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余额宝为代表的互联网金融成为近期最热议的话题,专家们如何看待余额宝这类互联网金融产品的属性?互联网金融蓬勃发展的同时在监管方面是否完善?针对近期少数专家提出互联网货币基金是否应计提存款准备金等问题,记者就此采访了耶鲁大学管理学院金融学终身教授陈志武。
《上海金融报》:您如何定性余额宝?它是否是“金融寄生虫”和“第二个央行”?余额宝对市场利率和实体经济有怎样的影响?
陈志武:对余额宝的指责没有任何道理,余额宝不是金融寄生虫,更不是第二个央行。
懂经济学的人都知道,余额宝等通过增加资金的流动性和配置使用速度、通过给银行带来竞争,降低实体经济的资金成本,会增加资金的总体供应量,优化资金在整个经济中的配置结构。
余额宝这些基于互联网的金融产品给银行带来了竞争,中国的银行业过去得到的保护太多,它们享受太多垄断利润,结果损害了存户的利益,影响了实体经济发展。
在这种压力之下,如果有银行倒闭,从社会的角度讲这会是好事。表面看,余额宝的收益率高,但这不是余额宝的错,是利率未市场化、银行被过度监管所造成的。
《上海金融报》:余额宝目前的监管环境是怎样的?对于少数专家建议余额宝也应像银行一样计提存款准备金,您怎么看?
陈志武:余额宝在产品设计上是基金,因此应该由证监会监管,而不能做像银行一样的监管要求,比如不能要求互联网金融公司缴纳存款准备金、为潜在损失拨备。原因在于,余额宝的管理公司即天弘基金只帮助客户管理投资组合,收取管理费,而客户所投的组合是直接在客户的名下,客户直接自负盈亏,不是天弘基金承担亏损,天弘基金不以自己资本作保本承诺。即,这属于合法的“直接融资”而非“间接融资”。
相比之下,在传统银行业务中,银行的呆坏账损失首先由银行的自有资本承担,只有在银行自有资本消耗干净之后,银行存户的钱才开始承担损失。所以,为了更好地保护银行存户的资金安全,银行必须有起码的存款准备金、计提拨备等,而基金管理公司没有这些要求。只要基金管理方不挪用客户账户的资金或投资,就不应该被要求“存款准备金”、“拨备”等这些适用于传统银行的东西。
《上海金融报》:美国对互联网金融的监管是什么样的?对中国有哪些借鉴意义?
陈志武:在美国,并没有因为互联网这一新渠道的出现而造成监管归属的混乱,互联网金融一直是按照金融产品的性质来决定,该证监会管的就归证监会管,该由美联储等银行与货币类监管机构管的就归它们监管。只要把握好这一基本原则,其他具体的技术性要求就比较易确定。
大致上,我们可以根据以下几个原则来界定监管:
第一,是否涉及大众?如果产品销售的对象数量很少,而且又是定向销售的,那么就应该不管,至少是少管。
第二,受众是否是资深成功人士?如果销售对象都是千万富翁、从业经验丰富,特别是销售对象人数又少,那么就不应该管,至少是少管。
第三,信息披露是否足够、是否及时?让金融交易各方有充分的信息和准确的信息是所有监管的基本出发点。
第四,基于金融产品,决定由谁监管。
第五,平台经营方、产品管理方是否为损失负责?如果平台经营方只是提供交易平台、在交易中处于中性并且不提供信用增强、只收取跟业绩无关的管理费或手续费,如果产品管理方也只收取跟业绩无关的管理费或手续费,那么就不应该有资本充足率、存款准备金、拨备等这样的要求;否则,就对资本充足率等有具体的要求。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