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机构打新要转变思维适应新常态

2014年06月24日 02:47  证券时报网  收藏本文     

  证券时报记者 李东亮

  近日,联明股份、飞天诚信等6只新股发行的种种状况,正不断引发机构吐槽。低市盈率发行、网下中签率低于网上、机构中签仍亏损等现象迅速成为舆论焦点。

  打新市场的纠结与矛盾不断:一方面,在过去,新股高市盈率发行、网下机构的中签率显著高于网上申购,机构一旦中签即可获暴利,这些市场原有现象备受诟病;另一方面,近日的新股发行,又呈现低市盈率发行、网下中签率低于网上、机构中签仍未必能覆盖机会成本的新情况,又被扣上了“不合理”的帽子,被机构纷纷吐槽。

  笔者认为,尽管投资者对旧现象充满抱怨,但在惯性思维之下,对合理的新现象却又不能快速适应。这也充分表明,分析新股发行中出现的新现象是否合理,必须改变惯性的老思维。

  众所周知,国外新股低于15倍市盈率发行的现象比比皆是,而A股新股发行市盈率动辄高达30倍、50倍,“三高”发行一直备受诟病。如今市盈率回落至15倍左右,是在现有阶段特征下,监管层、主承销商和发行人共同博弈的结果,行政干预的因素或许有,但从长期看,这种干预必然被市场机制所替代。不可避免的是,当完全的市场机制可能带来难以控制的后果时,通过适当的干预达到次优的效果,同样值得鼓励。

  联明股份、龙大肉食、雪浪环境等新股网下中签率仅为网上中签率的六分之一,网下中签的以机构为主,而网上中签的不少为散户,这也成为机构吐槽的理由,并引来媒体的集体炒作。

  机构吐槽的原因很简单,由于机构投资者过去网下申购新股是只需缴纳保证金,网下向网上回拨的机制又不健全,导致机构投资者的机会成本大大低于网上个人投资者,但中签率却较网上中签率高出很多。

  本轮新股发行制度改革提出了一些针对性措施,如网下投资者申购新股需要全额缴纳申购款、通过增加网下向网上回拨档次加大回拨力度等,这无疑使得网上和网下的投资者处在更为公平的环境之中,结果显然也更为合理。

  由于本轮新股发行原则上不允许超募,老股转让要求投资者自愿设定12个月及以上限售期,券商自主配售权削弱。这导致投行在超募承销费、老股转让佣金和自主配售收费等方面的收入受到不小的影响。

  然而,超募发行、大量老股转让和自主配售过程中曾经出现不少问题,也一度被投资者诟病,因此投行过去在这三项业务中的收入也出现虚高的成分,这些备受诟病问题的解决,同样是众所关注的问题。一句话,并非现在承销收入的下降不合理,而是过去虚高的收入不合理。

  此外,联明股份等4只新股的机构中签率极低和收益率覆盖不了资金成本,也被各大机构吐槽。实际上,中签率极低的一个原因是报价范围较为集中,使得入围的机构数量大大增加。这不仅改变了以往机构备受市场诟病的漫天报价,同时也拉低了投机资金的收益率,使得今后机构打新趋于理性。

  反过来讲,如果机构打新网下中签率居高不下,势必引来更多的打新资金,最后令哄抬新股发行价的现象再度上演,无疑也会使得债券和股市之间大量资金进出,引发大幅波动。

  因此,极低的中签率和极低的机构打新收益率对市场今后的发展不无益处,包括网下申购的资金更趋理性和谨慎,进而使得债券市场和股市的走势在新股集中发行时更加平稳。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 新闻邓小平唯一孙子主动下基层兼任镇书记
  • 体育内马尔两球巴西4-1出线战智利 西班牙3-0
  • 娱乐李小冉新男友曝光 携手奔民政局登记?
  • 财经奥神幕后老板富豪李苏去世一年仍未下葬
  • 科技策划 | 脸萌爆红背后:被称月抛产品
  • 博客马未都:女知青神评论被哄堂耻笑
  • 读书优劣悬殊:抗美援朝敌我装备差距有多大
  • 教育河南替考谜团:考生称苦读不如找枪手
  • 凯恩斯:为何我们一再强调不投资国企
  • 不执着:以房养老保险方案为啥行不通
  • 卞洪登:房市会像股市那样一蹶不振吗
  • 沙黾农:今天是存量资金加仓良机
  • 易宪容:人民币汇率是否会重拾升轨
  • 陈思进:楼市理性回归和崩盘不同
  • 叶檀:房产反向抵押是一枕黄梁养老梦
  • 叶荣添:星期四之后A股将连续暴涨
  • 一和家家:蓝筹股只能让小鬼当家
  • 陈昌华:互联网和澳门博彩泡沫之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