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0月27日10:24 新浪综合

We want you!2016首届中国波特菲勒奖评选正式开始!基金、保险、券商等金融机构资管能力孰优孰强?请点击【投票】,选出你心中的最强机构!

  文章来源: 上海证券报基金圈

  公募基金的规模纪录正在不断“刷新”,据天相数据统计,2016年三季度共计3042只基金的资产规模高达8.4万亿元,较此前一个季度增长了5980.18亿元。

  而与此同时,基金公司规模座次重新排定,三季度末天弘基金的规模虽然有所缩水,但依然凭借高达8320.79亿元的规模稳居第一。二季度规模排名第二的华夏基金,则被“银行系”的工银瑞信基金一举超越。

  从实现盈利的公司来看,三季度有27家基金公司旗下基金整体盈利超过10亿元,最赚钱的华夏基金旗下基金整体盈利达到了95.11亿元

  基金业资产规模重排座次

  “得委外者得天下”,这一趋势逐步在基金公司的规模座次排序上得以显现。三季度基金资产规模达到8.4万亿元的新高度,债券基金“爆发式”增长势头不止。在股市震荡债市慢牛的背景下,委外资金成为各大基金公司规模争夺的“主战场”,并逐步影响着基金公司的规模排名。

  债券基金规模持续飙升

  公募基金的规模纪录正在不断“刷新”,据天相数据统计,2016年三季度共计3042只基金的资产规模高达8.4万亿元,较此前一个季度增长了5980.18亿元。

  债券基金成为规模增长的“最大赢家”。在长达两年多的债券牛市中,债基规模一路飙升。去年四季度,债基的规模还仅有7955.5亿元,今年二季度,债基规模已经一举突破了1万亿元,今年三季度进一步攀升至1.32万亿元。

  债券基金的申赎数据足以看出资金对于该类基金的青睐。二季度末债券基金份额共计9039.22亿份,三季度净申购比例高达29.82%,份额增长至1.17万亿份。

  值得注意的是,债市近期波动加大,在债券基金经理看来,资金面紧张与前期债市过快上涨是债市大跌的主因,对于机构投资者而言,需要持续关注理财监管和金融“去杠杆”的政策动向,这将是影响未来一段时间债市走势的重要因素。

  此外,三季度规模实现大幅增长的还有货币基金,其规模由二季度末的4.18万亿元增长至4.41万亿元,一个季度间规模增长2356.78亿元。

  事实上,货币基金的规模已经占据了整个公募基金资产的“半壁江山”,虽然其收益率一路下行,但也无法阻挡“无处安放”的巨量资金持续涌入。

  此外,开放式股票型基金三季度规模达到6255.06亿元,较二季度增加了413.19亿元。

  混合型基金的规模为1.62万亿元,较二季度增加了98.37亿元。

  保本型基金的规模为3360.60亿元,较二季度增长了132.40亿元。

  部分QDII基金今年来虽然表现亮眼,但在投资者“落袋为安”的心态下,遭遇了赎回,规模有所缩水。三季度QDII基金规模为510.43亿元,较此前一个季度下滑222.76亿元。

  基金公司规模座次重新排定

  在基金公司的资产规模排名争夺战中,各家公司各有其制胜的“独门秘籍”,其竞争可谓异常激烈。即便是一些经过多年“搏杀”奠定了一定“江湖地位”的大型基金公司,也开始逐渐受到后起之秀的威胁。

  统计数据显示,三季度末天弘基金的规模虽然有所缩水,但依然凭借高达8320.79亿元的规模稳居第一。二季度规模排名第二的华夏基金,则被“银行系”的工银瑞信基金一举超越。(三季度规模前十大基金公司↓)

  事实上,随着各类资产收益率的下行,银行面临的资产配置的压力非常大。业内人士透露,银行不得不将资产更多通过委外获得相对稳健的收益。而隶属“银行系”的公募基金,自然成为银行委外资产投向的主要受益者,成功实现弯道超车。据统计,三季度工银瑞信旗下债券基金规模从1728.94亿元增加至2336.29,规模增长了607.35亿元。

  规模排名前五的还有华夏基金、易方达基金以及南方基金,3季度末规模分别为5149.99亿元、4298.08亿元和3681.33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千亿”规模的基金公司已经达到了20家,上述20家基金公司规模合计5.97万亿元,行业占比达到71.09%,集中度较此前一个季度进一步提升,这意味着基金业的“马太效应”进一步凸显。

  此外,还有35家基金公司资产规模不足100亿元,其中,还有6家基金公司规模不足10亿元,最小的基金公司资产规模甚至不到1亿元。

  (注:以上基金规模数据均不含联接基金)

  三季度公募基金盈利860亿元

  受益于基础市场的复苏,三季度公募基金整体盈利较二季度有所回暖,达到了860.09亿元。其中,各类型基金均有所“入账”,货币基金凭借庞大的规模优势成为最赚钱的品种。从基金公司角度而言,行业“马太效应”持续凸显,各基金公司的盈利水平差距巨大。

  货币基金“最赚钱”

  虽然货币基金收益率在过去几个季度持续下滑,目前年化收益率普遍不足3%,但在严重的资产配置荒下,货币基金三季度还是继续扩容,截至三季度末,该类产品的规模已经高达4.41万亿,凭借规模优势,该类基金成为三季度的“盈利大户”,共计盈利288.36亿元。

  (三季度各类基金盈利情况↓)

  其中,天弘基金的余额宝依旧是最为赚钱的一只基金,该基金三季度盈利高达48.55亿元,仅仅这只基金的盈利,就占据天弘基金旗下基金盈利总额的85%以上。(余额宝具体盈利情况↓)

  此外,三季度债券市场整体上涨,规模扩张最快的债券型基金也盈利颇丰,盈利达到了184.35亿元。

  就股票市场而言,三季度A股市场逐渐企稳,结构性机会纷呈,其中,上证指数上涨2.56%,沪深300指数上涨3.15%,创业板和中小板指数有所调整,市场表现有一定差异,但投资者的悲观情绪有所修复。在此背景下,三季度股票型基金盈利回升,实现盈利121.21亿元,混合型基金实现盈利191.28亿元。

  此外,保本型、QDII基金以及商品型基金分别实现盈利31.79亿元、42.23亿元和0.87亿元。

  基金公司分化明显

  从基金公司角度而言,行业“马太效应”持续凸显。大型基金公司旗下基金整体盈利水平远高于中小公司,盈利规模首尾差距甚至超过了100亿元。

  有数据统计的108家基金公司中,共计93家基金公司旗下基金三季度实现盈利,但还有15家基金公司旗下基金整体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亏损。

  从实现盈利的公司来看,三季度有27家基金公司旗下基金整体盈利超过10亿元,最赚钱的华夏基金旗下基金整体盈利达到了95.11亿元,此外,嘉实、天弘、南方以及工银瑞信基金等公司旗下基金三季度整体盈利跻身前五,分别实现盈利74.58亿元、53.85亿元、52.25亿元和42.71亿元。

  (三季度盈利超过10亿元的基金公司↓)

  而旗下基金整体出现亏损的公司中,也不乏中型基金公司的“身影”,其主要原因在于公司产品布局的重点在偏股型基金上,如中邮、华商等基金公司,上述两家基金公司旗下基金三季度整体分别亏损10.81亿元和6.99亿元。

  (三季度亏损的基金公司↓)

责任编辑:徐巧 SF184

下载新浪财经app,赢iphone7
下载新浪财经app,赢iphone7

相关阅读

加税谣言背后的中产焦虑

我们国家持有超额房产的成本极低,最多交个物业费、水电费。不论你第几套房地产,持有期没有房产税、继承没有遗产税、出租不交个税、转卖也不交资本利得税,基本上付得了首付还得了贷款,你是没有任何后顾之忧的。

中国农村没人种地了怎么办?

农业轮作及土地休耕有利于农业生产可持续发展,所以,农地数量多是一件好事。但是,农业经济成长的根本出路,是用资本替代劳动,因此,我们不必哀叹什么“空心村”越来越多,不必欢呼地租率与地价的提高。

房价上涨或将提振消费数据

未来两个季度内,住房相关消费有望保持强劲;房价上涨带来的财富效应也可能会在接下来的4~5个季度内对消费产生一定的提振作用。因此,我们预计可选消费的恢复性增长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缓冲地产降温对经济增长的潜在负面影响。

个税改革应在房产税改革之后

这几年下来,因为房价涨幅过大,实际上许多人都会发现,干什么工作都不如买套房。因此真正决定财富的,是是否买房,多早买房,买了多少房。要体现财富再分配,应该是让那些持有多套房产的人多纳税。这样才合理,不是吗?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