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工银瑞信杜海涛:三季度可能出现经济拐点(3)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7月12日 14:27  新浪财经

  保障房这块,我判断三季度是环比的拐点,四季度上升,这块是拉动最强的。我理解,“十二五”规划提出3600套保障房的问题,从政策的导向来看是决定民生的问题,我认为这块更多的也是解决贫富差距的问题。尤其是过去10多年,房地产价格涨了这么多,贫富差距矛盾这么突出,也有一些社会矛盾出现。中央政府通过这个政策解决民生,解决贫富差距的问题。今年提出的目标,1000万套,要求9月30号之前必须全部开工,刚才说拖到10月底,不能再拖了。问题出现在资金的问题,不是地方政府土地政策不配合。地方政府拿不出来钱,搞保障房建设,中央政府这次没有像2008年那样有那么大的配套资金跟进。今年地方政府的问题是,银行全面收紧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贷款,同时银行也收紧了整个信贷的额度,这种情况下,决定了地方政府的平台公司或者是搞保障房建设的企业拿不到钱,导致1000万套开工的目标被迫延后。中央和地方政策的驳议后,中央政府通过发改委下发一个文件,来解决一个资金的问题,我认为今年是“十二五”开局年,对地方政府来讲,既有保障房的问题,也有“十二五”期间重大工程项目的问题,都因为上半年信贷资金的约束,导致项目进展严重低于地方政府的预期。一旦地方政府融资平台为保障房这个口子开了以后,我相信地方政府可以通过其他渠道来解决资金,保障房可能也会启动,同时其他项目也会启动,这样的话可能会导致整个投资又有一个比较好的增长,尤其是保障房这块链条比较长,对上下游的拉动比较好。资本市场围绕保障房已经是炒作几个月了,所以我感觉今年保障房的的确确是看到经济拐点,接下来经济再增长的一个推动力。保障房也缓解了解决当前房地产调控的一个困局,目前我们看到的房地产调控,都是在压制需求,无论是二套房,三套房,让贷还是不让贷,一套房提高多少,首付比例还是通过贷款的利率成本,都是在压低需求。供给的角度来看,我们国家的房地产调控从来错误的政策都是调控和需求,没有说加大供给。这次我看到一个好处,就是保障房的建设。去年的中国商品房销量大概是9亿平米,如果按100平米一套的话,是900万套,今年说要搞1000万套,可能明年下半年才能建成。“十二五”期间搞3600万套,去年那么火的房地产市场,供给一下相当于翻番的增长。虽然保障房和廉租房解决的是城市的一些低收入家庭的住房问题,可能是中产阶级偏下的这部分家庭的问题,但是我想说,从整个供求大链条来讲,它是属于有效供给的投放。

  把一部分被迫通过商品房市场来解决自己的住宅问题,分流到保障房这块的市场,对于国内房地产的调控,对于房价的控制来讲,也是非常必要的,而且有意义。所以我感觉保障房这块,既对经济的下行有一个很好的托底的东西,同时对当前的房地产调控非常有意义的,因为房地产的调控是不得不做的,这是国家和老百姓真正关注的问题。2004、2005年炒房子的时候,政府一刀切,把需求卡死了,结果抑制的需求在2006、2007年进行了大爆发,导致新一轮的房地产问题又上去了。所以说老靠需求调整,一定会导致房地产价格的大幅度波动,涨两年,停两年,再涨,再停。这样通过供给,我相信对价格后期是会有一个理性的帮助。

  当前市场怎么看?投资来看,我前面提到,我一直做债券,我看股票市场的角度可能跟很多股票的研究员和基金经理是有差异的。他可能看这个股票,好不好,这个行业好不好?我现在主要是看现在股票市场整体的估值,市盈率到底是什么情况。6月份的时候,沪深300动态的市盈率在12到13倍,什么概念呢?市盈率是  简单的P除E,倒数就是相当于每年这个投资的回报,12到13倍,相当于这个股票每年有7%到8%的回报,它跟债券不一样,不是每年分红的。有的公司分红率高,有的公司一直是铁公鸡,一毛不拔。12、13倍对应的相当于7%8%的债券收益率,这么高的收益水平,在债券市场上是不是能找得到?只有很烂的一些地方政府平台的利率能达到7%以上的水平,其他的比如说三一级的,或者是2A+的水平都很高,目前相对于债券市场它还是有一定的吸引力的。当前沪深300的PE是什么样的水平呢?右边的图可以看得到,现在PE是接近2008年低点的水平,这个是2008年的9月份的一个水平,在历史上它属于非常低的水平,比2005年的熊市的点还要高一些。

  所以,无论是相对债券市场来看,还是相对于过去历史时间来看,目前大股票的估值都非常便宜,前面祝老师也提到了,我们公司也对宏观有一个判断,当前的市场对宏观经济的判断是过于悲观了,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我们认为,股票市场最近的反弹,有基本面支撑的。债券市场,历史上10年的收益,一个是2%,一个是3%的收益,不在一个水平。未来5到10年,收益率会提升,相对历史水平会有一个上升。但是因为风险的不同,波动率的不同,相对股票来说,从相对收益来看,肯定是处于一个比较差的水平,但是从整个债券投资来看,我们的判断,从我们公司两个基金,一个是三年多,过去四年多,过去3、4年是9%到10%的回报,未来几年随着债券基准利率的提高,投资操作做得比较好,做到8%到10%的回报,债券投资还是有希望的。毕竟市场利率在提升,而且我们国家也不会出现2007年,2008年加息,把一年存款利率加到4.14,然后降到2.25这样的一个大调整。人民银行这块主要是修正负利率,今年CPI下来的判断,前段时间总理说控制在5%以内,如果按5%的判断来看,今年想修正负利率是不现实的。明年我们的判断,是3.5%到4%之间的水平。现在只能是拍脑袋,因为宏观调控看三年很难,看一年也难,所以说目前基准利率3.5没有下降的空间,有可能有上调的压力。要看经济的情况。所以说基准利率的上行,一定会导致市场基础产品利率全部的上行,未来的债券投资标的也是比较好的。

  还有一点,老百姓非常关注的问题,我去年4季度开始卖的债券基金,每次卖基金的时候都赶上人民银行加息,我就把加息对整个债券市场通过这个数据列出来。在座的投资者,投资的时间都比较长了,应该是比较清楚一点,资本市场从来都是反映的一个预期,对未来发生的情况,三个月或者是六个月资本市场就有反映了。那么对加息的反映也是一样的,为什么这次7月份的加息股票市场涨了以后,几天也没有出现明显的下跌呢?是因为市场看到CPI那么高。同时也预期6月份的CPI一定在6以上,加息老百姓已经做好准备了,所以资本市场没有出现一个明显的调整。

  但是我们看到,去年10月份的加息,去年加了2次,到现在为止加了3次,去年四季度,一些股票还是出现了比较明显的压力。债券市场,去年4月份跌了2%,今年从2月份开始到现在,三次加息,债券市场还是涨的。如果把加息周期再往前推的话,2007年到2008年2月份加息,在加息的前期,比如说2007年的上半年,债券市场的确是跌了3%左右。到2007年的四季度到2008年初的时候,债券市场整体还是出现了一个小幅的上涨。

  判断加息对债券市场的影响,或者对资本市场的影响,关键是,这次加息是加息周期刚刚开始,还是加息进程中的一个节点,后面还是要加息,还是加息的后期。如果是判断加息周期的刚刚开始,如果把所有市场的投资品种,都减掉,债券期限放在最短;加息的进程中,也应该注意谨慎的操作。如果是加息的后期,这个市场再有一次、两次就结束了,这时候应该果断的买入股票和债券市场。理论上来讲,股票和债券市场的走势是翘翘板,历史上政策的调整,加息后期,前期是准备金持续调整,市场资金也比较紧张,股票市场都出现下跌的时候,这个时点是很难得的股票和债券市场都能出现投资机会的节点。我们判断这次加息,会对市场有冲击,我现在的判断是不再加息了,如果说我出现了判断的偏差,即使再加一次息,这个市场也不会受到冲击了。因为我们看到企业实实在在从银行拿到贷款的成本,已经超越了2007年中国经济非常过热的时候了。现在加息加的是什么呢?加的是基准利率,从6.9%的贷款利率,之前是6.65,到了6.9。企业从银行拿贷款,都是在基础利率乘1.05,1.01,1.3,或者是1.4的水平。基准利率上去了以后,上浮的幅度我认为会相对的调整。今年信贷,全年期望到75000亿的额度,已经用了35000亿。我们国家信贷的投放,这么多年都是前面投放大,后面投放平稳,虽然说这两年人民银行希望平稳的投放,但是整个生产经营的规律就是这样。所以总体来看,下半年每个月平均5000亿信贷的投放,这个量并不是很小的一个投放。所以说下半年,整个企业感觉到信贷紧缩的状况也会出现明显的缓解。这出现什么状况呢?贷款的人利率很高的话,我就会跟你谈价钱,以前说给我30%给我,现在15%行不行,可以谈的。上半年你上浮200%谈,银行不见得有钱,因为银监会收紧了口袋,各个总行,分行都收紧了口袋,所以没有钱可贷。如果说再看以后,现在来看,冲击不大。

  我们正在卖的基金,主要是在工商银行民生银行发售,还有一些主要的证券公司。这块产品是做债券投资为主的,适合的人群,考虑到理财需求中养老的部分,考虑到未来稳定现金流的支出。年轻人考虑到每个月都有很稳定的现金流入,怎么赚一些风险的钱,多赚一些钱。到一定年龄,他会想到支出,主要适合的人群还是45岁以上。我们的目标是赚绝对收益,不拿这个跟股票比。我们希望每年这块可以实实在在的战胜5年期的存款,现在5年期的存款是加息5.5,加上150个基点,将近7%的回报,这是这款债券基金的投资目标。

  投资也是以投资为主,好的话可以做二级市场的股票,比例不超过20%。

  工银瑞信债券市场的优势,我们公司目前所有的债券市场的基金都拿过金牛奖,这个是基金经理这么多年的工作得到市场认可的非常好的一个标准。债券固定收益的产品线,这块也得到了市场的普遍认可。我本人前面主持人也介绍过了,也是做这些基金的基金经理,谢谢!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分享到:
留言板电话:4006900000
@nick:@words 含图片 含视频 含投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