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

市场展望:天胶走势波澜壮阔 把握短线交易机会(2)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2月02日 00:58 经易期货

  3.橡胶市场供需趋势变动因素

  A.汽车和轮胎行业发展进程

  首先看需求方面,汽车和轮胎行业保持快速增长趋势,07年橡胶需求将保持增长,增幅减缓。

  IRSG最近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全球天然橡胶消费从2000年以来,除了2001年有过小幅的下降以外,近几年都保持着30至40万吨/年的递增态势。而从全球最大几个消费国情况来看,美国和日本消费平稳,印度维持小幅增加的态势,全球最大的消费亮点来自于中国。

  中国汽车生产06年达到高峰。中国汽车工业协会07年1月11日发布了2006年汽车产销统计,全年汽车产销量分别达到727.97万辆和721.60万辆,同比增长27.32%和25.13%。

  中国橡胶工业协会统计的数据显示:2006年前三季度,轮胎协会43家会员企业综合外胎产量1.2亿条,同比增长13.24%,其中子午胎产量7510万条,同比增长22.31%,轮胎子午化率达到63.3%。全钢载重子午胎产量2054万条,比上年同期净增569万条。

  从国家政策导向以及行业利润增长的情况来看,今后子午胎的发展空间还很大,特别是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轿车的需求在今后的发展前景甚为广阔。

  轿车在今后一段较长的时间内仍是汽车产业增长的亮点,这也将进一步刺激子午线轮胎的生产与消费。除了我国汽车工业发展的带动,轮胎出口继续成为引领轮胎工业高速发展的重要因素:2005年我国出口轮胎10815万条,占轮胎总产量的40%以上,同比增长57.3%。其中子午胎出口达5000万条,占出口轮胎的50%左右。其中全钢载重子午胎轮胎出口900多万条,半钢轻载和轿车子午线轮胎出口4000多万条,均达该系列产量的1/3以上。

  据中国橡胶工业协会轮胎分会对会员企业统计,今年1~10月,43家企业销售收入同比增长22.9%,但利润却同比下降了32.8%,利税同比下降27.7%,其中8家企业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亏损。

  轮胎企业利润下降是由两方面原因造成的,一是原料成本上涨,二是销量下降,据了解目前轮胎企业的成品库存手都比较大。轮胎销量下降的主要原因是能源价格。由于其它费用尤其是油价升高消耗了大部份可支配收入,顾客大多推迟替换轮胎。现在本该更换轮胎的客户往往尽量在继续使用旧胎,想法让轮胎多跑出数千公里的额外里程。在过去时的五十年中,轮胎年销量下降出现过四次。一次是2001年,由于9.11事件引起。剩下三次中的头两次发生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均是由于能源价格的大幅上涨所引起的。随着七十年代及八十代初能源价格的下降,轮胎的销量出现一个大的增长。毕竟轮胎更换在经济紧缩时可以适当延期,但是绝不能不更换轮胎。

  天胶的主要用途是用于制造轮胎,约占总消费量的80%左右。中国的巨大需求成为未来几年天胶价格最大的利好基本面。虽然中国的汽车、轮胎行业增速出现放缓,但有着庞大基数的增长惯性还是会推动这两个行业继续保持对橡胶的旺盛需求,未来两年的需求面一般不会出现大的改观,但有一些政策利空因素也是不能忽视的。从近几年的发展态势来看,汽车和轮胎行业的增长过快,已经出现“过热”。2006年中国汽车产量增幅在20%以上,个别月份达到40%。07年汽车等耗胶产品的"井喷"增长难以再现。轮胎等橡胶制品的增长水平也随之回落。

  B.国内政策性变动因素

  

中国经济随着宏观经济调控的加强,在2007年中国将出台或开始执行一系列货币政策。可预见的包括,对投资过热进行的收紧流动性的货币政策,汇率政策。

  1.2007年外贸顺差持续居高不下,外汇储备持续上升,那么,央行为了对冲流动性,除了增大央行票据的发行,最有可能采用的政策举措,可能还是提高准备金率。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从2007年1月15日起,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根据目前提高准备金率的频率,预计07年将继续提高存款准备金率4次左右,每次0.5个百分点。

  2.从利率工具角度,一方面为配合

人民币汇率渐进式改革,稳定人民币汇率,减小升值压力,希望货币市场利率与美元利率保持一定的利差空间;2007年加息幅度有限,据高盛和摩根大通专家预计2007年加息1~2次,每次约0.27%,时间应在2季度以后。

  3.2007年人民币汇率对美元继续升值5%。近些年来中国外汇储备急剧增多,加大了

人民币升值压力。人民币升值将降低了各类橡胶的进口成本,同时增加了轮胎出口成本。对国内橡胶价格有利空影响

  以上三条都是经济紧缩措施,对经济整体利空,对橡胶价格也有利空影响。

  C.汽车行业投资过热,将经受宏观调控制约

  1.商务部等五部委日前联合发出《关于规范汽车出口的通知》,决定对汽车整车出口实行出口许可证管理,对汽车生产企业实行出口资质管理,对汽车出口经营企业实行生产企业授权经营管理。据海关统计,2006年前11个月汽车整车出口近30万辆,比上年同期增长88.8%。但是在数量大幅增长的同时,出口单价则在下降。2006年前11个月我国轿车出口8.5万辆,同比增长256%,但单价则同比下降了19.5%。对出口企业加强管理,可能减弱汽车出口。

  2.将汽车行业列为过热而限制发展行业。2006年12月26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汽车工业结构调整意见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正式发布,汽车产业被列入宏观调控的行业之内。按照《通知》规定,汽车行业广为关注的“轿车准生证”门槛进一步提高,合资企业的一些产能扩张计划将被迫叫停,对新产品的审查更加严格,此外,普通半挂车等专用车项目和国家机动车检测机构在两年内被彻底喊停。2007年汽车行业的过热发展将受到控制,对轮胎橡胶的增量需求减弱。

  D.全球橡胶生产和消费情况

  泰国天然橡胶的产量与出口量均位居全球第一。根据IRSG公布的数据显示,2005年泰国天然橡胶产量达到293.7万吨,较2004年减产5万吨,泰国国内消费天然橡胶量约为33.4万吨,约占产量的11.4%,主要消费行业是乳胶手套,其余约90%的天然橡胶用于出口,05年泰国出口天然橡胶共263.2万吨。目前泰国生产的天然橡胶中烟片胶占47%,轮胎级橡胶占36%,乳胶占17%。从近十年泰国天然橡胶的种植面积来看,1997—1999年的三年间共种植了64万亩新胶园,2002年初,为了配合三国橡胶减产的协议,泰国橡胶研究协会曾计划从当年开始持续两年每年改植84万亩的橡胶为其他作物,但实际上2000年至2003年期间,泰国每年新植胶园一直在10万亩上下徘徊,2004、2005年新植胶园71.2万亩,结合胶树生长的周期来看,近两年新种的橡胶树短期内不会给泰国天然橡胶产量产生较大影响。

  全球第二大产胶国——印尼,是全球天然橡胶种植面积最大的国家。1999—2002年期间,种植面积都在330万公顷以上,从2003年开始,受天胶价格下跌的影响,橡胶种植面积有所减少,2005年天然橡胶的种植面积为328万公顷,由于单产较低,2003年以前天然橡胶年产量基本维持在160—180万吨之间,2004年受天然橡胶大幅上扬的刺激,产量猛增至200万吨以上,2005年达到227.1万吨,印尼天然橡胶中95%是专供轮胎消费的20号标胶,价格相比泰国和马来西亚具有一定优势。印尼单产偏低主要是受管理上的制约,近两年价格持续上涨刺激了印尼天然橡胶的年增幅达10%,印尼是前三大产胶国中天然橡胶增产前景最为看好的一个。

  马来西亚近几年天然橡胶的产量一直在80—120万吨之间徘徊,05年产胶112吨。由于北部主产区与泰国南部接壤,生产形势类似于泰国南部主产区,去年恶劣的天气同样导致马来西亚天然橡胶产量有所下降。马来西亚主要生产乳胶和供轮胎使用的20号标胶。

  越南近几年天然橡胶生产异军突起,目前已经成为全球第四大天胶出口国,预计2006年产量超过70万吨,超过中国,产量接近马来西亚,成为第四大产胶国。2006年出口橡胶约66万吨,比去年同期增长31%,创历史最高纪录,其中绝大多数出口到中国。受近两年天然橡胶大幅上涨的刺激,越南积极扩大橡胶种植面积,今年全国橡胶林面积增至48万公顷,且工厂大部分更新或添置现代设备,橡胶种植技术和加工技术都有所改进和提高。越南06年产量的快速提高完全弥补了中国因05年特大台风造成的产量减产的数量。中国和印度也在不断增产,05年产量分别为46万吨和77万吨左右,印度的橡胶产量主要用于国内消费。

  天胶产量除了和种植面积有关,还很大程度上受天气因素的影响。风调雨顺的背景下,天胶供求关系可能是供求平衡甚至是供略大于求,以泰国为例,近两年天气异常导致不小程度的减产,产量维持在290万吨左右,如果风调雨顺产量规模可能拓展到320万吨左右,这意味着天胶供应的平衡对天气的依赖性很强,在大体供求平衡的背景下,天胶供求平衡将受制于天气的影响。目前东南亚地区厄尔尼诺现象明显,尤其是泰国许多橡胶种植区出现大量降雨,橡胶现货供应受到抑制。

  图4:全球天胶产量分布

   市场展望:天胶走势波澜壮阔把握短线交易机会(2)

全球天胶产量分布图(来源:经易期货)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财经新闻图片

  泰国印尼马来西亚越南印度中国其他地区

  从全球天然橡胶的生产形势来看,2002年全球胶价开始上涨,2004、2005年的持续大幅上扬促使一些产胶国尽可能的提高本国天然橡胶的产量,以及挖掘本国的橡胶种植潜能,结合胶树5—8年的生长成熟周期(一些国家种植的速生树种4年即可产胶),暂不考虑天气因素,全球天然橡胶供应高峰将在2008年到来,这一因素将在07年下半年的橡胶行情中开始有所体现。

  在天然橡胶供应方面,由三大橡胶生产国组成的国际橡胶联盟(IRCO)所控制的产量占到全球的约80%,这将远比OPEC在原油行业的话语权强大。在前期泰国、印尼等国已经不能容忍当时的低价而纷纷入市进行干预,那么有理由相信这个区间底部有可能继续得到东南亚胶产国的保护,而且保护力度有理由信赖。我国天然橡胶进口依赖度增大,国际天然橡胶生产变动对供应是具有是决定性的作用。这一因素预计在07年将决定橡胶下跌的下限,从IRCO的态度看,下限大约在1500美元左右,国内价格大约在15500元左右。

  E.我国天然橡胶生产和消费

  据相关部门统计,2005年我国天然橡胶产量为52万吨,较2004年减产4万吨。受05年台风对胶树的影响,2006年海南农垦割胶日期全面推迟,但由于胶价暴涨,垦区始终把抓好橡胶生产摆在各项经济工作重中之重,紧紧抓住以提高胶园恢复产胶能力为重点,及时解决橡胶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制定相应的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基层抓干胶的积极性,有效地避免了橡胶的大幅度减产。2006年完成干胶15.7万多吨,比05年减产0.45万吨。截止2006年11月份,云南农垦共生产干胶11万吨,比去年同期增长0.3吨,增长率为3.3%,预计全年可生产干胶14万吨,较去年增加。综合民营橡胶生产,预计2006年全国橡胶产量较去年持平或略少,在52万吨左右。

  据中国海关总署公布的数据显示,中国2006年全年进口天然橡胶161万吨,同比增长14.6%。据初步数据显示,12月进口量为160,000吨。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天然橡胶进口国,多数供应来自于泰国、印尼和马来西亚。 海关称,2006年合成橡胶进口量同比增长19.2%至130万吨,12月进口量为94,643吨。

  中国的巨大需求成为未来几年天胶价格最大的利好基本面。虽然中国的汽车、轮胎行业增速出现放缓,但有着庞大基数的增长惯性还是会推动这两个行业继续保持对橡胶的旺盛需求,未来两年的需求面不会出现特别大的改观。

  另外,我国合成橡胶国内产量随着投资的跟进逐年增长,今后几年供应压力逐渐减小。

   F.进口依赖度增大

  表3:中国国内橡胶生产消费(消费量含结转库存,红色为预估。单位:万吨)

年度 99 00 01 02 03 04 05 06 07
生产量 45 48 48 52 55 56 52 52 55
消费量 105 120 142 160 172 180 188 213 230
进口依赖度 57% 60% 66% 67.5% 68% 68.8% 72.3% 75.6% 76%

   近年来,随着需求的进一步加大,我国天然橡胶自给率不断下降,1999年自给率为60%,2004年下降30%。2006年我国天然橡胶投产面积为630万亩,年产干胶能力为56万吨。即使这三个产区实现资源最大开发,天然橡胶最终产量只有70万吨左右,年缺口仍超过130万吨。2005年海南遭遇了严重的自然灾害,胶树部分损毁,而需求仍温和增长,06年我国天然橡胶自给率将下降到20%,近80%的天然橡胶依赖进口。另外,目前合成橡胶国内需求的40%左右需要靠进口。

  由于我国在国际天然橡胶交易中缺失参与权和定价权,只能被动接受价格。在这种情况下,企业未能充分有效规避价格波动风险,在价格高点进口量反而较多,企业生产成本急剧急剧加大,已对国内轮胎及胶鞋等主要用胶产业的正常生产带来较大影响。过度依赖进口容易受制于人,如果天然橡胶出口国有意操纵、限制橡胶的出口,将会使我国的轮胎业、汽车配件、工程机械配件、鞋类制品等产业受到极大的冲击。

  所以在供应面上我们应重点关注国际产区天气和种植面积,出口国政策变化等因素带来的橡胶价格的影响。

  G.国内合成胶橡胶消费比例增大

  橡胶进口量明显增多是今年中国橡胶市场的重要特点。据海关统计,06全年进口量在291万吨,比去年增长16%。橡胶进口构成中,累计进口天然橡胶161万吨,比去年同期增长14.6%;进口合成橡胶130万吨,增长19.2%。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合成橡胶消费国和生产国。合成橡胶产量保持两位数的快速增长态势,2005年,国内合成橡胶供需继续增长,增速减缓。全年共生产合成橡胶163.2万吨,06年1~11月累计产量168万吨,预计全年产量在184万吨左右,增速提高。06年全年合成橡胶表观消费量预计达到314万吨。

  06年天然橡胶的表观消费量是213万吨,全部橡胶新增资源供应达到了527万吨,天胶消费占40%,合成胶消费占60%。从这一比例我们还能看出:由于天胶价格上涨后远高于合成胶价格,天胶和合成胶的比例已经从原来的60:40变为了现在的40:60。天胶在轮胎生产中不能完全用合成胶替代,一般都不会少于40%。天胶消费比例达到低点,今后即使胶价上涨也不会继续下降。

  H.石油下跌对合成胶橡胶价格形成长线压力

  图5:原油周线连续图:向下突破大型头部形态,长线看淡。

   市场展望:天胶走势波澜壮阔把握短线交易机会(2)

原油周线连续图(来源:经易期货)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财经新闻图片

  I.关于关税

  目前,我国内天胶进口主要存在以下几种形式:一是加工贸易方式进口,进口税率为零;二是复合胶进口,进口税率已由8%下降至5%;三是边贸方式进口,进口税率为10%;四是一般贸易进口,进口税率为20%。天胶进口关税下调始终成为压制胶市下跌的重要因素。事实上,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进程不断加快,天胶进口关税下调将是大势所趋,目前虽然天胶名义进口关税仍高达20%,但实际上进口企业通过来料加工核销等方法避免高关税进口,组织进口5%的低关税复合胶,也是回避高关税进口的方法之一,因此20%仅为天胶进口名义关税,而天胶进口实际关税已显著低于该水平,因为我国轮胎企业大部分生产进口天然橡胶都是通过核销或者进口复合胶,前者没有关税,后者关税仅为5%。

  从我国天然橡胶进口的贸易方式的数量上来看,加工贸易进口仍占主体,今年上半年加工贸易方式进口的天然橡胶占进口总量66%。另外由于近两年天然橡胶价格大涨,复合胶进口也急聚上升,2006年上半年共进口19.2万吨,同比增长65.2%。海关数据显示,仅1-9月中国进口复合胶40万吨,民间统计的复合胶进口已经突破50万吨。

  12月26日,财政部宣布从2007年1月1日起,我国口天然橡胶进口实行选择税,即在20%从价税和2600元/吨从量税两者中,从低计征关税。相对于目前1900美元/吨的进口价格来看,以2600元/吨的从量税进口显然要比以20%关税计价进口便宜,这将主要影响沪胶期货市场,尤其是对5号标胶与3号烟片的价差的影响,而对目前国内的现货市场流通的影响不大。

  目前国内橡胶现货市场更青睐于进口胶,而且技术等级胶(子午轮胎胶)更为受欢迎,国产标胶的前景并不乐观,目前流入企业的技术等级胶占大部分,烟片胶次之,因而国内胶纷纷涌入期货市场将对价格构成较大的冲击压力。

  税务成本在橡胶价格高涨的背景下,使国内轮胎生产成本增加。轮胎中原料成本占65%,其中天胶成本占30%左右,中国企业的用胶成本在综合了增值税等因素后远高于国外同行,随着胶价高涨,轮胎等橡胶制品的出口竞争力下降,而轮胎等橡胶制品有40%左右依赖出口。这种局面继续下去,国内轮胎企业的利润下降,经营压力增大,轮胎行业的发展速度将减缓。对橡胶的国内价格构成长期压制因素。

  J.关于库存

  图6:东京橡胶库存变化

   市场展望:天胶走势波澜壮阔把握短线交易机会(2)

东京橡胶库存变化图(来源:经易期货)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财经新闻图片

  日本橡胶贸易协会(Rubber Trade Association)公布,截至06年12月20日,日本天然橡胶库存增加2284吨至13398吨。06年10月10日,日本生胶库存曾下滑至8887吨,为06年的最低水平。日本的生胶库存05年8月曾跌至7,106吨的纪录低点,06年初为9000吨。

  图7:2006年上海橡胶期货库存变化

   市场展望:天胶走势波澜壮阔把握短线交易机会(2)

2006年上海橡胶期货库存变化图(来源:经易期货)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财经新闻图片

  由于受2005年开始的天胶大牛市的影响,现货商一直抱有看多的心态。在这样的思维支持下,很多天胶现货商2006年在24000元的高价位从东南亚进货,在天胶连续下跌的过程中,面临亏损。现货商纷纷违约,到港的货积压在保税区仓库中,后期有部分变为了沪胶的期货库存。沪胶期货库存2005年底最低时不足2万吨,2006年初为20705吨。12日的库存报告显示,沪胶库存增加至77990吨,产销区库存均有增加。停割期以来,囤货意愿增强,库存持续增长。期现套利作用,导致产区库存在期市显性化,但国内胶市范围内,库存并未增加,压力也未加重。在随后长达4个月的停割期将是消化库存的有利时期。国内库存压力将不断释放。

  国内两大农垦集团库存也较多。前期海南农垦正视现实,不断在低位挂单成交;但是云南农垦惜售心理严重。在2006年天胶下跌的过程中,云南农垦没做套期保值,挂单价格较高市场无人问津。等天胶进一步下跌后,云南农垦不得不放货的时候,将给天胶价格带来进一步的压力。

  由于我国在国际天然橡胶交易中缺失参与权和定价权,只能被动接受价格。在这种情况下,企业未能充分有效规避价格波动风险,在价格高点进口量反而较多,企业生产成本急剧急剧加大,已对国内轮胎及胶鞋等主要用胶产业的正常生产带来较大影响。

  K.季节性因素和IRCO干预市场因素

  泰国每年2月份至5月份是减产期,10月到12月是增产期。印度尼西亚9月到11月份是减产期,5月到8月增产期,越南和中国6月到10月是增产期,12月到4月是减产和停割期。总体上每年7月~10月是橡胶供应压力较大的时期,往往形成年内低点,每年4,5月份是供应紧张压力最大的时期,胶价往往能产生当年的高点。

  国际橡胶联盟所控制的产量占到全球的约80%,其垄断比例已经超过了欧佩克50%产量控制的比例,所以IRCO定价能力应该是相当强的,其干预市场的动作会形成较强的“托底”效果,这两方面原因将限制沪胶的下跌空间和区间底部位置。1500美元/吨这一位置将继续得到东南亚胶产国的保护,而且保护的力度有理由信赖。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