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基金并非投资神器 美版余额宝缘何黯然消失

2014年03月14日 16:26  《理财周刊》 

  今天在中国如日中天的余额宝并非阿里独创,早在10多年前美国就已出现了这种互联网型货币基金。美国是如何对这类创新产品进行有效监管的呢?曾经风光无限的美版余额宝最终又为何黯然消失了呢?

  本刊特约记者 乔磊 本刊记者 邢力

  较早关注国内电子商务市场的朋友可能都还记得10年前的景象:在那个支付宝刚呱呱坠地,腾讯还未上市,百度也只是一家搜索网站的时代,来自美国的eBay以1.5亿美元收购了当时中国最大的电子商务公司EachNet(易趣),强势推出联名B2C网站eBay易趣,成为国内电子商务领域的翘楚。eBay易趣与正在上升期的本土企业淘宝,以及两家公司旗下的第三方支付平台(贝宝与支付宝)之间,展开了激烈的竞争。尽管面对当时堪称逆天的淘宝免费策略,高洋上的eBay和贝宝最终在中国市场不敌土豪阿里,但贝宝曾经在美国互联网金融领域的探索和兴衰往事却值得我们借鉴和警醒。

  贝宝的来龙去脉

  贝宝(PayPal)是一家总部在美国加州圣荷西市的网络第三方支付服务商,允许在以电子邮箱来标识身份的用户之间转移资金,避免了传统的邮寄支票或者汇款的方法。贝宝也和一些电子商务网站合作,成为它们的货款支付方式之一,但是用这种支付方式转账时,贝宝收取一定数额的手续费。

  1998年12月诞生后,贝宝于2000年起陆续扩充业务,包括与其他国家推出业务及加入美元以外的货币单位。2002年10月,全球最大拍卖网站eBay以15亿美元收购贝宝,此后贝宝便成为了eBay最主要的支付途径。

  在金融监管较健全,互联网发展也较发达的美国市场,早在上一轮互联网泡沫的巅峰期,1999年,贝宝就率先插足货币市场基金,为用户提供回报率较高的储蓄存款服务。

  美版“余额宝”兴起背景

  说起货币市场基金的来源,还得追溯到1971年美国第一只货币市场基金诞生时的背景。

  美国Q法规规定,银行不可向活期存款发放利息,同时银行其他类型账户利率也受到一定程度限制,以防银行为争夺存款而发起恶性竞争。为吸引客户,可以支付利息的货币基金便作为存款账户的近似替代品进入了投资者的视野。此后,货币基金一直都是银行存款最大的竞争对手。

  在美国互联网经济最繁荣的那段岁月,当贝宝发现自己手上已积攒了大量客户资源,而贝宝作为支付平台,也已一只脚迈入金融业的时候,贝宝的高层便有了和今天BAT老板们相同的想法:既然我已经拥有了这些现成资源,为什么我不能再进一步深入金融业掘金呢?

  为了开拓新的利润增长空间,也为了更多的服务和吸引消费者,贝宝便开始为客户建立储蓄账户,涉足货币基金市场。按照约定,只要客户同意,任何客户在贝宝支付账户(类似支付宝)上的余额都可以投入到这一储蓄账户(类似余额宝)并获得货币基金投资带来的利息。

  借着当时美联储宽松货币政策的东风,也由于这种互联网型货币市场基金卓有成效地降低了渠道和管理费用,大额申赎请求对基金投资带来的负面影响也大为减少,于是在2000年,贝宝储蓄账户的年回报率竟然高达5.56%,远高于当时美国一般银行储蓄存款的回报率。使得贝宝版货币市场基金在刚推出后的那段岁月里,风光无限,火爆异常。

  虽然贝宝货币基金回报率较高,但和今天的余额宝一样,一经推出后,其安全性就一直受到外界质疑。因为说到底贝宝不是银行,因此没有美国联邦政府的保险。如果该货币市场基金出现问题,客户的储蓄资金无法获得赔偿保障。

  美版“余额宝”何以衰亡

  明眼人一眼就能看出,贝宝版货币基金之所以那么吸引人,关键在于它为客户提供了一种非常便利的高回报投资方式。这类货币基金的风光能持续多久,关键就在基金的赚钱效应能持续多久。

  然而正所谓花无百日红,贝宝版货币基金的辉煌转瞬即逝。随着2001年美国互联网泡沫的破灭,市场流动性冻结,美国投资者信心跌到谷底,美联储也一再降息刺激经济。面对突如其来的系统性风险,2001年起,贝宝版货币基金的收益就迅速走上了下坡路:2001年全年收益仅为2000年一半,只有2.86%,2002年进一步下降到1.85%,2003年为1.16%,2004年为1.37%……与银行的储蓄账户回报率相差无几。但贝宝版货币基金并没有就此消失,随着美国房地产市场兴起,美国经济逐渐复苏,2005年贝宝版货币基金的回报率反弹到3.27%,2006年进一步上升为4%,2007年重新站上了“5”字头。

  可惜人算不如天算,就在贝宝版货币基金准备重新迎接辉煌时,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爆发,“两房”危机和雷曼倒闭事件迅速将危机推向全球,从而引发持续多年的全球金融危机。在美国市场上,无论是股票、债券、房地产、共同基金还是401K养老金账户,统统亏损连连,小小的贝宝版货币基金更如同沧海一粟般处于风雨飘摇中,根本无力改变自身命运。

  2008年,贝宝版货币基金年回报率下降到2.61%。2009年,全球金融危机向纵深发酵,其收益率更是下降到0.23%,投资者纷纷赎回基金,规模的锐减进一步打压了贝宝收益率,而收益率的进一步下滑则又引发赎回雪球效应。在这样的世道下艰难维持1年多后,2011年贝宝只能宣布结束贝宝储蓄账户运作,贝宝版货币市场基金寿终正寝,贝宝公司的业务从在线投资理财重新收缩回在线支付的老本行。贝宝的声明也很实诚,表示这是由于市场情况和货币市场基金的金融优势不复存在。换句话说,既然没有了赚钱效应,就只好歇业。

  货币基金并非投资神器

  美版“余额宝”的兴衰往事只是美国货币基金市场过去10多年发展的缩影。美国曾有近千家机构推出过货币市场基金,但到了2011年,只剩下600多家继续开展这一业务。货币基金生存艰难的重要原因是它的投资范围受到较大限制,只能投资短期票据、债券市场。在利率市场化的环境下,面对包括银行高息存款在内的各种理财产品的强大竞争,很难取得很高的收益率。另一方面,由于定位于现金管理工具,因此基金公司很难从中提取较高的管理费用,其经营成本又很难降低。尽管去年年末余额宝规模已突破2500亿元,但天弘基金去年却亏损244万元,足见货币基金是“只赚规模难赚钱”的产品。而一旦股市向好,赚钱效应又会使投资者蜂拥把资金从货币基金中抽离。从2009年至2011年,美国投资者从货币基金撤资达1.1万亿美元,可谓釜底抽薪。如今余额宝收益已跌回“5”时代,假如今后各大银行进一步推出高息理财产品相抗衡,亦或者股市重新走牛,余额宝今日的风光还能持续多久,着实难料。

  说到底,在美国这样一个金融业高度发达、高度市场化、监管高度严格的市场环境中,互联网企业很难找到监管套利空间,美国互联网企业面对的传统金融企业的竞争意识和能力也绝非中国可比,因此美国金融业并没有出现过所谓“互联网金融”的概念,哪怕像贝宝这样的在线支付巨头,虽经10余年苦心经营,长期游走在“灰色地带”,最终依然无力与实力雄厚的银行业相抗衡。

  由此可见,一边是监管层正在自上而下快速推进利率市场化,另一边是余额宝们自下而上倒逼银行业加速自身革新,沉睡中的中国银行业正在被迅速激醒,用互联网思维武装自己,迎接挑战。美国往事无疑对今天的中国具有强烈的启示意义。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相关专题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 新闻正直播马来西亚航空飞机失联事件 专题
  • 体育CBA北京进总决赛战新疆 广东12年首无缘
  • 娱乐李若彤19年后再扮小龙女仙气不再(图)
  • 财经城乡居民养老金每月81元 被指如同零花钱
  • 科技3.15特别策划:“十问”空气净化器
  • 博客家长:孩子诉说幼儿园喂药经过让我泪崩
  • 读书优劣悬殊:抗美援朝敌我装备差距有多大
  • 教育女生看色情片后抑郁7年 性教育缺失(图)
  • 许一力:优先股到底优先了谁?
  • 马光远:新消法苛责影响电商业竞争力
  • 朱大鸣:大城市房价也没有免跌金牌
  • 龚蕾:11张图看经济增长放缓
  • 钮文新:反对断章取义解读政府文件
  • 拆尼斯:简析中国经济 要容忍低增长
  • 冉学东:经济再次坠落 降准会有多远
  • 叶檀:别以正义之名抢合法财富
  • 郭施亮:A股纳入MSCI会是救市猛药吗
  • 钱军:如何拯救传统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