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发起式基金迅猛破冰 一周内三只基金上报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7月07日 08:45  华夏时报微博

  本报记者 付刚 北京报道

  引发基金业内热议的发起式基金,仅在开闸第二周就“火速”面世。《华夏时报》获悉,一周之内已有3家基金公司向证监会上报了各自的发起式基金产品,从中可窥基金公司对其的重视程度。

  发起式基金,是基金公司动用股东资金、公司固有资金、公司高管人员或具有基金经理资格的人员出资,认购新基金的金额不少于1000万元,且认购份额的持有期限不少于3年。

  近两年,公募基金股东、管理者、持有人利益不统一,管理者往往迫于股东压力急功近利向规模看齐而忽视持有人的利益。发起式基金的火速出炉,体现出持有人与管理人利益捆绑的重新定位。

  记者注意到,除了发起式基金这一“火速出台”的新政外,上半年监管层针对基金行业内人才流失、基金公司管理制度改革、基金产品创新等问题出台了诸多新政。在接受记者采访的机构人士看来,系列新规有望开启基金业发展的新时代,对推动基金业市场化改革以及向财富管理行业转型具有十分深远的意义。

  监管层大力推进

  7月2日晚,据证监会最新公布的基金募集申请进度表显示,6月25日,天弘基金公司便向证监会递交了国内首只发起式基金(债券型)的申请材料;此后2天,国金通用基金公司也递交了一只混合型发起式基金的申新材料。

  国金通用成立于去年11月2日,该公司上报的首只产品即为发起式基金。记者了解到,天弘在上报发起式基金之前,还率先打造了业内首只准发起式基金。天弘基金公告称,将于年内两次自购旗下股基天弘永定合计530万元,自购资金锁定3年,这与发起式基金“共赢”的精髓相一致。

  让人关注的还有,6月29日,另一家基金公司——鹏华也上报了一只发起式基金,并已获证监会受理。据悉,该基金是一只主要投资中小企业债券的固定收益类基金。

  显然,发起式基金的到来比很多业内人士预计的更快。这是因为,今年初始,关于种子基金的讨论才开始进入媒体和投资者的视野。但进入6月,监管部门的步伐加快,使得发起式基金推出的时间表也大幅加快。

  6月21日,证监会向各基金公司、基金托管银行下发《关于增设发起式基金审核通道有关问题的通知》及《关于增设发起式基金审核通道有关问题的说明》,为发起式基金开辟一条审核通道。

  上述办法修改一周内就有基金公司上报,可以看出基金公司对发起式基金的重视程度。

  据天弘基金市场部总经理曹朝龙向记者透露,天弘在监管层组织行业内公司研讨发起式基金时,便开始筹备这一产品方向。

  国金通用总助李修辞也表示,由于国金通用是新基金公司,在前期产品设计中,已储备了权益类、固定收益类、指数类的所有产品线研究。

  鹏华相关人士则向记者透露,该公司一直在产品创新上有所筹备,自接到通知及相关文件后就立即组织内外部进行可行性分析,从而率先通过新开通道,递交了发起式基金的申报材料。

  新公司更适合“发起式”

  根据规定,发起式基金较普通公募基金募集门槛大大降低,发起式基金成立规模不得少于5000万元,募集人数不少于200人,而普通基金需达到2亿元的标准才能成立。这2亿规模,曾令不少渠道资源匮乏的中小基金公司在新基金发行时,陷入困境。

  记者注意到,近两年不佳的股市状况对新基金公司和小型基金公司制造了极大的生存压力,资产规模排名靠后的公司,其基金拥有量多在1-2只,且管理规模均低于10亿元。如一年前刚成立的方正富邦,规模仅为1.71亿元,只有华夏基金(微博)公司的千分之一。

  “在目前的市况下,可能还是新基金公司比较适合设立发起式基金。”华泰联合证券基金研究中心总经理王群航(微博)表示,新公司的竞争压力巨大,没有历史业绩无法吸引投资者,发起式基金可以作为其营销宣传的突破口,有利于本身在渠道和品牌方面并不占优势的新公司发行新产品。

  上海证券基金评价研究中心首席分析师代宏坤(微博)也指出,发起式基金的开闸为未来实施基金的注册制作准备。此外,发起式基金将投资人的利益和管理人的利益进行捆绑,虽然这样的捆绑不见得能提升业绩,但可以强化管理人的责任心。

  海通证券基金研究中心总监娄静认为,发起式基金成立门槛降低,有利于基金管理公司产品的发行,减少现在基金募集过程中出现帮忙资金等现象。

  行业创新要突破产品端

  在南方基金(微博)投研总监邱国鹭(微博)看来,证监会6月底一连修改三项基金行业相关管理办法,这套组合拳的最大亮点不仅为基金投资领域松绑,对股权限制的放松,也为基金的组织形式带来了想像空间。

  他向记者指出,“放松监管,加强管制”符合市场化的潮流,但对于基金公司是机会也是挑战,比如中国香港监管部门对南方基金的香港分公司限制非常少,“你什么都能做但不表示你什么都做,一定是在你的既有优势上面走专业化的道路。”

  邱国鹭强调,目前基金的创新更多集中在产品方面,下一步,基金在业务、组织管理、收费模式方面的创新将成为行业创新谋变的重要看点。“基金公司创新发展的方向,要从简单的基金公司向现代财富管理公司的转变,但具体战略可能还需要公司内部再研究。”

  *ST远东重组第三季:“高价保壳”

  1200万买100万资产

  本报记者 包涵 北京报道

  “保壳”可以令一个公司多疯狂?远东实业的重组道路可以给出答案。

  “远东的重组就没停过。公司原本是做服装的,2009年因连续亏损被暂停上市。后来公司新的实际控制人姜放,想把他妻子的房产公司注入借壳,结果因为国家调控,去年6月黄了。2011年又准备吸收合并四川永祥的多晶硅资产,引得好多PE高价突击入股永祥,结果重组又终止了,不知道套进去多少人。如今马上又说做文化产业。既然想做文化,那姜放去年干嘛要把公司旗下的远东文化公司低价卖给他妻子呢?”一位远东实业的股东向记者抛出质疑。

  为了跟“退市大限”赛跑,在宣布上次重组流产之前,公司已悄然启动另一个收购。6月21日,公司发布公告称,拟以1200万元收购深圳艾特凡斯智能科技有限公司51%的股权,如果能获股东大会通过,公司的主营业务将转型文化产业。

  7月6日,*ST远东召开2012年第一次临时股东大会,审议并通过了上述股权收购议案。该项议案从公告到表决通过,前后不到半个月,可见公司保壳之急切。那么主营业务恢复之后,*ST远东年底之前能否恢复上市呢?“能不能恢复上市还不能做定论,要看监管层的审批,我们会做积极的沟通。” *ST远东证券代表叶涛告诉记者。

  新重组资产评估翻8倍

  “为什么要用1200万元去买一个对应净资产只有100多万元的股权呢?太高了。” 对于*ST远东这笔新收购,上述远东的股东提出了他的质疑。

  记者翻阅*ST远东的公告发现,这家叫深圳艾特凡斯的科技公司去年9月刚刚成立,注册资本仅100万元。截至去年年底,净资产只有9万元,净利润为-91万元。不过到了今年4月份,这家公司的净资产突增至264万元,净利润也激增为255万元。

  更离奇的是,该公司被远东实业收购时所做的评估报告显示,以4月30日为基准,其评估值已高达2422万元,跟其264万元的账面净资产相比,增值率达到了815.42%。

  而体现到远东收购的51%的股权上,的确是相当于用1200万元买下价值仅134万元的股权。可如果采用资产基础法评估,那51%的股权其实只值133万元。

  “1200万的确是评估后的价格。我们采用的是收益法,要将未来预期的现金流折算成现时价值,这种方法更能合理反映公司股东全部权益价值。”叶涛表示。

  那么公司为何会选中这样一家小公司来收购呢?叶涛称,他们主要是看中了艾特凡斯作为文化科技企业的前景和跟公司现有文化业务的契合。在问及此次收购涉不涉及关联交易时,叶涛回应,“从我们现在掌握的材料上看是没有的。”

  蹊跷的“奖励”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收购有一个蹊跷的附加条款,即如果艾特凡斯2013年和2014年净利润分别超过2000万元和3000万元的话,应拿出超过部分的50%作为奖励给艾特凡斯的原股东,但总额不超过500万和1200万元。

  “本来就高价买资产了,远东还同意了对方股东这样的要求,说明公司确实急于收购这家公司,以便保住远东这个壳。毕竟跟四川永祥的重组已经黄了,可按照上市公司的退市新规,年底必须拿出说法,时间已经明显不够用了。”上述股东表示,但收购里面没有提到,如果净利润达不到,对方该给远东什么补偿,所以不知道这算不算是一个对赌协议。

  叶涛给出的解释是,原股东认为艾特凡斯已表现出强劲的利润增长,如果明年净利润真可以达到2000万的话,那现在1200万的收购款可能并不能完全体现出企业的价值,所以设置了这个条款,不存在对赌。

  上述远东股东还对另一件事表示了不解,即2011年时,公司将旗下的远东文化公司以660万的价格转让给了公司的第二大股东常州服装集团和姜放的妻子罗兰。既然公司走文化产业路线,为何当时要把这部分资产剥离?

  对此叶涛则回应称,去年公司正在进行多晶硅资产的重组,对手方明确表示公司现有的产业要进行清理,所以才不得已将远东文化公司转让给第二大股东。“现在既然与永祥的重组已终止,这块资产就没必要剥离了,仍归公司所有。”

  姜放的“保壳”财技

  *ST远东的保壳历程一直闪烁着地产商姜放的身影。

  姜放,美国籍,曾创立过沈阳玛莉蓝国际实业和大中华国际控股公司,在东北从事高档住宅和写字楼的开发。2008年,姜放从远东原实际控制人林晓滨处接盘股权,从而入主上市公司。

  2009年1月,姜放打出“房地产”这张重组牌,打算以每股2元的价格,向沈阳雅都投资公司发行2亿股,购买其所持的沈阳云峰投资公司100%的股权。然而这成了颇受质疑的一个方案,不仅因为他父亲和妻子是雅都的股东,弟弟是云峰的股东,更是因为云峰公司利润稀薄,仅靠一家超市租赁场地来获利。因沈阳云峰的质地受到质疑,加上国家对地产的调控,该重组方案久拖未决,2011年6月自动终止。在此期间的2009年3月,*ST远东因三年亏损被暂停上市。

  转型地产失败后,姜放没有放弃。仅过了一个月,公司又祭出第二个重组方案,吸收合并四川永祥股份,转型光伏企业。在此期间,姜放又被质疑与永祥股份的第四大股东星长城基金(微博)有关联。不过今年7月3日,公司终因时下市场已对多晶硅的故事冷淡,而终止了重组。

  2012年年底的大限即将到来,如今的艾特凡斯已成为公司最后的机会。“如果这次再失败,大家只能一起退市了结。”上述远东的股东称。

  私募冠军张超被调查

  紫石投资风波牵连旗下产品

  本报记者 杨卓卿 深圳报道

  明星私募基金经理张超被曝遭调查,这无疑又给今年的阳光私募群体披上一层阴霾。

  时至今日,紫石投资对外界媒体的采访一概回绝。在7月3日,公司发布的公告中,紫石投资表示公司运营正常,且声称之前媒体报道与事实严重不符,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无风不起浪,不少业内人士均向本报记者表示,紫石投资张超遭调查并非空穴来风。“去年下半年在业内就传出这样的消息,直到最近被媒体披露,事情越来越清晰。”一位私募人士反映。

  一位与紫石投资与业务联系的券商工作人员则向记者反映:“公司是紫石投资一只产品的证券经纪人,现在好像已经在讨论是将产品清盘,还是找人接盘了。总部在积极跟进相关情况,我们营业部也在不断跟客户解释。”

  记者连日多次致电张超本人,其手机均是关机状态。而记者于7月5日发往其邮箱的采访邮件亦没有在7月6日下午5点之前收到他本人的回复。

  张超其人

  由于去年上半年让人惊艳的业绩,本报记者还曾对张超进行过专访。

  记者眼中的张超个性温和,态度谦虚。对于过往成绩,他一直向记者强调是“偶然”所致。在此前,不少与其打过交道的业内人士都对他印象不错。

  “我们当时销售紫石投资的产品时,他的一期产品还在运行,成绩很好,所以不仅我们,包括不少客户对他的整体印象都不错。”一位券商工作人员反映。

  “去年上半年,我们也曾数次前往紫石投资做调研,张超给人的感觉还是蛮平和的。我们当时对其并无特别的印象,只是觉得他的投资逻辑较为一般。60%主观选择成长股,40%靠量化模型选择。”一位私募基金研究机构的高级研究员则向记者表示。

  本报记者最近一次联系上张超是在去年8月底9月初,今年上半年数次致电他本人,电话均是关机状态。

  如果没有此次调查风波,1978年出生的张超的阳光私募路可谓颇为顺遂。

  1995年,张超进入天津大学学习计算机专业,1998年,还是大学生的张超开立了第一个股票账户,开始证券投资,尽管并无经验,还是在资本市场上赚得第一桶金。

  2003年,张超利用闲暇自己设计了一项数量化的交易模型,他坚定地认为资本市场将迎来大机会,他设计的这套交易模型将为他带来颇为丰厚的收益。2004年他将积攒下来的30万自有资金投入股市,据他本人反映,依靠这套模型时至今日已实现上百倍回报,而在今年年中,他也一直在完善精进这套模型。

  2007年,上海紫石投资有限公司成立。经过数年的积累发展,2010年底,张超再次决定转型阳光私募。2011年1月1日紫石投资第一个结构化产品“紫石一期”成立。

  调查风波

  一石激起千层浪。

  媒体报道,知情人士透露去年证监会开始对紫石投资董事长、去年上半年阳光私募冠军“紫石一期”的基金经理张超进行调查,发现他管理的产品交易记录和某公募基金公司高度重合,涉嫌内幕交易。

  在此期间,各大媒体均未能同张超本人取得联系,“张超潜逃在美国”一说也便传得沸沸扬扬。之后,紫石投资承认证监会调查公司一事,但称这只是监管部门的例行调查,在私募界中很常见。

  对于张超的去向,紫石投资市场部总监邓晶则表示,张超并非出逃在外,而是与紫石投资的其他高管一起去学习性度假。

  由于结构化产品“紫石一期”在2011年上半年勇夺阳光私募冠军,去年6月紫石投资顺利发行了阳光私募“紫石超越”,募集规模达1.5亿,并于去年9月又发行了3亿规模的“紫石超盈”。去年12月,“紫石一期”运行时满一年已经结束,“紫石超越”及“紫石超盈”的业绩表现却与“紫石一期”大相径庭。如今,“紫石超越”还将紫石投资变为众矢之的。

  根据已经披露的公开资料,2011年年末,紫石超越和华富竞争力基金建仓华东科技,分别成为公司第十和第五大流通股股东,持有176.5万股和400万股。截至今年3月底,前述两只产品又在前十大流通股股东中一起消失。

  两只产品的“步调一致”不仅体现在此,2011年四季度“紫石超越”和华富竞争力共同进驻广州浪奇,分别持股234万股和450.6万股而跻身上市公司第二及第三大流通股股东。截至今年三月底,“紫石超越”和华富竞争力均依旧坚守广州浪奇,分别位列第五和第七大流通股股东。

  在上市公司东风股份已披露的信息中,同样可以探寻出“紫石超越”与华富竞争力的“步调一致”。资料显示,华富竞争力基金参与了东风股份的网下申购,并中签22.22万股。一季报显示,华富竞争力总持股升至147万股,位列东风股份第一大流通股股东,同时“紫石超越”建仓91万股,位列第四大流通股股东。

分享到:

> 相关专题: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 新闻民航局:新疆劫机事件机上未发现爆炸物
  • 体育温网-费德勒胜小德八进决赛 与穆雷争冠
  • 娱乐汤嫂突袭提离婚 阿汤哥措手不及
  • 财经武钢修锁补鞋做电商 钢企非钢转型引争议
  • 科技韩寒告百度案7月10日开庭 要求关闭文库
  • 博客孟非:非诚走红原因 董藩:楼市已到底部
  • 读书延安往事:林彪没离婚就与叶群再婚
  • 教育港校内地招生十年:“高烧”已退魅力尚存
  • 育儿预产期过一两周出生的宝宝更聪明
  • 健康不下厨也能吃得可口 防暑降温攻略
  • 女性中国成注水奢侈品倾销地 巴黎高定时装周
  • 尚品男人做炸酱面更好吃? 经典宝马M3改装集
  • 星座周刊下周言行不一 测你生活死角
  • 收藏古董劳斯莱斯4640万 连环画稿价超千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