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子公司应做稳定器而非风险放大器

2013年09月26日 01:40  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本报记者 李良

  一直很好奇,如雨后春笋般冒出的众多基金子公司,究竟为基金行业承担了怎样的使命?一度记者以为明了,但在和业内更多交流后,却反而变得糊涂起来。

  若站在炙热的财富管理大背景下,基金子公司的定位貌似清晰,即承接了基金行业向非公募业务更纵深的拓展,而且这种拓展近乎没有边界。除了公募基金业务之外,基金子公司几乎什么都能干,诸如银行信贷出表“通道”、房地产项目融资、地方平台项目融资、资产证券化业务、私募股权投资等等已成为基金子公司们频频涉猎的领域。

  有业内人士甚至表示,在现有的政策框架下,与信托相比,理论上讲,基金子公司除了在部分地区不能接受土地抵押,不具备直接放贷资格以外,几乎没有什么业务限制。实际操作中,基金子公司也可以找到合作方,委托银行或者信托公司完成放款,这使得最后的边界也被模糊化。这种近乎无所不能的业务范围,令媒体给基金子公司戴上了“万能神器”的“金冠”。

  这种无所不能的“万能神器”,便是基金子公司横空出世的使命么?答案显然是“NO”。在法制社会里没有无所不能的存在,自然也不会有真正意义上的“万能神器”。因此,市场化色彩更浓的财富管理行业,也必须在逐步完善的法律法规中运行,作为子行业的基金子公司又怎可能成为特例,演化成无所不能的“万能神器”?虽然基金子公司目前业务十分驳杂,近乎“什么都可以做”,夺食的多是信托、券商资管的盘中餐,但这显然不应是基金子公司面世真正使命所在。

  可若非如此,又该如何界定基金子公司的使命呢?在与多位基金子公司负责人的交流中,记者得到的答案依然是五花八门。有的负责人将子公司视为基金公司开疆拓土的利器,因此,不管什么业务,只要能拓展规模、能挣钱就做,注重项目的短期利益且常常忽视风险,对子公司的长远规划几无打算,弥漫着“短、平、快”的氛围;有的负责人则将子公司视为基金公司品牌的延伸,着重安全、可持续发展的非公募业务,希望子公司成为基金公司在整个财富管理行业中的另一只触手,因此,不愿意轻易涉足风险过高的项目……这些人不同的战略思维,让记者也无法找到基金子公司使命的准确定位。

  不过,如果撇开对使命的深究,从另一个角度去思考,或许更能理解基金公司快速推出子公司的用意。一方面,在公募业务发展潜力近乎干涸的今天,基金行业遭遇前所未有的瓶颈,打破已经不能用传统方式,而必须探索出新的道路。在基金专户等非公募领域,已经看到部分基金公司的成功,这表明在公募基金之外基金业依然有广阔的天地。因此,基金子公司的成立未必需要承担明确的使命,其作用也可视为基金行业进一步深化非公募业务探索的“先锋”,成败便显得并不那么重要。另一方面,在基金公司数量不断增加,而公募基金行业格局基本奠定的现状下,新成立的基金公司极难从公募业务中寻得安身立命之所,基金子公司从某种意义而言,可以被视为他们探寻生存之道的另一种尝试。这种尝试对整个基金行业其实是有利的,它会让行业呈现更多的多元化特征,多足鼎立显然比单腿瘸行更利于基金业的稳定。

  但需要强调的是,不论基金子公司的使命如何界定,抑或并无使命一说,基金子公司应当成为基金行业的“稳定器”而非风险“放大器”,不能成为整个财富管理行业的风险转移对象。在监管层努力控制行业风险的时候,基金子公司们不应当变身所谓的“万能神器”,而罔顾可能带来的风险,罔顾可能给基金行业带来的伤害。因此,加强基金子公司的风险控制不应只停留在纸面呼吁,而应真切落到执行力上。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 新闻沈阳刺死城管小贩夏俊峰今天被执行死刑
  • 体育亚冠-孔卡穆里奇各两球恒大4-1 视频
  • 娱乐李某某案26日宣判 专家预测刑期8年左右
  • 财经达能医疗子公司被曝行贿百位北京医生
  • 科技iPhone 5s/5c成本均不到200美元
  • 博客中国周刊:小贩夏俊峰之妻(图)
  • 读书延安整风:周恩来被批成党内最危险的人
  • 教育院士旧照走红被封学霸版吴彦祖(图)
  • 叶檀:如何征收遗产税?
  • 方泉:炒股要避开腐败驱动力风险
  • 雷思海:美联储完全退出QE起码要20年
  • 黄小鹏:产业政策泛滥成灾何时休
  • 连平:流动性风险是地方债务最大风险
  • 易鹏:不要误解以房养老的善意
  • 安邦智库:过剩产能可以到非洲去
  • 孔浩:房价泡沫即将毁灭中国财富根基
  • 叶檀:资金紧张 高负债者自求多福
  • 刘军洛:中国楼市到了生死攸关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