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信老东家 基金经理奔私潮流行高调表白

2015年02月09日 01:19  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微博 收藏本文     

  □本报记者 黄丽

  “事了拂衣去,江畔落日圆。”留下一封文采斐然的基金版《归去来兮辞》,金鹰基金[微博]杨绍基解甲离去,被圈内誉为“最具才情的公募大牛”。自从前“公募一姐”王茹远那封情真意切的离职信感动万千投资者后,公募圈掀起一波新的流行风潮,奔私时奉书一封,忆往昔、表衷心。

  公募基金圈人事变动向来频繁,但近几个月几乎达到了过去几年来的高峰期。根据统计,2014年以来有215位基金经理离职,仅12月离职人数就达到30人。业内人士透露,春节前后基金圈还将迎来一波离职高峰。事实上,据中国证券报记者了解,除了赶上这一波大牛市的契机外,自身理想驱使、基金公司内部机制等也是让基金经理“投身绿林”的重要原因。

  离职信中暗较高下

  上周,金鹰基金杨绍基一封离职信以其独特的体裁吸引了众多投资圈内人士的眼球。他模仿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自创《归去来兮文》,文体上仍然属于辞赋,辞藻华丽大气,辞意明快畅达,同时注意了平仄押韵,又富有现代感。有业内人士感叹,基金经理们也是“蛮拼的”,在任时要比排名,卸任后还要拼才情,离职信中也不忘一较高下。

  离职信风潮始于前“公募一姐”王茹远。其离职后,一篇《王茹远这么说》的文章流传于坊间,文中写道,“感谢在宝盈大家共聚一堂觥筹交错不醉不归的日子……更感谢宝盈每个人默默的付出,燃烧了自己,把光芒都给了我!”深情告白后又正色探讨公募基金面临的挑战和对牛市的信心,张弛有度,亦庄亦谐。这封信使王茹远从圈内红到圈外,名声大噪,随后其火速成立私募基金公司,已连发多只产品,均遭遇抢购。据悉,其中一只私募产品一天就募集了16亿元。

  随后,兴全明星基金经理陈扬帆也决定“下山去找寻属于自己的江湖”,在《光阴的故事》一文中诗意地回忆“漓江边水墨画一样寻常农家,以及阳朔大街上同伴们的欢颜”,不讲投资讲情怀。数日后,景顺长城副总经理王鹏辉也写下一篇记叙文《在不确定的世界,放下一切》,告别公募行业,决心创业。

  上周,杨绍基已经将告别信提升到文言文的高度,圈内人士戏称,“真为下一个计划写奔私信的基金经理捏把汗。”

  离职理由多样

  近期决绝转身的杨绍基、陈扬帆、邓晓峰等明星基金经理均崛起于2006-2007年那一波牛市,在过去八年“也无风雨也无晴”的资本市场中摸爬滚打,与老东家互相扶持,正如王茹远所说,基金公司每个人默默地付出,把光芒都给了基金经理。但为什么基金经理仍然选择离开?

  分析人士指出,2014年底开始的这一波牛市给了他们离开的契机,而更深层次的原因在于公募的现有制度存在天然缺陷。据某大型基金公司内部人员透露,基金经理平时收入不高,主要是靠年终奖。但近两年为了留住人才,有些公司开始对年终奖实行“递延制”,比如年终奖分三年递延,第一年可能只发30%-40%,剩下的分两年发完。以近期离职的某位明星基金经理为例,“他在公司内部已经算是高管了,公募和社保产品的业绩也很好,今年年终奖应该有500万元左右,但是扣税和递延之后,能拿到手的也就一百多万元。”上述内部人员向记者表示,以该基金经理的业绩,在私募能拿到上亿元的提成。

  实际上,公募基金公司的这种方法并不能留住人才,真实的结果是该基金经理舍弃年终奖,直接离开。当然,基金公司内部的企业文化也是促使其离开的原因之一。要想真正吸引人才,公募基金行业必须进行深度改革,而不是仅仅依靠“技巧”留人。在这个高智商人群密集的行业,惟有真正合理的管理模式和恰当的激励措施方能使基金公司脱颖而出。

文章关键词: 基金经理离职基金业

相关专题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 新闻李克强为贵州返乡农民工冲泡面(组图)
  • 体育鲁能胜恒大夺超级杯 C罗助攻皇马2-0胜
  • 娱乐成龙补看房祖名道歉会 叹其未来路难走
  • 财经地产央企酝酿合伙人制度 已现混改窗口期
  • 科技腾讯互联网信用体系暂不引入社交数据
  • 博客专访梁文道:我在香港被骂作“港奸”
  • 读书优劣悬殊:抗美援朝敌我装备差距有多大
  • 教育小学学历最幸福 博士人群比不上文盲?
  • 易宪容:央行为何把美元为政策焦点
  • 洪榕:基因突变将终结传统金融行业
  • 陶冬:央行加码抗通缩 希腊求松绑
  • 水皮:微信红包是谁的投名状
  • 马跃成:房企的多米诺骨牌开始松动了
  • 叶檀:羊年经济大幅震荡不可避免
  • 管清友:降准、降息指日可待
  • 谢百三:不动产登记与房产税是在玩火
  • 连平:银行四面楚歌抑或大而难倒
  • 钮文新:中国股市需要“耕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