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天津打造基金的大本营(2)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6月10日 13:25 《国际融资》

  当然,这样说并不意味着我们不希望在会议上有一些供求双方是通过会议谈判成功的。为什么呢?因为第二届跟首届不同,第二届、第三届特别是这之后的融洽会,可能有些企业实际上在开会之前就已经与投资基金进行接触了。首届融洽会进行了接触、交流,然后通过第二届或以后的融洽会达成了交易,这种情况是有可能会发生的。比如,根据首届融洽会会后我们的统计,基金与企业进行深度接触共计7400余次,确定初步合作意向的共计1045家。在这个基础上,又经过长期努力,截止目前,据不完全统计,已成功融资的企业137家,融资额达到104.6亿元人民,还在进行洽谈的项目有46家,据初步统计,融资额估计超过35亿元。假使投融资双方通过前面的工作,有些确实在之后的融洽会上达到了签约的程度,我们组委会愿意促进双方签约。对这个问题,目前我们是这样认识的:一方面不以签约率为标志;另一方面我们也希望看到签约,当然是以资金的供给需求双方的意愿为准,而不是以我们为准。

  记者:在首届到第二届融洽会期间,你们与美国、欧洲等方面的基金多次接触,且他们本身也已经来过几次,与中国的企业和项目有所接触。在您与他们这些资本供给方的接触当中,您觉得他们对融洽会和企业项目有何看法?

  陈宗胜:国外来的中小基金,最初对中国市场是充满了怀疑、犹豫和彷徨的。我和并购公会王巍会长到美国去路演的时候,在路演会议上,美国的基金所有者多次提出中国究竟能提供什么的企业、所属什么行业、资信如何、资金状况如何、它的管理怎么样、企业老总究竟是什么性质的,等等一系列的问题。可以说,在他们来到中国之前,作为资金供给方,他们对中国不是很了解。通过首届融洽会,他们的疑虑在逐步打消。现在很难说是彻底打消了,但是可以肯定的是,他们逐步地打消了疑虑,增加了跟中国企业进行资本对接的信心。为什么这样说呢?有这样的理由:第一,在首届融洽会之前,我们认真了解了像ACG召开这样会议时的准备工作和做法,他们在召开这样的会议前,会对资本需求方,也就是项目提供方的资金情况、企业生产的项目、管理体制、人员素质等做大量的调查研究。我们学习了他们的方法,会前要求参会的企业提供一系列的表格、材料,对他们的资料进行规范化,告诉他们你要想得到资金需要提供什么样的标准的资料。这样企业来参会时想要与资金供给方结合的基础就做得比较扎实。由于参会企业是有备而来,因此,当这些来参会的国外基金看到有准备的若干中国项目时,自然感到满意。

  第二,在融洽会上,我们做了很多服务性的工作,如资本对接、资本约会等,这就不详细赘述了。

  第三,实际上,资本的供给方真正要对企业进行投资、购买股权,会后还有大量的工作需要做。因此,我们就成立了专门的公司,组织了专门的队伍,为愿意跟我们交流的这些基金方和企业方提供服务。比如说基金方要进一步了解企业的情况,我们通过与合作的中介机构为他们提供中介服务,找律师、会计师、评估师为其做尽职调查等,让基金方进一步了解项目供给方,这样他们就可以逐渐将谈判深入下去,最终达成协议。同时项目方也有找我们去了解基金方的。我们会后的服务也有两条途径:一条途径是通过我们的服务网络披露项目提供方和基金方的非商业秘密信息,让双方通过网络进行撮合;另一条途径是通过我们的服务公司的专业服务,对他们一对一地进行撮合。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城市对话改革30年 ·新浪城市同心联动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