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DII七年之恙:出海七年国际化投资梦碎了一地

2014年10月13日 09:28  中国基金报  收藏本文     

  出海七年,国际化投资梦碎了一地……  

  提起QDII基金,都是血和泪。  

  七年前的10月,四只QDII基金满载着基民“规避A股单一市场风险,分享全球资本市场收益”期望和基金公司国际化投资梦想,闪电募集1200亿元出海投资。七年过去了,虽然美股引领全球股市早已走出次贷危机和经济危机的阴影屡创新高,但首批出海的四只QDII基金的净值仍在面值之下,最低者不足6毛。由于业绩不佳,销售惨淡,QDII基金规模正逼近历史新低。  

  七年来,QDII基金已经陷入“人才匮乏-投资失策-业绩不佳-销售惨淡-规模缩水”的恶性循环而难以自拔。伴随规模的缩水和市场的萎缩,基金公司豪迈的国际化之梦早已破碎,投资者也付出了惨痛的代价。

  中国基金报记者 朱景锋  

  业绩:亏损阴影挥之不去

  运作7年,业绩不佳。这恐怕是QDII基金最为投资者和业内所诟病的。这一点无论是首批出海的4只QDII基金还是之后陆续成立的QDII基金都表现得十分明显。

  截至10月9日,南方全球、华夏全球、嘉实海外和上投亚太单位净值(同时也是累计净值)分别是0.762元、0.854元、0.67元和0.577元,成立以来分别亏损23.8%、14.6%、33%和42.3%。从绝对收益角度看,4只QDII基金均显著亏损。而这4只基金各自的业绩基准同期涨幅分别为1.33%、-0.16%、-34.48%和-10.52%,可以看出,除了嘉实海外,其余3只基金业绩均跑输各自基准,其中以上投亚太跑输幅度最大,成立以来比基准多跌了31.78个百分点。

  在2007年之后成立的QDII基金中,虽然也有不少产品成立在股市低位而取得了比较可观的正收益,如交银环球、国泰纳斯达克[微博]100、富国中国中小盘、海富通海外精选和广发全球精选等,收益率均超50%,但仍无法改变QDII基金总体业绩差、显著跑输基准的残酷现实。

  投资:过分倚重港股

  投资策略产生投资绩效,QDII基金惨淡业绩的背后是其投资策略出了问题,过于重仓港股特别是H股成为批评者最常拿来攻击QDII的理由。由于港股特别是H股与A股相关性极强,导致重仓港股的QDII基金未能有效发挥分散A股波动风险的作用。

  部分QDII基金对港股的过分倚重,与产品设计相关。由于运作初期投资能力的限制,众多基金公司推出的产品都是大中华概念基金,主投海外上市的中国公司,也就是说,这些产品从一成立就是奔着港股和中概股去的。但是,许多打着全球投资和配置旗号的QDII基金,运作初期受能力限制重配港股尚有情可原,在运作相当长时间后仍把较高比重投向港股就令投资者费解了。

  根据Wind资讯统计,港股一直是QDII基金投资的头号市场,今年中期QDII基金在港股上的投资比重达到54%,虽然比2007年底的80%和2008年底的70%明显下降,但绝对比例依然很高,并远超排名第二的美国的24.66%。

  过去7年,港股和A股保持了极高的相关性,A股沪深300指数7年间下跌55.53%,同期港股恒生指数和H股指数分别下跌15.25%和40.13%,而MSCI世界指数仅微跌0.16%,美股标普500指数上涨24.19%。在产品设计和实际投资中过于倚重港股,令QDII基金和A股基金一损俱损。

  人才:团队竞争力不强

  海外市场众多,影响因素复杂,远非A股单一市场所能比。要运作好一只QDII基金需要高素质、有经验的投资人才和投研团队,但7年间无论是大型基金公司还是中小公司,多数未能培养出一支有竞争力的QDII管理团队,这也是QDII基金业绩和投资之殇的主要原因。

  从现任基金经理的从业背景看,虽然不少有海外资管机构从业经历,但曾在大型主流机构任职的比较少,真正操盘过基金并有业绩纪录的更少,这些海归显然无法胜任实际的投资需要,更有不少基金经理没有海外市场研究和投资经历。

  据悉,不少基金公司国际业务部只有寥寥几人,这同A股投研团队动辄数十人甚至上百人无法相提并论。人才匮乏的QDII基金令投资者缺乏投资信心。

  规模:几创历史新低

  首批4只QDII基金的惨败,直接导致后续QDII基金发行艰难,造成QDII基金规模长期停滞不前,迷你基金大量出现。

  数据显示,QDII基金总体规模由2007年10月底的1200亿元持续下滑,2008年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规模缩至516亿元,随后全球市场展开反弹,QDII基金的规模有所上升,2009年底一度达到736亿元,但随后再度下滑,截至今年7月底,QDII基金总规模为536亿元。而近两个月港股和贵金属下跌,QDII基金规模可能再度下滑,预计降至530亿元以下,几乎要创出历史新低。

  截至今年中期,85只QDII基金平均资产净值只有6.29亿元,剔除掉规模最大的也是首批4只QDII基金之外,其余82只基金平均规模仅1.53亿元,其中42只QDII基金规模不足1亿元,占比达到一半,规模最小的QDII基金只有244万元。可以说,对几乎所有基金公司来说,管理QDII基金都是亏本买卖。

  此外,根据外管局公布的额度信息,由于规模持续缩水,去年以来不少基金公司的QDII额度被调减,一些公司额度缩水60%以上,最少的只有2亿美元。

  由于规模小,QDII基金投资在海外资本市场上处于十分不利的地位,近期QDII基金打新阿里巴巴[微博]所获甚少在很大程度上也是QDII规模过小和话语权微弱的结果。由于短期内无法打开局面,部分QDII基金最终可能被迫清盘。

  销售:乏人问津 销售惨淡

  首批QDII基金巨亏的事实给投资者造成了这类产品风险巨大的固有印象,这导致QDII基金销售困难重重,虽然近年来A股相对海外市场表现不佳,而美国股市一片火热迭创新高,但投资者就是不买账。

  统计显示,2009年受金融危机影响QDII基金发行中断,2010年恢复发行后无论当年市场状况如何,QDII基金都备受投资者冷落,除了2012年平均首发规模勉强达到10亿元外,其余年份均在5亿元到8亿元之间徘徊。伴随产品滞销,基金公司对开发QDII基金的热情也不断降温,在2011年发行24只新品创年度新高之后,新成立的QDII基金数量不断走低,2012年和2013年各成立16只,今年前三季度骤然冷却,仅成立4只。

  可以看出,QDII基金已经陷入“人才匮乏-投资失策-业绩不佳-销售惨淡-规模滞涨”的恶性循环。

  产品:黄金QDII成“绞肉机”

  QDII基金在主动管理方面人才欠缺,于是海外成熟的被动型产品和另类投资产品进入它们的开发视野。这些产品不需要专门的研究支持,跟踪标的即可。但由于对发行时机判断失误,不少此类产品成立以来巨亏,成为继首批QDII基金之后又一批“绞肉机”。

  在这些“绞肉机”中,黄金QDII最为伤人,2011年1月,诺安基金发行成立首只黄金QDII——诺安全球黄金,投资境外有实物黄金支持的黄金ETF,适逢金价上涨,成立当年该基金取得了超过8%的收益率,成为2011年熊市里最赚钱的基金品种,于是多家基金公司跟风推出了类似产品。但好景不长,伴随美国经济的强劲复苏和QE逐步退出,金价在2012年高位盘整之后于2013年开始暴跌,长达数年的黄金牛市终结,成立于金价顶部区域的4只QDII基金全部被套,其中汇添富黄金、嘉实黄金和易方达黄金成立以来亏损均达到34%,诺安黄金亏损也近20%。

  此外,大宗商品QDII、金砖四国指数QDII、亚太和新兴市场QDII等也因推出时机不佳而大幅亏损,多数跌幅超20%。

  策略:盲目国际化

  QDII基金到今天越做越难,除了市场因素等客观原因之外,基金公司冒进的发展策略或许是更根本的原因。在追求“大而全、小而全”的固有发展策略之下,基金公司无论大小都要在各项业务上跑马圈地,而无视自身是否具有相应能力。盲目追求“综合性国际化资产管理机构”的不切实际的策略最终导致众多基金公司深陷QDII泥潭。

  统计显示,截至目前,共有32家基金公司获得QDII资格,这些公司都是在2009年之前成立,当时基金公司总家数只有60家,也就是说,有半数“60前”基金公司申请开展海外投资业务。

  拥有QDII资格的也不乏中小型基金公司,如信诚、国海富兰克林、华泰柏瑞、长信等,而国泰、长盛和海富通等基金公司近年来规模不断下滑。这些公司能有多大财力投入QDII基金运作是投资者关心的问题。

  QDII基金西风烈 七年迈步从头越

  上海凯石财富投资管理公司副总经理 张剑

  如果说7年前诞生的QDII基金遭遇全球金融危机而伤了投资者的心,那么,近年来随着海外市场的复苏,QDII基金业绩表现还是不错的。但是,我们看到,QDII基金的规模并未因此而增长,这种业绩和规模不相匹配的现象也困扰着QDII的发展。然而,随着人民币国际化脚步的加快,投资者对于海外投资配置的需求将更加旺盛。我想,下一个7年,QDII基金的发展将会更快、更稳、更有效率。

  规模陷困境

  QDII基金的规模除受业绩影响外,市场大环境和投资者的接受度也是重要影响因素。纵观整个风险资产市场,不仅QDII基金,A股市场上的其它权益类基金也面临同样的问题,除了以信托为代表的“固定收益”类产品和货币基金等规模高速增长外,其它类型产品规模都增长乏力。另外,投资者对QDII基金的认知度和认可度仍然有限。

  当前市场上QDII基金虽近百只,产品种类涉及美股、港股、欧洲股市、黄金、原油、农产品、房地产、债券等等,但是仍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产品拓展主要是围绕标的市场进行粗放式的差异化设计。而QDII基金总规模虽然已达百亿美元,但是与海外资产管理机构相比,在海外市场投资方面尚缺少话语权,属于弱势群体。这也是FOF和被动指数产品占据主流的原因。另外,虽然QDII基金经理大多有多年的海外投资背景,但QDII业务团队实力、相关服务支持等亦不可能达到海外投资机构的水平,因此也成为初期阶段发展的制约。

  从基金公司运营角度考虑,QDII基金总规模相对其它产品来说排名落后,投入产出效率预计也阶段性要低于其它产品,因此,市场的关注度也普遍较低。个人观察看来,在市场接受度较低的情况下,QDII基金的市场宣传也比货币、债券、股票基金等更加费力不讨好。因此,大部分基金公司的QDII额度都没有用足。

  突破靠发展

  不过,QDII基金在资产组合中分散单一市场风险的作用是很多其它产品无法取代的,这也是其生存空间所在,未来QDII基金将会继续发展。

  首先,我们发现,近几年QDII基金相对业绩基准的收益水平呈现上升趋势,同时产品的设计和创新也更贴近市场或投资者的需求。这些反映出基金公司的管理能力、产品创新能力和设计能力都在提升。随着人民币国际化脚步加快,投资者对海外投资配置的需求将更加旺盛,这将逐步推动QDII基金规模提升。

  其次,QDII产品的“容量”储备巨大。一方面,采取被动型投资和FOF这两种方式的QDII都可以承载很大的规模,同时基金公司的海外主动投资管理能力亦在增强;另一方面,我们看到,基于汇率、利率差异的产品刚刚起步,这同样是一个巨大的蓄水池。

  最后,投资者在逐步成熟。从投资管理或财富管理的角度来说,资产配置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将有越来越多的投资者分散出一部分资产配置到海外市场。

  QDII基金在不断向前发展,只是在当前还没有引起太多关注。但细心观察可以发现,越来越多的基金公司和券商资管等金融机构都在上线QDII类产品,显示金融机构已经越加重视海外投资领域。厚积薄发,QDII基金在下一个7年将得到更快、更稳、更有效率的发展。

文章关键词: QDII国际化投资基金创新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 新闻云南晋宁征地冲突:施工方4人被烧死
  • 体育NBA中国赛篮网加时胜 奥尼尔解说秀中文
  • 娱乐赶绝张柏芝!曝王菲预备再生女黏紧谢霆锋
  • 财经股份行认贷不认房政策落地 未见7折优惠
  • 科技揭秘成人用品电商创业圈:从情趣到兴趣
  • 博客爆料人:厦大博导猥亵诱奸女学生(图)
  • 读书优劣悬殊:抗美援朝敌我装备差距有多大
  • 教育周末国际教育嘉年华门票秒杀 国考报名
  • 慕白:原油和欧美股市暴跌是阴谋?
  • 牛刀:第一只黑天鹅已经飞出来了
  • 周天勇:人口干预的增长陷阱
  • 刘杉:欧盟凭什么要储备人民币
  • 洪榕:从券商板块走势看A股长期慢牛
  • 齐俊杰:放公积金出来也不能救楼市
  • 时寒冰:俄罗斯金融危机即将爆发
  • 郎咸平:对比中美反垄断
  • 徐斌:土地制度改革将重塑中国经济
  • 牛刀:所有人民币资产再迎暴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