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锐债两月断崖暴跌逾20% 基金经理弃之不舍

2013年08月02日 07:46  证券时报网 
11华锐01(122115)月K线图11华锐01(122115)月K线图

  11华锐01(122115)近两个月跌幅达20.83%,居两市公司债和企业债同期跌幅首位  

  证券时报记者 朱凯

  “不要迷恋哥,哥只是一个传说”——把这一流行语套用在“11华锐01”(122115)公司债身上,似乎颇为贴切。今年6月初至今,该债券由99.58元狂泻至昨日收盘的78.84元,跌幅超过20%。与高风险的股票相比,这类债券的“固定收益”已成为美丽传说。

  断崖式下跌为哪般?

  昨日,11华锐01以80.75元开盘,2分钟后冲高至81.20元便开始下跌,最低触及77元。近两个月来的跌幅已达到20.83%,是深沪两市共约1500只公司债和企业债中跌幅最大的品种。

  对于其登上跌幅榜榜首的原因,多位机构人士认为,除经济下行预期、流动性紧张等宏观大环境外,华锐债发行主体华锐风电(601558)公司本身的业绩亏损、所谓财务造假风波等的影响,无疑更为重要和直接。由此导致的债券评级下调、质押比例降低甚至“出库”等风险的发酵,成为其持续下挫的助推剂。

  兴业证券固定收益分析师柯鸿告诉记者,今年4、5月开始,国内金融市场各类事件交织,对整个债券市场造成流动性压力。同时,今年经济大环境存在压力,在改革调结构和企业转型的过程中,也势必会对部分行业和企业形成冲击。

  北京某券商资管固收投研总监表示,投资债券回避不了的一个问题就是杠杆比例,即其在交易所的质押率。随着评级不断被下调,11华锐债目前的折合标准券价格仅为59元,质押率降低意味着机构“被迫”去杠杆,投资价值大幅缩水。同时,一旦评级降至AA以下,按照现有规则就要被剔除出质押库,情况将会更糟。

  据Wind资讯统计,华锐风电的主体评级已由2011年9月发行前的AAA逐级降至AA+、AA,债项评级也已跌落至最新的AA。尽管其评级机构联合信用在今年5月30日给予其稳定展望,但仍无法阻挡11华锐债接下来的断崖式下挫。

  基金经理“弃之不舍”

  一位不愿署名的上海某合资基金公司固收总经理告诉记者,华锐债目前最大的问题不在于估值或投资回报率,而是众多已买入该品种公募基金的流动性压力——如果连续两年亏损,该公司债或面临退市风险,债券将无法交易。一旦出现集中赎回,后果将不堪设想。

  据公开资料,鹏华基金是目前持有11华锐01的大户之一。而据业内人士判断,持有该券的其他基金公司应该还有许多。

  “鹏华的这些都是封闭式产品,没有多大问题。而且当前(华锐)公司账上的现金很充裕,还本付息不会有压力。”熟悉鹏华基金相关产品的人士告诉记者。

  对于11华锐01,多数基金经理都表示出了“弃之不舍”的态度。某位已“深陷其中”的开放式基金经理对记者说,他担忧的是舆论一旦转向,则可能引爆非理性赎回潮,再好的产品也会变得没有价值。与超日债不太一样的是,华锐盘子大,相关政府部门不可能对此“坐视不管”,风险应该是可控的。

  年化收益20%的诱惑

  平安证券[微博]固定收益部执行副总经理熊珣对证券时报记者分析道,监管风暴对华锐债本身的直接影响不大,也没有出现机构投资者刚性赎回的流动性压力,因此目前这一状况更多是羊群效应所导致的,债券本身的价值被忽略了。

  个人投资者现在买入11华锐01的风险几何?最佳的投资收益能达到多少呢?

  上述上海的基金经理表示,个人投资者现在以净价79元买入,如果选择5年持有到期(2016年12月27日),其100元到期票面价格就可盈利21元,还有其6%的票息收入;如果选择在第三年末(2014年12月27日)回售给公司,算上一定比例的上调收益及原始票息,最佳的年化收益率或可达到17%-20%。

  “对个人而言,风险也是存在的,一旦公司债退市,投资者就丧失了交易变现的机会。而如果公司主体经营不善,也可能影响债券短期的净价。”华东某券商债券研究员指出。

  证券时报记者统计发现,除11华锐债外,目前跌幅较大的上交所公司债还有11安钢02(122105)、12金泰02(125013)等。深交所的“12湘鄂债”(112072)、“12中富01”(112087)等公司债,近两个月来的跌幅也均在10%以上。但要注意的是,跌得深并不意味着就具有投资价值,还必须研读公司的营收基本面。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 新闻陕西产科医生涉嫌抱走新生婴儿跨省拐卖
  • 体育亚锦赛男篮一队11年首负韩国 3分14投0中
  • 娱乐曝周迅霆锋已发展2年 柏芝挟双子做筹码
  • 财经百城房价连涨14月 中房协上书要求稳预期
  • 科技摩托发布Moto X:主打定制与体验 图集
  • 博客司马南:我朋友也有信王林大师的
  • 读书限时特价:1元图书刮起周末阅读风暴
  • 教育学生负担过重已成民族之痛 高考录取
  • 张捷:中国私有化面临沉重历史包袱
  • 罗天昊:“大陆经济”走投无路?
  • 齐格:美国如何惩办丑闻企业
  • 叶檀:政府纵容过剩产能
  • 刘杉:政府担心房价与债务危机共振
  • 陶冬:手头有钱现在该放在哪里
  • 水皮:楼市调控口径为什么会大变
  • 孙立坚:宏观经济四大问题的政策建议
  • 赵伟:克强经济学必须直面的一道难题
  • 江濡山:钱荒背后的金融黑洞有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