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6月08日16:58 综合

  来源:Kevin Kevin投资茶馆

  最近两周,Kevin正在做一个关于85-95后泛年轻群体的用户调研,主要想看看这部分人群是否有潜在或未必满足的理财需求。

  具体细节不方便透露,但这几天访谈中的一个发现,倒是让我印象十分深刻。

  在近20个典型受访用户中,投资股票和P2P的都不少(相对投资P2P的更多),但唯独投资公募基金的人不多。

  询问理由后发现,这些用户并不是没给过公募基金机会,往往他们踏入投资门槛的第一只产品就是公募基金。或是直接购买,或是每月定投,但几乎所有的受访者都和我们反映,他们对于投资公募基金,记忆中基本没有赚到过钱...

  于是,这些人中对于投资有兴趣的人群就逐步尝试自己去炒股,而没有兴趣的人群则更多的把钱放到银行理财和P2P等产品中,去追求更稳定的预期收益。

  何等悲哀。

  对于这个结论,其实一开始我内心是抗拒的。因为,我始终觉得,公募基金作为普通投资者最适宜的入门投资品种,何以落得如此地步。

  但在仔细想了想当下公募基金主流的销售方式和市场结构后,似乎这一切又不那么意外。

  先从销售端讲起,我国公募基金的新增规模绝大部分是靠渠道驱动的,其中又以银行最为主流。

  很多人都提到其实第一次公募基金的产品购买都是在银行里面完成的。具体选什么产品,其实并不明白,往往是银行的理财经理推荐什么,那么就买什么。

  但银行推荐基金的逻辑和客户本身是否赚钱并没有关系,往往是哪家基金公司给的营销费用更多,哪家基金公司渠道销售服务的更好,那么就多推一些。

  而且最无奈的是,往往越是接近牛市尾声的时候,公募基金新产品发行的规模就越大,银行推荐的也最为卖力。

  因此,每次牛市结束之后,都会有一大波听信了渠道推荐而购买理财产品的投资小白,最终发现投资基金并不能赚到钱,于是逐步退出了这个市场。

  但毕竟不可能所有人都退出了这个市场,总有人最后会明白公募基金到底是什么东西,他能够提供给投资者的又是什么。

  由于上过当,受过骗,这些幸存者往往很难再相信任何所谓渠道或专家的推荐,转而相信自己的判断,于是基金代销平台对他们而言,就变成了一个单纯的比较工具和下单通道。

  或许这也是为什么国内公募基金代销平台中,天天基金和蚂蚁聚宝的市场占有率相对较高,因为前者提供了整个市场最全的基金比较工具,而后者提供了市场中费用最低的产品下单通道。

  很多新的线上基金代销平台上线后,其实仍然走的是渠道销售的老路,对于小白用户,靠广告和软文去忽悠,对于老鸟用户,靠标准化的工具和低廉的通道费用来覆盖。

  最后,反倒是老老实实做优质基金推荐、引导客户资产配置等理念的平台凤毛菱角,因为很有可能,这部分中间层的客户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中并不存在。

  你说这样的市场结构健康么?

  肯定不,但这就是当今所有公募基金从业者面临的市场环境。

  多年以来,我们的从业者只想着怎么去割理财小白的韭菜,却没想过如何真正和投资者共同成长。所以,最终的结果就是绝大部分小白对于公募基金既没有盈利的感知和记忆,也不了解投资公募基金到底意味着什么。

  当然,在商言商,传统依靠渠道推动新发产品销售的增长路径很难评价对错。因为客观而言,这种路径确实能够在短期内帮助基金公司在规模上实现快速增长。

  但增量市场的逻辑总会结束,1988年是我国新增人口的最高点。可以判断,未来5-10年中,整个中国的理财市场增速可能更依赖于人群整体收入能力及资产配比的提升,而不是新增人口的增加。

  在这种背景下,要继续维持基金行业整体的增长,可能就必须更关注投资者整个生命周期中对于公募基金的配置需求,让更多的人认识公募基金的本质、了解公募基金的优势与局限。

  但正如之前所说,这个过程并不容易。因为目前的客户要么对于投资理财希望能够有一个保底的高收益,要么不信任专业,对于服务没有感知,更希望自己去做独立的判断,尽管很多时候他们的投资逻辑未必经得起推敲。

  很少真正能有人愿意接受,投资理财本身就是一件有波动的事情。作为专业的金融从业人员,对于投资,我们可以有各种预判、策略与应对,但最终的结果如何,某种程度而言,还是需要取决于市场实际的走势。

  Kevin发现,最近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到小白理财这个市场,但我不得不说,就这个市场就当下的状态而言,似乎还未成熟,仍需要不断地被教育和持续地孵化。

  于是,整个过程中就存在比较大的不确定性。

  一来,学习与培育这个过程,无论过程如何,即便是免费的内容,也一定是反人性的,需要客户不断的花时间与经历学习,能否坚持;

  二来,这部分客户未来有没有可能在成为新的中产阶层,实现人群整体的崛起,因为每一个客户的培育成本很高,如果这部分客户未来如果不能在资产量上实现大的飞跃,严格来说,并不经济。

  三来,即便未来客户成长后,他们能否依然会对原有的平台与服务者产生粘性,而不会被其他平台或低价服务所带走?

  毫无疑问,上面任何一个问题都不好回答。

  因此,令我最近感到十分挫败的是至少到目前为止,我对于小白理财和公募基金这个市场,还没有想到一个清晰、可复制的切入点。

  但需要声明的是,我并不认为做小白市场的投资者教育是有没有价值的。

  因为,对于整个公募基金市场来说,当前的市场状况更类似于一个灾后重建的状态,原有的模式未来将越来越难以为继,但新的、可持续的商业模式又尚未出现。

  整个过程就好像中国的供给侧改革,谁都明白以投资和货币投放驱动的经济增长很难持续,要获得经济长期的增长动力,唯有坚持供给侧改革,重构中国在世界经济中的角色与定位,但真正要做到却很难。

  但我们并不能因为由于供给侧改革很难达成,而否定供给侧改革本身的价值。

  同样的道理,我们并不能因为重构投资者预期这件事很难做就否定其本身的价值。

  恰恰相反,我对于每一个专注于大众理财市场的探索者都致以十二分的敬意。

  当今的市场并不缺“知其不可为而不为的人”,反而缺的是“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人”。很多看似不可能的事情,正是由于一个又一个这样的前行者,他们纵然知道可能做不到,可能完不成,却依旧前赴后继的去做,才终究又变得可能了。

  孔子说,知其不可为而为之,乃莽夫;但在我眼中,知其不可为而为之,实为大勇。

  这种勇气,值得我们每个从业者尊敬,也衷心期望他们的努力能最终给中国的大众理财市场带来一个更好的未来。

  以上。

  【完】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责任编辑:石秀珍 SF183

相关阅读

广大股民如何闯过A股高考?

千军万马过独木桥,闯过高考。可是人生有太多的高考,特别是股市。我们拎着辛辛苦苦赚来的银子,堪比走独木桥的高考,甚至一不小心踩上个地雷,绝对让你开始怀疑人生。那怎样才能闯过A股的地雷阵呢?

房地产泡沫带来的财富终究是幻影

我们可以在泡沫膨胀的时候将其识别出来,但还不能预见其崩溃的时点。我们并不知道(或许也不可能知道)下一次国际金融危机的确切性到底是什么,但只要人们在金融活动中依旧保持着冲动的动物性特征,危机肯定会再次爆发。

政府不应以保姆心态看企业破产

政府应是市场的裁判员与调解人,但不必以“保姆”甚至“父母”的心态对待企业的破产。政府应尽量少地甚至在多数领域完全不卷入市场主体的竞争中,创造市场竞争的公平性、公正性与透明度,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真正发挥决定性作用。

苏宁收国际米兰让意大利人咋想

一个国家在足球上取得国际性的成功,并不只是靠运气,而是一个可持续足球产业生态系统的产物,这个生态系统从股东,到足球赛,各方都需要团结一致才能取得成功。知名球队和球星不过都是足球产业的终极产品,“出口”后取得国际效应。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