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金紧张成就货基年末盛宴 基金银行关系微妙变化

2014年01月06日 01:00  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逢钱荒 银行遭“打劫” 获申购 基金壮“胆色”

  □本报记者 曹淑彦

  在资本市场,谁拥有资金,谁就拥有话语权,而市场“钱紧”恰恰就给基金提供了年末享受地位逆转的机会。2013年年末,由于同业拆放利率高企,催生了一场“打劫”银行的狂欢,有传闻说基金组团壮胆找“老大”银行议价,又据说有大型货币基金向银行索要到了1个月年化收益8%的协议存款业务。2014年新年伊始,在IPO开闸及“跨春节”两个重要力量作用下,仍有可能再度催生市场对资金的极大需求,货币基金也正在摩拳擦掌,等待下一轮“盛宴”的到来。

  随着货币基金规模的不断膨胀,资金偏紧局面难以扭转,我们看到,基金与银行之间的关系正在发生微妙的变化。

  基金有钱胆色壮

  “在资金紧张的情况下,银行会变得十分被动,多少钱银行都会要。”货币基金经理小王(化名)听说年末时,有几家基金公司“组团”和银行谈协议存款,想趁机要个好“价钱”。“这倒是个好想法。这么做的一般是小基金,通过联合捆绑的方式向银行索要一个比较高的利率。”

  “我听说有的基金经理年底前在跟银行讨价还价时还会不耐烦地说,30亿7%爱要不要。”刚刚转做货币基金经理的小王窃喜,自己正好赶上世道变了,以往银行是“大爷”,“钱荒”后资金一紧银行就变得更紧张,基金也就能这样跟银行说话了。

  对于经验“老到”的货币基金经理而言,“要价”也有门道。一位大型基金公司的货币基金经理透露,银行在钱紧的时候会很被动。大公司可以直接跟银行谈价格,小公司倒是有可能会考虑捆绑组合,拼个大资金去议价。不过,组不组团差异不大。“每个银行的资金处都会给出一个指导价,同一银行的协议存款不会相差几个BP,但是不同银行之间会相差很多,股份制银行一般会给高一点。”根据市场经济的供求关系,通常市场资金紧张时资金供给方拥有更多的话语权。

  “其实开出7%还不算很高。”小王了解到,有的大公司和银行谈成了一个月年化收益率接近8%的协议存款,而该公司和某知名互联网平台合作推出了一只8%收益的产品,期限也是1个月。“谈到一个好价钱,基金不用补贴多少就能实现所谓高收益了。”

  目前以配置协议存款为主的货币基金,随着规模的不断增长,在协议存款谈判中的地位也逐渐提高。据了解,大型货币基金在协议存款上的配置可以达到80%、90%甚至更高。根据天相投顾数据,截至2013年底,货币基金和理财债基规模共计8805亿元,假设平均在协议存款的配比为60%,那么,货币基金和理财债基就可持有5000多亿元的协议存款。

  资金紧张以及议价能力的提升,使得基金收益在去年底不断攀升。根据同花顺数据,去年底一周的平均7日年化收益率,新成立的鑫元货币A高达8.2%,民生现金宝达7.4%,其他包括广发天天红、嘉实活期宝等在内7只货币基金A类的期间7日年化收益都在7%以上。

  节后喜迎申购潮

  元旦过后,资金相对宽松,货币基金迎来了新年开门申购潮。据了解,汇添富现金宝仅1月2日一天就获得净申购约15亿元,某数百亿体量的货币基金获得了几亿资金的净流入,另有几只大型货币基金节后也均有数量不等的净申购。

  短期资金宽松对于货币基金而言真是既爱又恨。资金流入能够带来规模增长,然而银行不再急需钱,意味着协议存款利率将走低。

  根据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数据,元旦节后,隔夜、1周、2周的shibor利率连续下跌,而3个月至1年的shibor反而走高。国寿安保货币基金拟任基金经理黄力表示,资金利率短期走低很正常,年末节点过后,资金相对充裕。预计在1月中旬之前,隔夜、7天、14天期限的资金都会相对宽松。长期shibor相对较高,说明资金相对宽松是一个短暂的情况,银行降杠杆、处理非标资产,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一般来说,春节前资金又会相对紧张。

  博时现金收益货币基金经理张勇也认为,近两日资金紧张的情况的确有所缓解,不过,由于今年货币政策实际仍会整体保持偏紧态势,所以资金紧张局面还可能不时出现。“2013年下半年与2013年上半年相比就可以看出,利率中枢明显上移,过去3、5年和未来1、2年的货币环境势必不一样,近两年更多是调结构、利率市场化,这种背景下资金价格有望继续上扬,未来利率中枢即使下降也不会很低。”张勇说。

  短期内货币基金仍会“沉醉”于高收益的“盛宴”中。同花顺数据显示,新年伊始,多数货币基金7日年化收益率仍在5%以上,广发现金宝A甚至在8%以上,民生现金宝、鑫元货币A等也保持在7%以上。民生加银现金宝基金经理乐瑞祺表示,在利率市场化的大背景下,货币市场利率和债券利率逐级走高,近期收益率有不同程度的上行,主要是较好地抓住了市场的机会。乐瑞祺表示,春节前货币市场利率预计会维持较高的位置。另有货币基金经理也认为,1月中下旬“跨春节”,从历史情况来看,金融性企业会在跨春节前备足现金,这段时间资金还会相对紧张。

  尽管收益回落尚未显现出来,但是有货币基金经理已经“未雨绸缪”,开始思考协议存款利率下降后如何保持货币基金的收益水平。

  “假设协议存款回到2013年一季度水平,即大概4%左右,与此同时,同期限的短融收益也是4%左右,两者几乎没有利差,届时协议存款的吸引力就不够了。因为投资协议存款,没有任何弹性,投资短融弹性比较好,还可以做一点杠杆,融资或者卖出。所以,如果这种情况出现,就没必要大部分配置协议存款,只是将协议存款作为底仓,短融部分将负偏离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就可以了。”某货币基金经理透露。

  黄力也表示,当资金市场逐渐宽松,债券利率稳定下行时,债券类资产可能会有更高的持有期收益,届时投资将可能向债券类资产倾斜,减少协议存款的配置比例。

  “假如我是余额宝的基金经理,管理上就容易多了。”在小王看来,货币基金管理最大的难点就是对流动性的把握,持有者结构不一样,对流动性的把握也不一样。“余额宝的规模一直是净增长的,假如我是余额宝的基金经理,每次只要选收益率最高的期限去配就行了,因为不用担心赎回问题。如果预期规模持续增长的情况会维持一年,那么,只要不突破基金合同中约定的剩余期限,完全可以这么做,即把新增部分都配高收益的产品。”

  货币基金往往对资金非常敏感,对于新年伊始的资金流向,一位基金经理分析,比较明确的是IPO会分流一部分,估计会有几千亿元;债券方面,银行对债券的新增配置需求不大,主要是到期续配,新增资金更多还是用来填补非标,毕竟那块收益比较高;保险的主要资金还是会配置债券,因为保险有资产负债期限匹配的问题,尤其是寿险,负债比较长,因此资产匹配期限也比较长,而债券长的有10年期的,比较适合。

  踩准IPO节奏投资

  IPO开闸对资金的冲击,也已经成为今年货币基金管理需要重点关注的因素。

  “对于货币基金的管理来说,最主要的是保障账户的流动性,特别是对大规模赎回能有效应对。IPO开闸后,对资金市场可能有所冲击,部分货币基金的申购与赎回将变得频繁,这对货币基金的管理提出了挑战。”黄力同时表示,IPO也给货币基金带了投资机会,可以踩着IPO的节奏进行投资,“这也是一个投资策略。”

  张勇也认为,1月的IPO开闸肯定会对资金面产生影响,预计参与新股认购的机构不少,在市场资金相对较紧的情况下,IPO放行会对资金冲击比较大。在这种情况下,货币基金管理就需要在投资上偏谨慎,期限不要太长,在1月准备充裕的流动性。当然,也可以趁IPO申购期资金需求量大,做一些回购。

  掌握“打新”资金的流动规律,也将考验货币基金经理的沟通能力。小王虽然上任不久,货币基金流动性管理尚缺乏经验,但是他喜欢沟通的性格特点,可能会有利于其通过这次IPO带来的考验。小王分析,今年可能出现这种情况,货币基金被赎回拿去“打新”了,而IPO间歇期,资金又会再回来。“这就需要做到和客户紧密沟通,例如要了解客户会不会参加IPO,当然,这对基金的客户服务也提出了要求。其实打新的申赎对货币基金管理来讲还比较好掌握,因为有明确的时间点,了解了客户的需要,提前做好准备就可以了。难的是不知哪天市场会大跌或大涨,而资金又突然去抄底或者追涨去了,这个就不好把握了。”小王说。

  一位曾任职保险公司的基金经理透露,关于“打新”对货币基金的赎回压力,保险客户方面可以不用过多担心。他分析,“打新”对险资意义不大。“假如打新挣了1000万元,放到险资2万亿元的资金体量中,其实没有多少贡献。险资一般是看中这个股票真的很好,就买进去,等待股价上涨。因为为了打新而打新,卖了之后又要考虑再投资的问题。小保险公司可能会去做,对于大的保险公司来说,还是传统的配置品种更有吸引力。”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 新闻宁夏西吉发生踩踏事故已致14人死亡
  • 体育足总杯切尔西2-0晋级 传奇尤西比奥去世
  • 娱乐春晚主持出炉 朱军下课张国立徐帆入选
  • 财经中铁总裁白中仁抑郁症意外逝世
  • 科技彭博社:纽约时报不是陈光标想买就能买
  • 博客弟子举报院士抄袭造假掀开怎样的内幕
  • 读书优劣悬殊:抗美援朝敌我装备差距有多大
  • 教育80后老板年终奖发50万豪车 考研真题答案
  • 叶檀:债券无违约 金融无信用
  • 姚树洁:深圳女童工被解救是谁之过
  • 徐斌:全球低通胀源于中国储户奉献
  • 董金鹏:苏宁杀入硅谷的商业秘密
  • 花木兰:房贷利率涨还是不涨
  • 龚蕾:2014年美国五样东西更便宜
  • 张炎夏:计划生育是计划经济孪生兄弟
  • 徐强:重启IPO留下的遗憾
  • 姚树洁:当前增速放慢利多弊少
  • 刘正山:经济学的困境与可能的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