴随着南美未来可能替代能源诉求的增加,未来生物柴油的继续发展,这一领域所引起的关注将十分巨大,而潜在对国际油脂价格的影响也将是深远的。 2、基金操纵2007 年油脂油料 据非官方预测,截至2007 年年底,各个指数对农产品市场的投资总额将达到400-450亿美元,2008 年还将有80-100 亿美元将进入农产品市场并长期做多。这些商品指数对农产品市场的影响将进一步加深。 在全球股市遭遇信贷危机的情况下,商品期货市场的魅力开始显现,据了解,仅高盛指数对商品指数的投资就达到700 亿美元,CRB 指数、吉姆罗杰斯商品指数对商品指数的投资也占相当高的比重。 2008 年从已经公布的国际指数基金投资来看,当前引起国际市场关注的无疑仍是主要商品指数基金将可能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调整明年六大商品份额在其投资中的比例,并由于通胀因素等的考虑,会有更多的基金将于年后作多商品期货来进行分散风险投资,由此将可能产生一系列的示范效应,引起商品价格的大幅波动,从目前已经可获取的高盛、标普以及路透商品指数来看,那些2007 年以来相对周边商品比价失衡并被低估的商品(如软商品中的白糖棉花),或者未来仍处于供需紧张的商品(油籽),仍是这些指数基金配置中的“重 头戏”,在其它还未公开的三大指数基金包括罗杰斯、德意志和道琼斯中,其接下来也将引人关注,而国际机构巴克莱对于2008 年谷物油籽的定调依然是上涨为主: 3、全球性通货膨胀,美元贬值,国际海运费高涨,农产品刚性需求等助推 自2007 年开始蔓延的全球性通货膨胀趋势,似乎才刚刚开始,而这一轮不论从经济发达的欧洲,日本,还是金砖四国的中国、印度,到当前的非洲,均是从粮食价格蔓延展开,引用2007 年底联合国粮农组织(FAO)总干事的论断:由于供应和需求因素的共同作用,加上粮价、油价高涨,世界面临着一个“非常严重的危机”,他呼吁世界各国立即采取措施应对粮食危机,但我们看看俄罗斯、中国、印度,以及阿根廷,欧盟等国采取的措施,无外乎提高出口关税,或者降低进口关税,但全球性的供需紧张,关税的增加或进口只能局部性的改变局势,从全球范围看只能增加市场的恐慌心理与对全球通货膨胀的忧虑。 同时资金追逐利润的本性,也决定了此轮农产品价格,尤其是供需面偏紧的油脂油料成为了07 乃至08 年市场的热点品种。我们知道2005 年年中开始到2006 年的5 月份,全球金属市场经历了一轮疯狂行情,2004 年以前铜的价格一直都在3 万多,2006 年涨到8 万,其后一直在高位震荡,基金在当时可谓获利丰厚,从商品投资的周期与轮换特点来看,自2006年下半年开始,由于累积性的供需矛盾效应逐渐呈现,加上美元持续贬值,国家海运费高涨,流动性过剩资金最终的落脚点选择到了目前的农产品市场,农产品的价格相对工业品滞后。 相对于工业品的需求弹性较大,高价格可以削减消费;但农产品的需求更加刚性,农产品价格的上涨几乎是无法逃避的,也可能决定了此轮的周期性更长。在政策面有更严厉的措施出台之前,或者已经出台的政策调整的效果不增强之前,市场的需求会激发国内价格往上 走。刚性需求推动的价格上涨几乎很难用现有的货币政策、甚至是产业政策来调整。农产品取代能源和工业品正逐步成为应对通货膨胀的主导对冲商品。 (三)国内市场:推动价格上涨因素周期性难以改变 1、2007 年三大油脂进口同比统计 三大油脂进口统计图:
2007 年,中国三大油脂进口量豆油、棕榈油和菜籽油分别将达到260 万吨、570 万吨和40 万吨,其中棕榈油进口创历史最高年纪录,豆油可能仅次于2003/04 年度水平(当年油脂油料价格创出当时的历史高位),菜籽油也将达到98/99 年度以来的最高纪录; 对比价格方面,2007 年,国内棕榈油、豆油、菜籽油价格均创出历史新高,年末价格分别在8700、10400、10700 附近。 2、价格上涨之一:供应原料出现问题 大豆、菜籽产量下降图
在03/04 年度,国内油籽价格上涨创高位(外盘CBOT 价格飙升),并引起种植面积扩大,接下来的04/05 年度产量创出历史新高,此后国内两大主要油籽产量持续三年减少,本年度降幅大豆达到8.7%、菜籽为10.6%,降幅为三个年度来最大幅度。加上国际市场生物燃料需求增加,国际供应量却未增反减,国际市场原料问题也成为瓶颈,加上近2 个年度以来,国内棕榈油分提等技术提高,对棕油的熔点要求有所降低,三大油脂的供应瓶颈问题集中爆发;2007 年后半年度在国内新豆产量下线的时候,国内市场炒做食用大豆减产愈演愈烈,收购价格创出历史高点,持续维持在2.0 元/斤上方,使豆类市场出现了反季节性上涨局面,加剧了市场的上涨风潮。 3、价格上涨之二:进口成本提升 下图为2004-2007 年BMD 棕榈油期价、CBOT 豆油期价变化
在上述比较的四年当中,国际棕油、豆油价格2007 年较上一年涨幅均在50%上方附近,而主要依赖国际进口的中国市场,进口成本价涨幅也基本维持相似的比例,成为2007 年国内油脂价格上涨的一个重要因素。 4、价格上涨之三:替代消费增加 2007 年整个一年,国内养殖业长期不振,动物油脂产量大幅减少,使的植物油对猪油的替代优势突出。据统计,2006 年下半年以来国内生猪出栏数量大幅降低,预计2007 年国内猪油产量将下降100-120 万吨。尤其是在2007 年年中,国内猪油价格高出沿海地区一级豆油价格300-400 元/吨,高出棕榈油1000 元/吨,植物油对猪油的替代优势显著,导致餐饮业、化妆品行业等转向使用植物油,从而带动我国植物油需求量一定程度上的大幅攀升,尤其是在农村,习惯于冬季利用动物油的家庭,也由于猪油价格的大幅飙升,改食植物油,进一步加剧了植物油价格的上涨; 5、价格上涨之四:粕类需求低迷,油厂被动性提高油价维持利润 在整个国内植物油消费当中,目前豆油明显仍占据第一的位置,而豆油作为整个大豆加工的一个产物,其比例较豆粕明显偏低,而作为油脂加工企业在利润来源主要靠豆粕和豆油两部分的传统结构中,2007 年养殖业的低迷不振,制约了整个年度豆粕价格的走势,但为保证市场供应,同时保持企业的合理利润,加工企业能够做的就是提高豆油价格,以维持企业的成本收益平衡,这成为贯穿2007 年行情的一个不可忽视因素。 6、价格上涨之五:流动性严重过剩的宏观背景,投机资金蜂拥而至 2007 年中国的市场投资者充分分享了经济发展的盛宴,二季度便开始讨论中国经济过热的问题,一致持续至年末这种声音从未停息,而对于决策层而言,调控的手段也从来没有停止,包括加息(2007 年经历了6 次)、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10 次)这些手段也成为了“家常便饭”,而看看调控下的中国经济主要发展指标:通胀的指标CPI 月度增长创出11年来新高11 月份达到6.9%;沪综指尽管年底有所回落,在四季度曾达到6100 点上方,而在今年3 月份也仅停留在3000 点附近;主要大中城市房价仍居高不小,月度持续攀升;贸易顺差在国家不断调低出口退税背景下,仍不断走高,截至三季度末实现贸易顺差1856.5亿美元,超过2006 年全年水平;中国外汇储备三季度末超过1.4 万亿美元等等。具体产业情况来看,伴随国际商品价格的上涨,中国的肉蛋禽价格、农产品价格、粮食价格也纷纷走高。 因此,在一系列经济指标的背后,市场目光均转移到了“流动性资金过剩”引发的系列问题上。不断攀高的股市使部分资金意识到风险;中国的房地产市场由于需要实体资金雄厚,并非都能企及,且受到国家越来越严格的限制。最后,近2 年来不断活跃的商品期货成了的投资者关注的焦点,同时伴随股指期货的临近推出,期货市场的机遇不断被市场所关注。 7、结论:三大油脂期货2008 发展走向――上述因素2008 会有质的变化吗? 在上述我们所重点分析的五大因素里面,供应原料不足、进口成本提升、替代消费增加、油厂的被动行为、流动性过剩资金涌入等五个方面中,2008 年伴随政策性扶植,部分会有所改变,但市场在全球性通货膨胀背景、原油价格高企带来的生物能源概念提速、油脂供应紧张局面不可能短时间获得改变的大前提下,我们相信上述因素不可能会发生质的变化,还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2008 年整个国际、国内油脂市场。 (1)三大油脂分化背后的原因,中国可调控时间与空间考虑 从国内2007 年油脂期货市场的走势来看,无疑豆油价格对于国际市场的反映更趋于敏感,而相对棕榈油期货则由于上市之后国内进入消费淡季而外盘价格对其作用有限,菜籽油则独立于其它市场,与国内现货一致性较强,上市初的下跌过后,经历了一轮大幅上涨,在其背后可以看出菜油对国内菜籽市场的供需,以及整个国内油脂的供需反映更趋于敏感。 对于2008 年,我们认为,市场价格的波动性加大,最明显仍将表现在豆油市场上。在目前中国国内油脂消费结构仍占第一的前提下,无论从国家政策角度2008 年可能提高储备,还是后期进口也将主要在豆油市场,从周期上看,在进入2008 年开始,南美大豆4 月份之后才大量上市,期间天气不确定,很明显无法提供更多的供给来满足中国市场的进口需求,而中国菜籽则要到6 月份后才能大量上市,这期间尽管国内冬油菜的种植面积有所扩大,但2007 年末的持续干旱,将可能对2008 年的产量造成影响,美国、中国大豆则要到2008 年9月份以后见分晓,无疑加大了市场可能调节的供求矛盾的空间。 (2)未来关注三大油脂间不同套利机会;潜在的内外盘机会 目前作为全球上市油脂品种相对完整的国家,三大油脂之间未来的套利,可以为资金提供更多风险较低的投资机会,从目前研究来看,主要关注各油品之间消费的季节性,价差规律,受内外盘联动性,以及交投活跃程度; 从消费的季节性来看,每年6 月至9 月,对于我国的豆油现货而言是消费淡季,对棕榈油而言却是消费旺季;10 月至来年3 月,豆油、菜籽油消费进入旺季,而1 月至3 月却是棕榈油的消费淡季,强烈的季节性,决定了未来应该实施不同阶段的季节性套利机会:豆油和棕榈油,每年5-10 月份,500-1000 价差,应重点捕捉;菜油和豆油,一年都可以,价差150-500 之间;但由于菜籽油期货的交投目前低迷,在跟踪的同时,目前操作性相对欠佳,适合操作的套利思路目前主要是豆油和棕榈油。 同时由于大连豆油和CBOT 豆油,马盘棕榈油和大连棕榈油具有强烈的正相关性,且基本面的一致性,决定了未来内外盘套利的可行性。 (四)行业政策发展动向 关注2007 年中国油脂市场,尤其是第四季度开始的发展过程,价格上涨背后,政策成为了一个关键字眼,同时从政策的发展演进中,也可以看出在决策者与市场投资者的博弈中,最终的理性选择仍是市场。 1、政策发展演进 从鼓励油料生产、警告、抛储、减税进口、提高供应、取消出口退税,再到最后的出口征税等,可以看到政策演变以及理性的发展。 第一阶段:鼓励与打击并举,停留在震慑市场阶段 9 月下旬,国务院召开会议,发布鼓励油料生产意见;十一前夕,向市场紧急投放中央储备食用植物油;11 月提出了加强价格监测,打击囤积居奇的等行为,并与大型食用油企业和行业协会座谈,对油脂生产企业提出警告,并修订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 显然,此阶段市场决策者更多把价格上涨归因于外围投机者的推动,国内部分油脂企业囤积居奇并联合操纵价格行为,与此相关的是当前国内一级豆油、四级菜油即将或已突破万元关口,棕榈油价格创历史新高。 第二阶段:供应不足受到重视,税收政策却力不从心 对于依赖国际市场的中国油脂市场(国内油脂市场对外依赖度接近62%),政策的调控作用或许仅能能延缓其涨势。进入11 月份左右,政府出台的一系列政策不仅没有使油脂价格走低,反而出现上涨势头,而最终的根本因素,即是市场供求矛盾所致,因此国家出台的相关政策开始重视提高市场供应上面,包括将国内大豆进口关税临时由3%下降到1%,执行期限从10 月份到12 月份;且免税进口40 万吨豆油,提高市场的供应量等。但显然政策效果仍是微乎其微,外盘价格闻讯而涨的幅度远超过国内降低关税的价格幅度,而主要油脂油料出口国阿根廷为维护国内价格稳定提高了大豆、豆油的出口关税,一定程度上抵消了国内政策效果,同时强大的国内需求也只是在免税进口豆油的政策传闻下有所调整,而后再次上扬,豆油期价直奔万元大关。 第三阶段:高位获得认同,提高进口、减少出口的贸易双向政策联动实施 进入12 月中旬 ,市场发生了微妙变化。12 月13 日发改委官员在回答中国新闻网提问时态度发生很大变化,其中对目前涨幅过大的农产品市场做出了较为明晰的判断,“价格总水平涨幅较高的这种状况可能还要持续一段时间”,不难看出,相关政策制定者的看法也从原来的警告、提高进口以增加供应、提示市场供应充裕,到目前兼顾了国际国内整个大背景格局,来看待目前的市场发展格局,上涨还将在一段时间内维持下去; 12 月17 日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发出“取消小麦、稻谷、大米、玉米、大豆等原粮及其制粉的出口退税”通知,12 月19 日国务院召开“研究进一步扶持发展生猪生产会议”,就政策实质效果而言,上述出口退税政策的调整更多是在某一时期心理上的影响,本身这类产品的出口量即十分有限;关于发展生猪生产所提出的十条措施里面,对于饲料包括玉米、粕类价格的抑止,想必将会进一步利多豆油以及菜油价格;国际市场方面,12 月19 日美国总统布什签署新能源法案并正式成为美国的法律,使市场对于生物能源所带来的需求更加趋于旺盛,也将刺激油料价格的高涨。 12 月22 日~23 日在北京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要求切实保障主要农产品基本供给不脱销不断档,努力实现主要农产品市场价格不大涨大落。国家发改委副主任毕井泉近日表示,为防止明年出现明显的通货膨胀,要采取的措施之一就是减少粮食出口和控制工业用粮。而财政部有关负责人12.24 日表示,我国将择机进口部分食用油和大豆,充实国家储备,增强市场调控能力,同时加大对明年油料作物的补贴力度,保证油脂市场立足于国内的生产,尽可能提高油料的自给率。下一步将继续采取措施,力图建立稳定油料价格的长效机制,从根本上解决供应紧张的问题,稳定油料市场。 而就在2007 年年底,12 月30 日消息发布,我国将从2008 年1 月1 日至12 月31 日,对小麦、玉米、稻谷、大米、大豆等原粮及其制粉共57 个8 位税目产品征收5%至25%不等的出口暂定关税。 2、对政策的综合评估与2008 发展分析 2007 年整个一年贯穿的就是宏观经济政策和农产品行业政策,宏观的经济政策在此不做太多赘述,而主要对关系题目中的油脂市场的行业政策提出一些分析与评估; 总体来看,伴随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目前在国内所呈现出来的“高通胀、高增长”已经成为市场不得不承认的一个现象,而政策治标而不能治本,短视性愈加明显,尊重“供需 决定价格”的基本经济规律才能起到作用。 由于CPI 指数月环比的频创高位,而在统计中的八大分类指数中起主要作用的食品价格尤其引起更多的指责,包括猪肉价格、油脂价格,粮食价格,也由此让决策者开始展开调控政策;但从另外一个角度而言,伴随着前几年工业品价格等的上涨,农村生产所主要消耗的生产资料价格传导机制带来的问题并没有太多的重视,农民问题成为了本届政府主要关注的问题,解决民生很大程度上要解决好目前三农问题,提高农民收入,但从实际来看,在农民收入的主要三部分卖粮收入、工资性收入和补贴性收入中,最直接也是最有效的毫无疑问就是卖粮收入,而提高粮食价格则是最直接途径,从这个角度来看,当前的农产品价格上涨并非完全是不好的事情; 基于以上分析,未来整个国际商品市场上涨的前提下,国内农产品价格走高预计还将维持,尤其是那些进口依赖度偏高的商品、供应紧张的商品,在可预期的政策条件下,2007基本获得很大程度的应用,2008 年还有什么能够出台将影响深远,目前来看,行政性政策也许可能是唯一还未动用的手段,但这样的手段能轻易动用吗,答案是值得深思的。 第三部分 结论 要想正确而合理的评估2008 年整个油脂市场行情发展状况,必然要明确此次跨年度油脂油料牛市行情与03/04 年度的区别,仔细来看,有三个重大的区别:全球性通涨大背景、 原油大涨生物能源愈演愈烈、供应紧张可能成为常态,由此我们可以大致得到如下结论 1、牛市还将持续 技术上创历史新高,上方空间明年将取决于进口成本、原油价格、全球性通货膨胀水平发展;但整体高位成为常态,重心上移后大幅回落概率较小,跨年度牛市行情不可扭转;而至于高度,在创历史高位后已经无需再做预测。 2、政策所起到的作用 减缓但不能阻止上涨步伐,供需才是最终决定因素,2008 年的供应可能会一定程度上增加,但需求却是个很大未知数 3、全球经济状况 基金态度:2007 年炒做过后,是否转移到其它价值被低估商品之上;供应增速能否赶上需求增速――市场已经证明需求的相对刚性,供应任何变化对价格都将更加趋于灵敏所以,最终本论长达一年多的国际性油脂油料牛市行情何时终结,还要看供给缓解,因此从这个程度上看,明年至少在5 月份之前,还将保持牛市上涨。
【 新浪财经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