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买股票的时候一定有人在卖,赚取价差,加快频率,也是一种α
α策略有不同的收益及回撤情况,投资策略会根据不同投资者构建不同策略,以达到长期合作的目的
多因子策略雷同并不是坏事,大家共同投资优质公司,众人拾柴火焰高
申毅,申毅投资董事长
股票、股票衍生品、外汇和大宗商品市场的交易大师。1999年,担任高盛ETF美国自营部门的负责人,并创立了高盛欧洲ETF部门。曾担任安硕(ishares)前35支ETF首席做市商、也曾担任业内领先的数量型对冲基金千禧的高级投资组合经理,管理的资产规模超过120亿。他也曾管理过对冲基金Digilog 4th Power,该产品在2006年7月在巴克莱全球对冲基金指数排名第一。
申毅眼中的各类α
申毅以前在美国、欧洲的时候都是做市商出身,所有的模型都是有做市商的烙印——在牛市的时候卖出,熊市的时候买入,希望买入的时候便宜一点儿,卖出的时候价格高一点儿,赚取价差。在申毅看来,这也是一种α,交易中的α。只不过这样的α数值少,因而需要加快交易频率,扩大交易范围。
举个例子说一个交易过程中的细节。大多数基金公司一般是月底更新多因子模型组合,要么是一周一次,要么是一个月一次,也有一季一次,所以每次到了月末季末的时候市场指数不一定波动,但是内部的那些股票的组合经常有大的波动。申毅利用系统选择买入跟卖出的价位和方法,从而和别人形成买卖关系,提供所需要的流动性。申毅的风险敞口小,选择的都是交易量比较大,成本比较低的标的。得到的结果就是一方面,回撤极小——申毅的最大历史回撤为0.6%,比国债的波动率还小;另一方面这样的产品比较吸引海外投资者,因为他们杠杆的成本比较低,稳定5%的收益率,0.6%回撤对他们而言是很好的回报。
除了买卖价差以外,申毅认为还有一些模型预测的α也可以带来收益。比如,针对某一个股票,把一天的交易时间拆分成240分钟,利用系统搜索股票每分钟的交易情况,从而了解其他研究α的同行的买卖选择,这些经常在交易的股票往往都比较优质,跟着同行们做出同样的买卖,也是不错的,这样可以少出一些脑力劳动。当然,只选择一个股票的话,基金的市场容量比较小,而选择几千个股票就可以避免。
申毅认为,所谓新形势、新思路实际上就是没形势。在弄不清形势的情况下,量化对冲的局面是比较稳妥的做法,等到熊市牛市明确了再想其他的办法。目前量化投资收益很稳定,风险比较小,要是想得到α投资新趋势,则需要广泛收集信息。
α模型需根据投资者而定
交易成本对申毅极其重要,而国内的软件无法满足申毅的要求,因此申毅自己开发了交易平台,可以连接上国内所有券商的端口。
由于软件是自己开发的,策略调整、模型改变就变得比较灵活。申毅期望能和投资者达成常年的合作关系,往往在了解投资人的组成及其风险偏好、预期收益率后调整α模型及投资策略。这样对风险和回报的范围控制相对灵活,把握比较大。直到现在,申毅的所有产品的回报都在他们的预期范围内。
多因子策略雷同不是坏事
多因子策略是α策略中一个大的派别,尽管每个内容有不同,但是估值、成长性等基本差不多,在基本因子趋同的情况下就有可能带来分析结果的雷同性。不少人对此有所担心。
但是申毅认为,雷同根本不是坏事。以美国为例,美国最好的前20家基金公司的持仓重复率达40%,也就是说,大家选择好的公司最后得到的结论是差不多的。就中国现在而言,如果大家买一样的股票,就会推高股票价格,在交易中间产生很多收益。因此重合度高并不一定是坏事。
随着国内的财务数据越来越透明,公司财务造假的行为披露就越来越快,加之现在信息传播也日益加快,好公司与差公司也就越来越容易区分。当所有人都跟着好的公司投资,中间经济成长,GDP成长,大家的收入增加,何不为一件好事。
公司名称 | 上海申毅投资咨询有限公司 | 公司地点 | 上海 |
投资策略 | 市场中性、套利 | 成立时间 | 2004年6月 |
申毅对冲1号净值走势
![]() |
数据来源:好买基金研究中心,数据截至日期:2014年7月14日
新浪声明: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