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大证券ETF套利策略缺陷 机灾还是人祸

2013年08月19日 23:03  21世纪网 
景顺长城量化及ETF投资总监黎海威 景顺长城量化及ETF投资总监黎海威

  核心提示:设置了8000万的当日现货交易额度,却出现72.7亿元的巨额资金交易。光大证券的内控机制几乎成为了摆设,这是“机灾”还是人祸?

  21世纪网 设置了8000万的当日现货交易额度,却出现72.7亿元的巨额资金交易。光大证券的内控机制几乎成为了摆设,这一场风波很难界定是“机灾”还是人祸。

  8月16日,光大证券乌龙事件让ETF套利一时成为网络上的热门词汇,诸多网友表示“不明觉厉”(虽不明白,但是觉得很厉害)。实际上,ETF套利作为量化投资的一个流派,在中国尚属于新鲜事物。

  据此,21世纪网专访了景顺长城量化及ETF投资总监黎海威,以光大事件为例解读量化投资的流程和内控机制。黎海威认为,要想避免类似事件的发生,必须要有可靠的平台、遵守严谨的流程,在风控、内控管理上不应有盲点,“设置一些红线来规避错误的发生”。

  ETF套利的速度神话

  据了解,量化投资有以基本面为主,持仓时间在几个月到一年左右的基本面量化;也有注重短期投资,持仓几天到几周,以识别各种形态,找出统计规律的统计套利;甚至有一日内交易数次甚至几毫秒交易一次,不持仓过夜的高频交易。

  而据光大证券公告显示,出事的光大证券自营盘,当天所做的正是ETF套利操作,这种操作就属于高频交易。在执行过程中分秒必争,景顺长城量化及ETF投资总监黎海威告诉21世纪网,这种套利盘越来越注重硬件开发、执行效率和准确性。在简单的套利策略中,拼的就是速度,执行速度快才能赚到钱。

  光大公告显示,事件当天,交易员分析判断180ETF出现套利机会,于9点41分、10点13分、11点02分,通过套利策略订单生成系统发出三组买入180ETF成分股的订单。

  但由于订单生成系统存在的缺陷,导致在11时05分08秒之后的2秒内,瞬间生成26082笔预期外的市价委托订单;由于订单执行系统存在的缺陷,上述预期外的巨量市价委托订单被直接发送至交易所。

  随后,11点05分开始,在短短三分钟之内,A股创造了史上前所未有的一幕:上证指数猛烈拉升,瞬间飙升逾100点;71只沪深300成分股罕见步伐一致触及涨停;近百亿资金涌入,总市值迅速被拉高上万亿。

  黎海威推测认为,虽然一般做套利交易时,为了控制交易成本,减少被竞争对手发现交易痕迹(foot print)的概率,会分时、分量来做,这是因为套利交易一般获利空间较小,应充分考虑市场冲击成本,以市价进行大量成交会使得交易无利可图。

  但是光大证券在较短时间内以市价挂单成交,是能对大盘产生影响的。量化的这只蝴蝶在交易员按下键盘后,其效应才刚刚开始。

  “就好像把石头投入平静的池塘,会产生水花(涟漪)”,黎海威分析道,光大巨额资金进入市场后,那水花对市场价格肯定产生了扰动。“做ETF套利的不只光大一家,其他公司对这个扰动也会产生反应,但不一定会追涨。如果发现光大的交易有利可图,他们会追进;但是如果发现价格已经升得过高,他们也可以做反向交易,进行套利,从而抵消掉这种扰动”。

  另一方面,黎海威表示,从盘面上看,当时的行情有两拨,这也反映了投资者的犹豫心态。“之前创业板涨的多了,很多基金经理开始看淡小盘股,而他们手中也握有一些资金,在等待信号,试探大盘股。 而大盘股突然上涨让很多人以为是启动的信号,害怕错失行情,于是迅速跟入。这可能是大盘在当天上午收市前走高的重要原因”。

  内控成摆设

  虽然在高频交易中,速度十分重要,但是相应的风险控制也不能存在盲点。在光大证券的公告中,公司将事件原因归结于策略投资部使用的套利策略系统出现了问题,即订单执行系统针对高频交易在市价委托时,对可用资金额度未能进行有效校验控制,而订单生成系统存在缺陷,会导致特定情况下生成预期外的订单。

  “按照过往做交易的经验,套利机会出现得快、消失得也快,交易要拼速度”,黎海威表示,但是也要遵守规则。在黎海威了解的量化投资流程中,首先,要根据策略容量、历史表现和稳定性,给交易员、套利策略设定限额。其次要制定止损方案,套利交易在进行中如果出现异常,比如根据实盘和市场反应,套利操作出现了亏损,需要实行止损措施。

  据悉,发生乌龙事件当天,光大证券策略投资部核定的交易员当日现货交易额度为8000万元,并在交易开始前由审核人员进行了8000万元的额度设定,但最终却产生了72.7亿元的交易量。

  而在证监会的新闻通报中,证监会强调在核查中尚未发现人为操作差错,但光大证券该项业务内部控制存在明显缺陷,信息系统管理问题较多。

  规范的量化系统应该是什么样呢?黎海威向21世纪网介绍说,一般量化系统在上线前需经历重重考验,第一是严格地回测,比如在大跌的极值情况下进行压力测试;第二是进行模拟盘测试,这需要长期的跟踪测试;第三就是进入实盘阶段,但是投资额度也是慢慢增加,不能一次投入巨额的资金。

  而21世纪网在18日的光大证券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这次出事的系统已经试盘运营了四个月,事发后光大证券自行核查,发现策略部自己开发的订单制定系统的逻辑判断是:如果订单执行系统在150秒内没有反馈汇报,它就认为前面的一篮子股票没有被执行,在后面会把前面的代码再执行一遍,由此产生额外的订单。

  这场由机器引发的“血案”,似乎正慢慢淡出人们的视线,但是短期对量化投资这一新投资方式,还会有一些心理层面的冲击和质疑。不过黎海威认为,并不能因噎废食,“量化投资在处理速度、信息集成上有优势, 适应了资本市场发展的潮流, 能捕捉到传统投资无法涉足的机会”,中长期来看不会有影响。

  不过,这一事件也给投资界很多警示,未来将更加注重对系统和流程的管理。黎海威认为,要避免类似事件的发生,必须要有可靠的平台、遵守严谨的流程,在风控、内控管理上不应有盲点,“设置一些红线来规避错误的发生”。(21世纪网胡文静)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 新闻河南公交车上持刀杀人案已致3死
  • 体育英超-曼城4-0 NBA-曝火箭签下实用干将
  • 娱乐刘晓庆声明公开去年结婚 先生将门之后
  • 财经中储粮窝案引质疑:国资委在哪检察院在哪
  • 科技中移动4G倒计时:全年417亿砸向建网
  • 博客马未都:汽车限行扣分合理吗?
  • 读书蒋经国为何启动台湾改革终结蒋家王朝
  • 教育27岁小伙两次退学三上大学为了啥
  • 沈建光:反思“四万亿”恐惧症
  • 赵伟:世界经济三大核心此消彼长
  • 安邦智库:宏观调控已明确转向稳增长
  • 张五常:打压楼市会导致泡沫吗
  • 齐格:做影视明星需要哪些代价
  • 叶檀:房价高了 温州解套了
  • 陈序:未来房地产调控底线看年底
  • 潘英丽:中国金融结构需要大调整
  • 陈季冰:中国企业家的历史性抉择
  • 金岩石:中国三个大众投资市场哪个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