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国内新棉上市压力重重 棉价上涨行情仍待酝酿(3)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09日 08:48 大陆期货
南亚地区棉情报道 印度――目前,印度北部、中部和西部地区气候适宜,新棉采摘和轧花进入高潮,单产和质量都非常理想,产量预测已经调增到476万吨。目前,印度国内籽棉价格已接近政府的最低收购价,印度棉花公司、马哈拉什特拉邦及其他地区的国营公司的收购将会加快。 近期,纽约期货下跌后,印度棉报价没有随之大幅下调,因此出口速度有所放缓。同时,国内纺织厂也没有加快补库,预计这种情况要等到开斋节之后才会有所改变。此外,印度的棉花进口仍以埃及长绒棉和美国皮马棉为主。随着国内纺织业的升级和扩大,预计本年度的国内用棉量将达到408万吨。 巴基斯坦――最近几周,天气和苗情均逐步改善,目前的情况令人满意。如果良好的天气能够持续,棉花产量应该能够达到先期预计的222万吨的目标。主产棉区旁遮普省的新棉轧花将在11月初以后全面开始,目前国内纺织厂库存较低,补库需求较大,但对进口棉的采购量非常有限。 孟加拉国――近期该国用棉需求减弱,目前,纺织厂还需大量补充年底前和明年一季度的棉花库存,预计开斋节之后,纺织厂将会增加进口,尤其是主要品种――乌兹别克斯坦棉。此外,该国现有的纺织厂正在扩大产能,新建纺织厂已投入使用,棉花消费量看增。 ICAC 10月份月报 2006/07年度,全球棉花产量预测为2500万吨,同比增加了30多万吨;棉花种植面积为3480万公顷(5.22亿亩),仅次于近10年以来的最高记录;单产为718公斤/公顷(47.9公斤/亩);较过去5年平均单产高40公斤/公顷(2.7公斤/亩)。 2006/07年度,中国、印度和巴基斯坦的棉花产量之和将达到1300吨,首次超过了全球棉花产量的一半。 中国:棉花产量将达到626万吨,同比增幅为10%,这主要是因为中国的棉花种植面积同比增幅为6%,而且单产也有所提高。特别值得注意的是,中国新疆地区的棉花产量将超过200万吨。 印度:棉花产量将达到459万吨,同比增幅为11%,这主要是因为印度的棉花种植面积和单产都有所提高。转基因棉种植面积已占印度棉花种植总面积的40%,同比增幅为25%。2006/07年度,印度的棉花种植面积占全球棉花种植面积的27%,与2000/01年度时所占的比重一样,但由于单产提高了,棉花产量将由2000/01年度时占全球棉花产量的12%增长到18%。 巴基斯坦:由于棉花种植面积有所增加,巴基斯坦的棉花产量将达到218万吨,同比增幅为4%。 南半球:由于棉价坚挺,南半球的棉花种植面积将达到350万公顷(5250万亩),同比增幅为12%。预计单产也将有所增加,因此产量预测为230万吨,同比略有增长。值得一提的是,虽然南美州的棉花种植面积增长幅度较大,但澳大利亚的干旱天气仍将影响该国的棉花产量,因此南半球的棉花产量增长的幅度不大。 全球棉花消费量将继续保持增长,预计将达到2564万吨,但其增长速度有所放缓。中国、印度和巴基斯坦的棉花消费总量将接近1660万吨,占全球棉花消费量的65%,较2000/01年度增长了50%。 全球棉花进口量预测为919万吨,同比有所减少。由于对中国的棉花库存和消费量进行了调整,中国的棉花进口量预测为376万吨,较上月的预测调减了73.6万吨。此外,由于棉花产量大增,预计印度的棉花出口量将达到83万吨。 全球期末库存预测为1157万吨,同比有所减少。 ICAC全球棉花产销存预测表 单位:万吨
2006年10月ICAC全球产销存预测(2006-10-3) 单位:公斤/亩、万亩、万吨
USDA:中国棉花进口处于低谷 美国农业部的分析报告称,2006/07年度全球棉花产量有望增加43.5万吨,达到2525.6万吨,消费量增加108.8万吨,达到2634.5万吨;全球期末库存量则减少54.4万吨,为1132.2万吨。2006/07年度,全球棉花贸易量也将减少50万吨,有相当一部分是由于中国进口的下降所致。中国预计进口402.8万吨,占全球进口总量的44%。 回顾过去发现,中国的棉花进口时间和进口量一直不太确定,这对全球棉花市场有着重要的影响。10年来,中国一直是全球最大的棉花消费国,但随着中国经济的开放,现在中国的棉花消费量占全球的40%。因此,中国的棉花消费直接关系到全球的棉花消费量。 一般来说,根据中国棉花产量和纱产量就可以估计出棉花进口量。根据中国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2005/06年度中国棉花产量下降,而纱线产量却激增,这将导致棉花库存减少以及棉花进口增加,但根据一些权威部门的报告,2005/06年度中国期末库存增加,中国对美棉的进口量同比下降77%。下图是2005-2006年中国棉花进口和美棉对中国装运情况的对比。
今年7月以来美棉对中国出口减少 尽管美棉在中国市场的份额有所下降是不争的事实,但美棉对中国的出口量在很大程度上还是能体现中国的进口数量。根据美国农业部预测,2006/07年度中国的美棉进口量为402万吨,同比下降4%。当然这一预测数字存在着很大的调整空间,因为中国的购买具有季节性。
10月为中国进口美棉较低月份 从2000年1月至2006年8月的美棉出口周报来看,10月份是美棉出口量最低的月份之一,8月和11月出口也较多,2月和3月是出口量的高峰。当然,美棉对中国的出口情况并不一贯如此。例如,在2003/04年度10月下旬,美棉对中国的出口就占全年度出口量的27%,在2005年4月也有类似情况发生。这一情况也说明中国的季节性采购及配额的发放因素也会影响到其进口情况。中国国内的棉价从9月份以来一路下跌,一直持续到“十一”,因此,中国纺织厂暂时不会大量进口。尽管如此,USDA还是认为晚些时候中国肯定会大量进口。 USDA10月月报:需求萎缩 产量反弹 10月12日,美国农业部公布了10月份月报,与9月份预测相比,具体变化如下: 美国——2006/07年度期初库存调增了2.18万吨;产量调增1.5%,调增的主要原因是阿肯色州、路易斯安那州和密西西比州棉花丰产;国内用棉量则调减3.55万吨;由于近期美棉出口持续低迷,出口量也相应下调了3.55万吨;2006/07年度期末库存调高了17%。 全球——供应量增多、消费减少导致2006/07年度的期末库存调高了12%。根据中国2005/06年度的期末库存数据,全球2006/07年度期初库存下调了5%;产量调增1%,增产的国家包括中国、乌兹别克斯坦和美国,减产的国家有澳大利亚和伊朗;消费量调减1%,分析人士认为,中国目前的供求形势导致2005/06年度和2006/07年度全球棉花消费量下调;进口量也因为中国需求减弱而调减了2%。 2006年10月USDA全球产销存预测(2006-10-13) 单位:万吨
USDA:大幅调整中国库存是有根据的(附平衡表) 美国农业部(USDA)分析报告指出,USDA的10月份预测大幅调整了中国2005/06年度和2006/07年度的产需平衡表,主要原因是2005/06年度的库存有较大调整。原先的预测显示,中国2005/06年度的期末库存只比期初库存增加了6万吨,而重新调整之后,2005/06年度的期末库存大幅增加,从年度初期的284万吨增加到年度末期的341万吨。
中国的棉花库存大致分为以下四个部分:一是政府的储备库存,二是保税区寄售棉,三是纺织厂库存,四是轧花厂和棉商的库存。USDA在对上述几个组成部分的年度末期的数据进行整理之后发现,中国2005/06年度的期末库存大大高于此前的预期。 1. 中国的储备库存是国家机密,中国储备棉管理总公司既采购国棉也进口外棉,而近些年储备棉进入现货市场流通的数量很少,仅限于一些老商品棉。 2. 由于2005/06年度中国棉花进口量大增,而且寄售棉数量猛增,因此导致2006/07年度初期的进口需求减少。 3. 尽管2005年中国棉花产量同比下降,但2005/06年度末期的国内商业库存依然高于年度初期的库存。由于棉价看涨,很多棉花经营者抬高价格,但进口棉的巨大价格优势给国内棉价带来很大压力,导致国内库存继续增多,尤其是年度后期新疆棉大量积压。 4. 2005/06年度,由于资金不足、寄售棉数量可观,纺织企业维持低库存策略,因此纺织厂的库存有所减少。 由于2005/06年度中国棉花产量和期末库存均被调增,因此中国2005/06年度棉花消费量预测调减了33万吨。与9月份预测相比,USDA 10月预测平衡表的误差扩大19万吨,可见中国的产需数字越来越难以确定。 此外,2006/07年度中国期初库存调增了51万吨,由于棉花生产年景好,产量调增22万吨。同时,棉花消费量调减22万吨。由于国内供应量增加,消费量减少,因此中国棉花进口量调减22万吨,期末库存为330万吨,环比调增84万吨。2006/07年度,中国的库存消费比同比下降4.5%。 11月份棉花走势展望 国际棉花市场方面 由于今年美棉出口被迫取消了Step2出口补贴,对其出口造成很大影响,另外由于全球范围的增产,在国际市场上来自印度和巴西的棉花对美棉形成很大威胁,致使美棉今年的出口形势不容乐观;另一方面由于中国的大幅增产,中国棉花预计进口量在不断调低,作为全球第一的棉花进口国,中国减少进口的预期对全球棉花贸易带来的负面影响可想而知。 因此,国际棉市在新棉上市之初,即已经笼罩在了一种悲观的氛围之内。纵观9、10月份,以及展望未来的11月,国际棉花期货价格将继续围绕着来自各权威机构的产销平衡数据做文章,而实质性的利好消息将较难获得。 随着10月份全球个主要棉产国的产量已经基本成为定局,11月的数据预计调整不大,所以总体的行情将继续受到目前悲观氛围的影响,承受较大压力。 但是由于中美等主要棉产国对于国内棉花上市后的价格都有政策性的保护,比如美国的“CCC贷款项目”和中国的“滑准关税”等都会对于新棉的价格起到底部支撑的作用,预计国际棉价在11月间仍将是在低位震荡,如有来自于出口销售方面的实质性利好数据的刺激,棉价也将有可能出现小幅反弹。 总体而言,11月的美棉价格下跌空间十分有限,上涨行情仍待酝酿。 国内棉花市场方面: 一方面,成本是收购旺季影响价格的重要因素,从成本上来算,如果新棉价格下降到5元/公斤,将出现内外棉价倒挂现象。 新年度国内外棉花价格走低,9月CC Index 13990元/吨,较8月的14015/吨下跌115元/吨,跌幅0.8%;Cotlook A指数59.51美分/磅,较8月的60.90美分/磅下跌1.38美分/磅,跌幅2.3%,按1%关税计算,折人民币进口成本价12074元/吨,低于国内市场1826元/吨;如按滑准税计算,折人民币进口成本价12956元/吨,低于国内市场944元/吨。 10月1-10日,CC Index 13171元/吨,较9月下跌729元/吨,跌幅5.2%;Cotlook A指数57.84美分/磅,较9月下跌1.67美分/磅,跌幅2.8%,按1%关税计算,折人民币进口成本价11741元/吨,低于国内市场1430元/吨;按滑准税计算,折人民币进口成本价12952元/吨,低于国内市场219元/吨。 据测算,按样本籽棉产量271.9公斤/亩(比2005年增38.9公斤/亩,增幅16.7%)计算,预计今年主产品产值1359.7元/亩,比去年增长4.3%(表)。此外,到7月底,今年棉花生产现金支出将增加39.6元/亩,到9月底,收获费用将增加30元/亩;预计内地全年现金支出增加70-80元/亩,西北地区(新疆)增加100元/亩。如果农民新棉售价下降到5元/公斤(同比下降9.9%),将抵消籽棉增产14-20公斤/亩的效果,这对棉农来说,则意味着增产减收。 2006年全国不同籽棉价格棉花产值比较表
另据测算,如果新棉售价下降到5元/公斤,按衣分率36%、棉籽价1.3元/公斤计,折皮棉成本11578元/吨,加上加工费等800-1000元/吨,为12378-12578元/吨,与10月上旬进口棉12952元/吨相比,国棉低于进口棉373-573元/吨。 从本年度来市场的共识看,2.5-2.6元/斤的籽棉价格已得到市场认同,如果低于此水平,棉农利益难以保障,粮棉比价也将低于1:8的水平(粮食价格按照小麦收购保护价格0.70元/斤计),不利于保持粮棉生产平衡发展的大局。因此,目前棉价有望得到多方面的支撑。 另一方面,新棉价格欲想在短期内上涨,也面临着重重压力。 除了之前我们所提到的收购市场资金短缺,“打白条”现象严重影响农民售棉积极性之外,今年的好气候也支持棉农将新棉存于手中更长时间,因此今年棉农惜售的现象将可能较之往年更甚。 而目前大部分的棉花都存于棉农或棉花加工企业手中,实际的下游皮棉购销十分迟缓。纺织下游企业的经营状况不佳,原棉采购力度小。人民币不断升值、银行紧缩融资、出口退税率下调以及本年度对欧美出口增长大幅下降(见下图)等负面因素对纺织经济运行形成了较大压力。据1-7月份纺织经济运行报告显示,当期纺织行业产销率为97.31%,同比下降0.07个百分点,应收账款和产成品分别比上年同期增加23.84%和22.54%,不少企业资金周转困难。同时,棉纱价格处于稳中偏弱的走势,降价意味着亏损,不降又很难销售,棉纺织企业利润空间减少。这些因素决定了在供给充裕的环境中,纺织企业仍将延续随用随购的策略。
因此说,我们认为11月国内棉价在底部存在强有力支撑的背景下仍将是维持目前的价格水平波动,不会有大的起色,新棉上市阶段,诸多的市场问题将在此期间得到慢慢消化,棉价的真正上涨行情预计将留待年底至明年年初。 大陆期货 韩兖
【发表评论 】
|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