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建利
在电梯间,有人问基金经理:最近在忙什么?基金经理回答说:炒股票。然后对话双方哈哈一笑。这是证券时报记者在深圳一家基金公司的电梯里碰到的真实画面。说基金经理在炒股,确实如此,基金经理掌管那么大的资金,经常在发买股票和卖股票的交易指令。然而,根据A股市场的相关规则,基金经理确实又是不能炒股票的,基金经理说的炒股,其实是在替持有人理财。
有关部门上周就制订基金从业人员证券投资管理规则向基金公司广泛征求意见。该规则将配合6月份新《证券投资基金法》的实施,对规范基金从业人员证券投资行为作出具体规定。根据新《基金法》第十八条的相关规定,包括基金经理、研究员等在内的投研人员可以在报备之后炒股。
从法理上说,基金经理也有为自己理财的权利,但长期以来,A股市场上的基金经理替成千上万的持有人理财,自己却不能投身到股票投资的洪流中去,尤其是在2006年、2007年的大牛市中,相比动辄百万的年薪,如果基金经理在大牛市中自己可以炒股,可能百万年薪对于他们来说并无多大的吸引力。不能不说,基金经理理财权利的缺失,是老鼠仓屡禁不止的一大原因。各种形式的内幕交易和利益输送,败坏了基金经理的名声,污染了资本市场的空气。
如果基金经理从法理上确定可以炒股了,那么,接下来只有两种选择:买股票或者是不买股票。如果基金经理买股票了,如何界定自己买的股票和掌管的公募基金买的股票之间的边界,设置一道安全的防火墙,是摆在监管层面前的一大难题。基金公司如何从交易系统、流程设置等诸多方面做好防控,也是一大挑战。
撇开这些不论,如果基金经理买股票后,自身投资的业绩超过公募的业绩,就会面临这样的诘问:为什么你自己做得好,替持有人理财却做不好?如果基金经理买股票后,自身投资业绩低于掌管的公募业绩,基金经理又会面临这样的责难:你连自己的股票都做不好,有什么资格替持有人来理财?同时,基金经理很有可能还会受到舆论的奚落。即便基金经理自身投资股票的业绩不会向外公布,自身投资业绩不如公募业绩,会不会心理上不平衡转而搞内幕交易和利益输送?
如果法律上允许基金经理炒股之后基金经理仍然自己不投资股票,这也是基金经理的权利。问题是:又会有人责问基金经理:你为什么不买股票?你自己都没有信心,又如何替持有人炒好股票?都会让基金经理陷入“里外不是人”的困境。
中国上市公司舆情中心认为,从法理上允许基金经理投资股票,在“情”与“理”之间如何求得平衡,同时设置好防火墙制度,相当考验监管层、基金公司、基金经理的心智和应对水平。任何一项法律制度的出台,不仅要考虑法律层面的完备性,还要考虑到现实的可操作性。任何美好的愿望,如果理想和现实总是那么远,就很难真正“接地气”。 (作者系中国上市公司舆情中心观察员)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