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打新收益或不如上一轮 小散借道有些尴尬

2014年06月20日 01:02  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微博 收藏本文     

【相关阅读】

私募称本轮新股申购或包赚不赔 细分龙头值得关注

机构疯狂借钱炒新 国债逆回购利率连续两天飙升

  □本报记者 曹乘瑜

  新一轮新股发行开始,业内人士认为,在新的发行规则下,公募基金获配比例较低,收益率将不如上一轮,小散借道基金打新有些“尴尬”。研究人士认为,在机构报价和一档报价的规定下,为了精准地踩中打新基金,小散投资者可以考虑“搭便车”策略,选择上一轮明星打新基金的同门小规模产品;此外,也可以关注被保险资金借道的基金。

  搭“明星”同门产品便车

  业内人士认为,第二轮打新的规则,对公募基金有影响的主要有两方面:一是机构报价,二是每次报一档价位,报价机构背后的基金产品都将获批,因此获配比例将较低。好买基金研究中心研究员白岩认为,此轮适宜打新的基金规模为4亿到8亿元。上一轮中在打新上业绩突出的基金,由于规模已经较大且限制大额申购,已经不推荐申购。但是可以关注同一家公司旗下规模适宜的基金,由于机构只能报一个价,明星打新基金或主导公司报价,从而能惠及同门基金。例如东方基金旗下打新明星混基——东方精选混合基金,在第一轮48只新股的配售中获配6只,截至一季度末,其数据已经达到46.38亿元,不如关注其同门产品东方利群和东方多策略两只混基。这两只基金或将受惠于同门的实力,而且其规模都不大,东方利群的一季度末规模仅有3.94亿元,东方多策略则于5月21日刚刚成立。

  此外,研究人士认为,可关注一些被险资等机构借道打新的基金。今年以来,部分新成立的混合基金创下一两日内售罄随后封闭的“闪电募集”,且其后净值波动并不大,或许就是机构资金在借道公募、等待打新。例如今年3月7日,募集上限10亿的一只混合基金创下一日售罄比例配售罕见销售盛况,但至今为止净值波动远小于沪指波动。研究人士认为,这说明可能有机构资金入驻的定制打新产品。

  研究人士认为,做出这一举动,可能是因为险资在获配比例上不如公募,还不如付出一定通道成本借道公募打新。据悉,借道公募的成本的总费率在1.7%左右。可以寻找这一类基金产品,搭上保险资金的便车。

  对此,基金人士认为不太可能。因为新规则要求,打新必须要有一定量的持仓,根据沪深交所[微博]的规定,配售市值的认定以T-2日前的20个交易日的日均市值计算,这样的持仓具有股价波动的风险,也不能全部空仓用来打新,险资不一定会愿意。

  基金打新不再“大快朵颐”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此轮打新由于每家机构每次只能报一档价格,而此前每只过去的三档报价,而且有效报价者的数量取消,每一档价格对应的申购量为报价机构管理的所有产品的申购总量,考虑到每家机构背后有多只基金按同一报价申购,即使机构入围,分配到每只基金上的比例也较少。此外,根据新规,网上有效认购倍数在150倍以上的,回拨比例不少于90%,即使有40%的网下获配比例,公募基金和社保基金的保底获配比例也降至4%。因此,基金的中签率并不高,17日某北京基金公司的投资总监失望地表示,其量化研究员对已发行的4只新股做了测算,预计中签率仅千分之四。“量太少了,这肯定会影响我们打新的热情。”有基金经理预计,今年第二轮打新的收益仅有6%-7%。

  不过,白岩认为,并不用太悲观。新规改进后,收益“不会差”,原因有二,一是今年新股发行数量远低于预期,而投资者打新的热情仍然很高;二是监管部门规定,如果新股发行高于行业市盈率,需要连续三周公布风险提示,并相应推迟发行计划,因此绝大多数的企业会将发行价确定在行业平均市盈率之下,这样新股预期涨幅也更大。“可以一半资金借道公募基金,一半参加网上打新。”白岩说。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 新闻山西政协副主席令政策被调查(图/简历)
  • 体育世界杯-西班牙0-2智利 卫冕冠军连败出局
  • 娱乐黄毅清被曝偷腥 趁黄奕怀孕约会有夫之妇
  • 财经杭州中都董事长失联:传资金链断裂欠2亿
  • 科技传苹果智能手表7月量产 台湾广达代工
  • 博客关捷:李娜公布大尺度照不必惊讶(图)
  • 读书优劣悬殊:抗美援朝敌我装备差距有多大
  • 教育大学生发起集体裸跑要求校方装空调(图)
  • 沙黾农:中国股票变成了彩票
  • 叶檀:中小板成立十年带来了什么?
  • 王小广:房地产调整是长期拐点
  • 社科院张明:近期人民币缘何贬值
  • 吴国平:在山脚位置更多的是机会
  • 张化桥:如何挽救中国的股市
  • 后知后觉:4大利空致A股暴跌
  • 钮文新:中国央行必须加大透明度
  • 水皮:习近平经济学渐行渐近
  • 陶冬:中国房产泡沫和其他国家不同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